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筠
【摘 要】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課堂提問較為隨意,缺乏設計忽視學生心理特點,提問質(zhì)量得不到保證,對學生的幫助不大,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兩方面來改進:一是鼓勵學生主動提問,挖掘孩子的潛力;二是提問體現(xiàn)深度,使問題具有針對性。以此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生;提問;針對性;策略
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提問逐步趨向簡潔、目標性強。但是在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家常課”上又是怎樣的呢?在各級各類的研討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語文課堂提問的質(zhì)量往往得不到保證。老師們的課堂提問隨意性大,缺乏問題設計,忽視學生的心理特點,具體表現(xiàn)在:
其一,提問的問題簡單化、零碎化、空泛化,對學生來說缺乏思考價值;如:有位教師在教學《數(shù)星星的孩子》最后一段時是這樣設計提問的。師:數(shù)星星的孩子叫什么名字?生:叫張衡。師:張衡是什么朝代的人?生:漢朝人。師:他長大以后成了什么?生:天文學家。師:為什么呢?生:……
其二,教師設計的問題超過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理解水平,難度太大,即使再“跳起來”也摘不到“果子”,這樣,學生在接連答問失敗后失去學習積極性,抑制了思維,久而久之學生形成了焦慮、膽怯的心理。
由此可見,教師課堂提問的設計與實施中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缺乏整體教學觀念,有的超越兒童知識水平;有的束縛學生思維發(fā)展;最常見的是只重結論,不重過程。現(xiàn)狀確實讓人不盡人意。課堂教學的效率更是無處談起,而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則是當今新課程改革中最關注的話題。
如何才能使所提問題學生樂于思考,積極回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那就是要求我們語文老師在授課時提出的問題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能答、想答、樂答。怎樣使課堂提問更有效呢?在教學中,我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總結出了一些經(jīng)驗,在這里供大家參考:
一、鼓勵學生提問 挖掘內(nèi)在潛力
課堂提問不僅是教師的行為,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主動精神,充分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思維,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提問活動中來,主動質(zhì)疑。只有如此,課堂提問才能由教師的單方行為真正變?yōu)閹熒墓餐袨椋拍苷嬲l(fā)揮應有的功效。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遵循學生好奇、好問、好表現(xiàn)自己、愛受表揚的年齡特點,在課堂里多給學生機會,讓他們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問題。
其實教學的好壞不在于教師講了多少知識,而是在于學生問了多少為什么,在于學生質(zhì)疑,評判了多少。促進學生思考問題,提出更多更好的有價值的問題。才是實現(xiàn)我們對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教師提問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激發(fā)學生自主地發(fā)問。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比如:我在執(zhí)教《誰跟小羚羊去避暑》一課時,學生發(fā)問:“小羚羊都跟誰去避暑了呢?”“為什么課文中還三次出現(xiàn)小羚羊放心了?”針對這些問題,我讓同學們逐段學習,讓他們?nèi)フ艺覄游飩儽苁畹姆椒?,小組進行討論解決,逐一了解動物們的避暑方法,排除問題。
二、體現(xiàn)深度,使問題具有針對性
如果教師不能在教學中設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一昧地在“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中轉圈,那么學生的思維也只能在膚淺的表面打轉,日漸形成淺嘗輒止的思維陋習,嚴重制約思維的良性發(fā)展。因此根據(jù)教學實際設計具有一定思維含量的課堂提問,教師責無旁貸。
能真正讓學生在心靈上觸動、在知識上領悟、在閱讀理解能力上提高的不是那些泛泛的提問,而是一些精當?shù)木哂袉l(fā)性、針對性的提問以及答問后的討論、點撥。當前有些課堂提問抓不住課文的重點或教學的重點,有如蜻蜓點水,隔靴搔癢,起不到實質(zhì)性的作用。教師教學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需在關鍵處著力,所提問題要突出課文重點或教學重點,抓住思想內(nèi)容與語言表達的結合點,“牽一發(fā)而動全局”,使問題擊中要害,使學生像聽了無聲的指揮一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如教學《丑小鴨》一課時,可以抓住課后練習中的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一想,丑小鴨為什么會變成白天鵝呢?”展開教學,讓整個教學在一個大的問題情境中展開,一下子就抓住課文的重點和教學的重點,突出了語言訓練的特點。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的過程具有很多不確定性,尤其是問題的設計更應機動靈活,往往只有那些遵循學情,符合學生情緒的問題才能調(diào)動他們潛在的探索熱情,才有可能在學生頭腦中刮起風暴。
有效提問要避免的是教師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對于超出你認為是恰當范圍之外的答案,你會拒之門外,其實這里隱藏著不可預約的精彩。又如:一年級時,有一篇課文是《生日禮物》,我在執(zhí)教這篇課文時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我提問:“這是一份什么特別的禮物呢?”然后出示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話:“那是一只美麗可愛的小鳥,關在很新的鳥籠里?!弊寣W生反復讀,讀后又提出問題:“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本來是要引導學生說出這是媽媽對孩子的“愛”??蓪W生的理解都站在了小鳥一邊,他們所體會到的是:小鳥關在籠子里很可憐。小鳥關在籠子里很孤獨。聽了他們的回答,我立馬給他們豎起了大拇指,表揚他們是有愛心的孩子。因此,對待課堂提問,要求教師心中有學生、有目標、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學生,才能創(chuàng)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只有心中有目標,才能“粗中有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長袖善舞”,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教學與學習的一個平臺,如何在這個平臺上,使我們師生雙方的收益都達到最大化,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所企盼的。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思想,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學習的獨立體,因此,沒有固定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只要你在你的崗位上再多一份愛心,多一點細心,多一點熱情,多一點執(zhí)著,多一點鉆研,多一點付出,多一點反思,相信你的課堂一定會比現(xiàn)在的課堂更精彩,更充滿教學智慧!而我們的教育也就是在不斷的付出中,不斷的反思中,滾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