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林
摘 要: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人們對教育的觀念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體育課是小學教育階段的主要教學內容,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和影響。芝加哥內珀維爾中央高中所實行的“零點體育課”證實,這種運動給身體提供了某種獨一無二的刺激,而這種刺激為大腦創(chuàng)建了一種適宜的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使大腦能夠做好準備,愿意并且有能力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因此,如何恰當的將“零點體育課”實施到我國小學階段,是一種嘗試和挑戰(zhàn)。
關鍵詞:運動;大腦;零點體育課;小學體育;可行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7-0022-03
《運動改造大腦》一書的作者約翰·瑞迪結合大量的實驗數據,對運動與大腦的關系做了長期的實驗研究,并對“零點體育課”給予了高度的肯定。運動本身的價值遠遠超過了我們普通人的想象,長期堅持,不僅能夠緩解壓力,消除焦慮和抑郁,提高自身專注力,遠離分心障礙,還能促進運動者動商的提高,延緩衰老。有時候我們可以反思:為什么有些人學習成績好,同時他們的動商也高?為什么有些人特別喜歡玩,喜歡運動,同時也很會讀書,學習效率非常高?
一、“零點體育課”概述
1. “零點體育課”的定義
零點體育課(Zero Hours PE)也叫作“學習準備型體育課(Readiness PE)”,是一種通過運動提高學生意識狀態(tài),為一天學習做好準備的新型體育課。[1]該課程因其被安排在第一節(jié)文化課之前而得名。
2.“零點體育課”在國外的研究現狀
零點體育課的目的是希望明確,上文化課之前進行一定運動量的體育鍛煉,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能力。與老式的標準體育課不同,芝加哥的內珀維爾高中,選取并組織新生中的一些積極志愿者,讓學生早上參加體育鍛煉,同時鄧肯教練將學生的心率控制在80%~90%之間。經過一個學期的堅持,鄧肯教練發(fā)現,除了改善情緒之外,有17%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學校管理層看到數據后,非常吃驚和震撼。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一研究結果,學校領導在課程安排上,特意將上讀寫能力課的學生分成兩個班:其中一個班的學生安排在每天的第一節(jié)體育課之后的第二節(jié);另一個班安排在第八節(jié)上。正如人們所料,第二節(jié)上讀寫能力課的學生學習效果最佳。內珀維爾高中的實驗告訴我們,這不僅適用于那些需要提高閱讀分數的新生們,學校教導處負責人也可以嘗試將最難的學科安排到體育課之后,以便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體育鍛煉的效果。
國外在“零點體育課”的研究上已有了相當大的成果,而且理論比較成熟,因此我國完全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和理論成果,在小學的課程安排上做大膽嘗試,相信效果也會非常顯著。
二、運動與大腦的關系
1.運動影響大腦的可塑性
一直以來,人們頭腦中始終會形成一些錯誤的觀念如“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上體育課或者參加運動會影響學習”等,但是近些年來的研究推翻了人們的觀念,例如魏高峽等對12名跳水健將,北京奧運會金牌選手進行了相關研究,從而發(fā)現優(yōu)秀的跳水運動員在雙側丘腦和左側運動前區(qū)上的灰質密度顯著高于普通人,屬于“四肢發(fā)達,頭腦復雜”。[2]最近研究也發(fā)現,那些與學業(yè)成績相關的注意控制、認知、情緒功能都具有特定的中樞神經基礎,而運動卻可以改善這些特定的神經基礎,應用到教學中就是“運動可以促進孩子的學業(yè)成績提高”。[3]
那么,運動是如何影響大腦的可塑性的呢?陳愛國[4]等在《運動與腦的可塑性研究進展及其教育啟示》中提到,首先,運動具有改變腦結構的能力。同時,Colconbe 等使用磁共振技術掃描腦結構發(fā)現,長期運動提高的有氧適能能減少腦前額葉、顳葉及頂葉的灰質和白質體積下降,并通過一定的實驗設計進行了證明。其次,運動具有改變相關腦區(qū)激活水平的能力。Yallagisawa 等采用功能近紅外成像技術研究短時中等強度功率自行車運動結果顯示,中等強度運動可以提高認知功能,同時伴隨左側背外側前額葉皮層(left DLPFC)激活水平增加。最后,運動還具有改變腦功能網絡的能力。
2. 運動提高大腦的持久力
我們知道,人體運動時的功能系統(tǒng)主要有:高能磷酸化物系統(tǒng)(ATP-CP)、乳酸系統(tǒng)(無氧酵解系統(tǒng))和有氧系統(tǒng),其中,有氧氧化系統(tǒng)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質在細胞內徹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統(tǒng)。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有氧運動進行實驗,利用電子放射斷層攝影(PET)裝置測定不同強度下(輕度、中度和激烈)運動時腦內糖的消耗量,結果顯示運動越激烈,腦內糖消耗量較輕度運動時減少達32%,而且日本東北大學和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研究人員也發(fā)現了劇烈運動時大腦內糖消耗量減少的現象,進一步研究表明,透過乳酸來節(jié)約糖,運動不但可鍛煉肌肉,還可提升大腦持久力。
3.運動驅使大腦的“獎賞效應”
腦內產生快感的解剖結構由多個神經核團、大腦皮質和多種功能的神經元構成的極為復雜的神經環(huán)路,叫作獎賞系統(tǒng)也稱獎賞通路。[5]
1954年Olds和Milner最先發(fā)現低電壓刺激老鼠腦的某區(qū)域,可以給動物帶來快樂,在以后研究中慢慢發(fā)現了獎賞反應除了維持本能行為外,對公共通道,如體育運動、特殊愛好、煙酒等都可以刺激獎賞系統(tǒng),讓人產生愉悅的心情。神經性相關研究者認為,獎賞系統(tǒng)產生的欣快物質是內源性阿片肽和多巴胺,同時,運動方式、運動強度、運動時間、恢復時間以及訓練適應都是影響大腦分泌欣快物質的條件。因此在“零點體育課”中控制一定的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是必要的。
三、“零點體育課”在我國現階段小學體育課的可行性分析
1.我國小學現階段體育課時間的安排現狀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對于一名教師來講,學生到校的第一件事,莫過于要背古詩、讀英文……在當今的教育背景之下,沒有或者有很少的學校管理層會主動把最寶貴的第一節(jié)安排成體育課,作者結合自己的從教經驗以及對全國部分城市的36名小學體育教師的課程表做了統(tǒng)計,結果如表1所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