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翔
【摘 要】詞塊是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零散的詞匯學習,詞塊學習更能提高學生的英語記憶力與整體運用水平,從而提升英語學習的效率。在初中教學中,部分教師僅關注詞匯記憶,卻忽視了詞塊的掌握。本文在研究中就從詞塊的輸入、輸出與運用等多個角度入手,探討了應該如何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記憶力與運用效果。
【關鍵詞】詞塊理論;初中;英語教學;輸入;輸出
詞塊指的是被模式化、固定化的詞狀結構,在詞塊的約束下其整體結構呈現(xiàn)出了較強的穩(wěn)定性,但是其中的部分詞匯卻能夠發(fā)生一定的變化,促使其中的內涵變得更多豐富多樣。詞塊理論最初是由Becker于1976年提出,并且在語言學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一種學習方法,更形成一種固定的語言學習形式:強調學習者繞過語言學習的分析階段,直接將語言學習的內容進行整體性的輸入,為靈活性的調用做好充分的準備。本文在研究中就從詞塊理論的應用與借鑒入手,對如何開展高效英語學習進行了實踐與分析。
一、借助媒體,生動輸入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容易受到漢語思維以及文化環(huán)境所造成的負遷移影響,使得其對英語的學習理解受到重重干擾。而詞塊理論的借鑒能夠幫助學生以詞塊為基本單位來對英語進行記憶與使用,養(yǎng)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具有重要價值。但是詞塊在借鑒與輸入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其整體性,對于學生的吸收、記憶有著較高的要求。為了提高輸入水平,教師不能僅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還應該借助多媒體等不同形式,營造豐富的語言使用語境,從而提高輸入內容的生活性、生動性,讓詞塊輸入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
例如在執(zhí)教“Looking Different”的過程中,教師一般會列舉出人的五官圖,通過一一列舉分別解釋head、hair、eyes等詞匯,讓學生熟悉掌握相關的單詞。但是本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不僅如此,還需要學生較為熟練地掌握have/has的用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借鑒詞塊理論,通過展示不同的圖片或者是視頻,將have/has long hair、have/has big eyes等以詞塊的方式進行生動形象的展示。學生在觀看的同時能夠從視覺、聽覺等多個角度把握五官的特征,從而能夠迅速記住詞塊,實現(xiàn)語言的輸入。另外,為了避免遺忘規(guī)律的干擾,在練習階段,教師同樣可以單獨列舉出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結合腦中的記憶進行詞塊匹配,實現(xiàn)反復性的輸入。
二、頭腦風暴,交流見解
頭腦風暴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對于一個或者多個問題進行自由地思考與聯(lián)想,在此基礎上提出各自的看法與設想。頭腦風暴法的有效運用有助于學生思想意識的交流,對于找到問題解決的多種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在借鑒詞塊理論的同時有效地利用頭腦風暴有利于學生自己組建詞塊,打破單詞在意思與使用上的限制,也有助于學生更為有效地運用詞塊。為了促成頭腦風暴法的靈活運用,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自由開放的環(huán)境,鼓勵每個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列舉關鍵詞、形成基本的框架式詞塊。
例如在執(zhí)教“The Changing World”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以The Changing World的要點入手,讓學生討論世界的改變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有哪些表現(xiàn)。在互動與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頭腦風暴,給出相應的答案:science and technology、economic globalization、Culture、Urbanization等方面。學生在給出關鍵詞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聯(lián)想與思考,探討出這些方面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教師在此基礎上擴詞成句,拓展成相應的詞塊。例如對于science and technology有“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improved”,對于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則有“Our hometow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beautiful”。為了拓展豐富學生的詞塊儲備,教師可以讓學生就不同關鍵詞提出不同的看法。例如有的學生就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提出了肯定的意見,有的則提出了反對意見,實現(xiàn)了詞塊的全面共享與豐富填充。
三、歸納句式,靈活應用
歸納總結指的是對已獲得的知識進行梳理、歸納與總結,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從系統(tǒng)的角度把握所學內容,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靈活運用能力。在引導學生歸納句式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掌握歸納總結的方法,使得學生能夠將同類性質的事物或者事表達功能相似的句法歸為一類,鞏固學生的文化知識、語言結構,保證其交流運用的連貫性。在歸納總結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對原有的框架內容進行開拓擴展,對現(xiàn)有的教學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延伸,這樣才能在詞塊教學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提高其語言運用的整體水準。
例如在執(zhí)教“Playing Sports”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固定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歸納相應的回答方法。具體問題可以包括:What sports did you usually do? 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football/volleyball?Are you going to play sth with me等。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詞塊的運用形成具體的意識,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相應的對話活動,一邊由學生實際表演,一邊將學生的交流對話及時記錄下來,整理歸納成具體的詞塊,為后續(xù)的運用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有學生在對話中就列舉了回答“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football/volleyball?”的答案,主要包括“Id like……”等。
四、問題引領,高效輸出
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問題的提出不僅能夠展現(xiàn)學生知識的掌握水平,同時還能夠突出詞塊輸出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推動高效性的英語教育。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合理的留白,讓學生自主回顧所學到的知識,并且能動性地輸出正確的詞塊。另外,教師應該注重問題的提出的多樣性,并不能僅以一問一答的方式開展教學,而是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表達,在不斷的嘗試與探索之下加深學生對詞塊的深入理解,逐步達到自覺且熟練輸出詞塊的整體水平。
例如在執(zhí)教“Keeping Healthy”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掌握保持健康的正確方式,學會更多的相關詞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圖片展示,讓學生看圖說話,自己組織相應的語言,對所學到的詞塊進行連貫性的運用;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一問一答,讓學生既能夠掌握問的詞塊,同時也能掌握更多答的詞塊,對如何闡述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另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填詞練習,讓學生進行主動回顧,將diet、sleeping、exercise等關鍵詞聯(lián)系起來,填寫相應的詞塊,逐步提高其語言組織能力與英語寫作水平。
詞塊理論是一種從系統(tǒng)角度學習語言的理論,對于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實際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提高對詞塊理論的應用水平,通過靈活的方式實現(xiàn)英語詞塊的全面輸入、輸出與高效的運用,為提高英語教學整體水平提供更多的助力。但是教師也必須要認識到詞塊的整體輸入具有一定的難度,在此過程中應該使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應用與鞏固詞塊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錢美華.初中英語詞塊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基礎外語教育,2016,18(5).
[2]廖雪梅.運用詞塊教學策略,促進初中英語寫作[J].校園英語,2016(27):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