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玉
【摘 要】課堂提問是教師進行啟發(fā)式教學,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是提高課堂效果的一種常見教學行為,是學習者與學習文本對話的階梯,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歷史;課堂;有效提問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眴栴}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fā)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有位教育家曾經(jīng)這樣說過:“教學的藝術全在于如何恰當?shù)靥岢鰡栴}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笨梢?,提問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
(1)提問要有“效”。通過科學的設問,教師可以有效地組織教學,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通過導入提問,在檢查舊知識基礎上,引領學生進入新的學習領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在變化學習主題時,通過過渡提問,可以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把握發(fā)展的脈絡。在突破難點重點時,提問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透過現(xiàn)象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從而掌握解決問題的關鍵;結(jié)束時的總結(jié)提問,能使學生的知能升華,為以后學習埋下伏筆等。
(2)提問要“適合”。課堂提問既要立足于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又要兼顧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提出的問題,一定要適應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實際。提問要選擇恰當?shù)臅r機,要與學習的內(nèi)容和學習者的實際情況相一致,努力抓住學生處于“憤”“悱”狀態(tài)的最佳時機,進行提問。提問的數(shù)量要具體分析、周密計劃,教師既不能滿堂問,也不能滿堂灌。提問難度大小對課堂學習效率影響很大,問題過難,學生容易產(chǎn)生畏懼感;問題過易,會導致學生思維的倦怠。問題的難度應該處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引導著學生的發(fā)展。對學生的提問要有選擇性。對問題較容易的,可以多提問中下游的學生,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而對于較難的,可以多提問上游學生,發(fā)揮他們的才能。
(3)提問要有“分量”,要有實際意義。我們經(jīng)常在課堂上會聽到一些口頭禪似的提問,如:“是不是呀?”、“對不對呀?”、“行不行呀”等,學生往往會齊聲回答,既干脆又顯得熱鬧。還有一些諸如“我們今天學的這一節(jié)題目是什么?”“你們知道秦始皇嗎?”“大禹治水的精神可貴嗎?”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其實都是一堆平淡無味、毫無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無需思考,學生往往人云亦云,使課堂教學大打折扣。
(4)提問要“精準”,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就像射擊運動員一樣要瞄準靶心,否則就會偏離靶心,甚至脫靶。記得在上七年級歷史第一課《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時,在介紹完元謀人、北京人后,需要闡述“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勞動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一道理。我設計的問題是:“你們知道猿是怎樣進化到人的呢?”大家知道這個問題可以編一本科普讀物了。結(jié)果可想而知:有些同學茫然不知所措,有些同學總答不到你所想要的答案。于是課后我及時進行了反思:這個題目的范圍太大,不夠具體,沒有問到點子上,導致學生不能快速準確的作出回答。在第二個班級上這一課時,我設計了如下的問題:“雖然北京人還保留一些猿的體質(zhì)特征,但為什么說它們已經(jīng)是人了呢?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在那里呢?”學生很快就能從書上找出答案,如:直立行走、會使用天然火、使用木棒、會打制石器等等,很自然地得出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是否會使用和制造工具,進而很容易地得出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樣學生為了弄清楚上述問題,就必須仔細認真閱讀教材,當然教師在出示問題情景后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探索,還需根據(jù)學情適時點撥,同時還增強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提問要有啟發(fā)性、多樣性、開放性,要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與爭鳴,指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辯、遷移、整合,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如關于李鴻章的評價,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李鴻章是個有爭議的近代歷史人物,有人說‘李鴻章是中國近代最大的賣國賊,使中華民族蒙羞;也有人說‘李鴻章是個有作為的晚清名臣,為中國歷史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你是否同意以上說法,請結(jié)合有關史實,闡述你的觀點?!边@樣的問題緊扣學習的重點,具有啟發(fā)性、多樣性和開放性,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6)提問類型要靈活多樣。提問的類型,按認知水平可分為知識水平(考查是什么)、理解水平(考查為什么)、應用水平(考查怎么用)、分析水平(考查分析能力)、綜合水平(考查綜合運用能力)和評價水平(考查評價能力)等等六個由低到高不同層次水平的提問類型。按提問技巧可分為誘導式(設置誘導源)、疏導式(設置問題鏈)、階梯式(設置階梯狀問題組)、對比式(考查比較辨析能力)等四種類型。教師提出的問題,不管運用何種技巧、怎么運用,都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實際與學習要求,精心設計。
除了上述有效提問應注意的幾點之外,還要考慮所提問題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如:導入性的提問最好既能聯(lián)系舊知識又能引領學生進入新的學習領域;過渡性的提問最好自然不留痕跡;總結(jié)性的提問則要具有概括性等等。
總之,課堂提問是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手段。教師要注重聯(lián)系教學實際,優(yōu)化提問內(nèi)容,把握提問時機,講究提問技巧,同時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