李和清+毛春蕾
【摘要】目的 在心臟X綜合征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中醫(yī)藥治療,分析臨床效果。方法 利用自愿參與原則自我院2015年01月~2016年10月期間所收治的心臟X綜合征患者中隨機選取60例患者參與本次探究,嚴格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組,組別是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為30例。在對照組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在研究組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中醫(yī)藥治療。結果 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心絞痛發(fā)作次數均顯著性更佳,對比分析對照組患者臨床數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心臟X綜合征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中醫(yī)藥治療,臨床療效較為理想。
【關鍵詞】心臟X綜合征;中醫(yī)藥治療;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0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ac X syndrome.Methods Using the principle of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in self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2015 during cardiac patients with X syndrome treated by in 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inquiry,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group,group is a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of 30 cases of patients.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was applied,and the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were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Results Group patients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attack frequency of angina pectori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analy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clinical data,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it is ideal to appl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X syndrome.
【Key words】Cardiac X syndrome;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clinical efficacy
心臟X綜合征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和多發(fā)且病情較為復雜,屬于典型勞力性心絞痛,臨床特征是反復發(fā)作胸痛胸悶[1],患病人群中更年期后婦女居多,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少數學者認為這類患者如不及時治療,日后可能演變成冠心病。目前臨床上治療心臟X綜合征,常用藥物有硝酸脂,鈣拮抗藥等,但是大量臨床實踐均證實對心臟X綜合征患者應用單純西藥治療具有臨床療效不恒定的特點,增加中醫(yī)藥治療,可獲得理想療效。本組探究中選取60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心臟X綜合征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中醫(yī)藥治療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采取自愿參與原則選取60例心臟X綜合征患者參與本次探究,就診時間是2015年01月~2016年10月,分組方法是隨機數字表法,組別是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均30例。研究組中男女患者例數分別是10例、20例,患者年齡在75歲至48歲不等且中位年齡是(58.54±8.25)歲,病程在15天~6.3年不等且中位病程是(1.6±0.6)年;對照組中男女患者例數分別是11例、19例,患者年齡在74~49歲不等且中位年齡是(57.29±6.32)歲,病程在18天~6.7年不等且中位病程是(1.5±0.8)年。利用統(tǒng)計學分析辦法將2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組間數據對比分析發(fā)現對比結果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組間數據包括患者性別、年齡以及一般病情變化等,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
1.2 方法
在對照組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根據患者病情具體變化情況給予對癥支持治療,給予患者硝酸脂類藥物治療,同時還可以給予患者鈣離子拮抗劑以及β受體阻滯劑治療等;
在研究組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中醫(yī)藥治療,其中常規(guī)西藥治療同對照組,中醫(yī)藥治療所用藥物是十八味舒心膠囊,3次/d,3粒/次,共計給予患者連續(xù)用藥4周治療并觀察臨床療效。十八味舒心膠囊方藥組成是:丹參、黃芪各30 g,紅花、桃仁、川芎、柴胡、生地、枳殼、半夏、桔梗各10 g,當歸、郁金、牛膝、瓜蔞各12 g,銀杏葉60 g,黨參15 g,冰片1 g,甘草3 g,其中冰片的備用方法是單獨粉碎,粉碎成細粉備用的中藥材包括川芎、柴胡、枳殼、半夏、桔梗、當歸、郁金、甘草,剩余9味中藥材提取濃縮成稠膏備用,混合稠膏以及細粉并確保均勻后給予干燥處理(控溫80℃),在干燥后實施再次粉碎處理并最后將冰片粉末加入混合均勻后分裝,利用0號膠囊分裝藥物并確保每粒膠囊含有0.3 g藥量。如此操作下,每粒膠囊中,約含有原生藥量1 g。
1.3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當患者經過治療后心絞痛不再發(fā)作且各項臨床癥狀(胸痛、胸悶、疲倦乏力以及心悸等)均消失、心電圖檢查結果提示ST段回復至正常時判定為顯效;當患者經過治療后心絞痛發(fā)作次數明顯減少且間歇期延長、各項臨床癥狀(胸痛、胸悶、疲倦乏力以及心悸等)均顯著改善、心電圖ST段壓低≤1.0 mm則判定為有效;當患者經過治療后心絞痛發(fā)作次數、各項臨床癥狀以及心電圖ST段不符合以上標準則判定為無效。臨床總有效率是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時表示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表示計數資料時利用率的形式且行x2檢驗,P<0.05時表示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
2 結 果
(1)將兩組患者經過不同治療后獲得的臨床療效進行組間數據結果統(tǒng)計學分析可得出明顯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更高的結論,對比對照組患者而言,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且P<0.05,見表1。
(2)對比分析2組患者經過不同治療后的心絞痛發(fā)作次數可發(fā)現明顯研究組患者更少,對比于對照組患者而言,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且P<0.05,詳情如下:研究組患者的心絞痛發(fā)作次數是(3.1±0.2)次,對照組患者的心絞痛發(fā)作次數是(5.8±0.3)次,統(tǒng)計學檢驗t值是41.0459。
3 討 論
大量臨床實踐證實,給予心臟X綜合征患者靜息心電圖或者動態(tài)心電圖可顯示患者存在心肌缺血,或者運動試驗可顯示患者存在心肌缺血臨床癥狀,但是利用冠狀動脈造影可顯示患者正常,患病人群中較為常見的是年齡在50歲左右的女性,發(fā)病機制在臨床上尚未進行準確定論,多數學者認為,本病誘發(fā)原因可能包括患者微血管功能存在障礙或者患者冠狀動脈血流儲備能力異常下降,另外,內皮功能異常以及雌激素水平下降等也可能誘發(fā)本病,可導致患者生命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受到不良影響。
中醫(yī)學上將心臟X綜合征歸屬于“胸痹”范疇[2],病機為痰瘀互結、氣滯、氣虛,臨床上治療本病的中醫(yī)藥組方是十八味舒心膠囊,其中丹參、川芎以及紅花等可以發(fā)揮活血化瘀的臨床作用,柴胡以及郁金等可以疏肝理氣以及寬胸化痰,諸藥合用可以起到理氣活血以及補氣扶正、寬胸化痰的臨床功效[3]。
本組探究中,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是93.33%,心絞痛發(fā)作次數是(3.1±0.2)次,顯著性更佳。
綜合以上理論得出,在心臟X綜合征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中醫(yī)藥治療可以顯著提升患者臨床療效并顯著降低患者心絞痛發(fā)作次數,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 黨曉晶,吳煥林,吳建萍,等.調脾護心法治療心臟X綜合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4):3602-3604.
[2] 鄒振宇,周俏棋,吳麗娥,等.銀杏葉膠囊聯合消心痛對心臟X綜合征患者血清肌鈣蛋白、腦鈉肽及血脂水平的影響[J].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18(3):21-23.
[3] 陳 芳,徐 予,田 甜,等.無氧閾強度運動治療對心臟X綜合征患者的療效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7,20(9):1067-1070,1075.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