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有誠
摘 要:隨著我國課堂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的教學方法在不斷地變革與完善。然而,由于物理學科本身科學嚴謹性的特點,目前的教學模式以及課堂教學現狀仍然不容樂觀。許多教師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灌輸模式,這不僅違背了初中物理教學的初衷,更對初中生的思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新時代的教學背景下,如何改善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呢?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現狀;改革方法;創(chuàng)新教育
隨著眾多一線專家和教育學者的不斷努力和探索,我國的教育課堂模式有了明顯的改善。其中,我國教育學家比較倡導的自主學習模式和西方教育理念不謀而合,這種教育理念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提高了我國課堂實際的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利用初中物理的特性提高學生真正的興趣,使學生不再害怕物理。初中物理教師可以結合初中物理的實驗需要和物理教學大綱,立足學生的興趣,從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多方面探討,對我國的初中物理教學現狀進行改善和提高。
一、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現狀
由于我國的教師隊伍仍然處于傳統(tǒng)的模式當中,很多教師的理念都仍然停留在相對落后的思想階段,這是非常不利于物理教學的。物理是一門新興學科,不僅要求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更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動手動腦能力,如果教師只是將從前其他學科的漫灌式教學方法運用到當今的新型初中物理教學課堂當中,不但會降低學生對初中物理的學習興趣,更會使初中物理的教學效率明顯下降。目前我國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出現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的教育理念落后
盡管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我國教育過程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普及,但由于部分教師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對唯分數論非常認同,這樣的觀念不但影響到了初中物理教學,更使得初中物理教學道路和初中物理教學初衷漸行漸遠。物理是一門實驗性的學科,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注意教學方法和實驗指導,而并不是停留在實驗理論的結論方面,如果僅僅是要求學生對初中物理公式具有相對較深的理解,那么這遠遠達不到初中物理的教學要求。物理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觀念和動手動腦能力。
2.教學目標模糊
受到我國應試教育體系的影響,我國相關的教育部門不斷給教師施加壓力,造成了我國教師物理教學的方向感缺失,相信不少教師對“究竟是應該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能力還是應該提高學生成績”的問題大為苦惱。確實,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我們無法從更多的課余時間擠出來讓學生進行實驗,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國的初中物理教學應該建立在無實驗的基礎之上,相反,實踐出真知。作為一名資深的初中物理教學老師,本人認為提高初中生的物理實驗能力和初中生的物理成績并不矛盾,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初中物理公式和理論的理解,這是大量的題海戰(zhàn)術都做不到的。
二、做新型物理教學的主人
1.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型的物理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應該凸顯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教學過程當中的活動都應該圍繞學生展開,教師一人的獨角戲對于初中物理教學是非常不利的。例如,在進行“八年級下冊人教版歐姆定律”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家知道通過一段電路的電流和電壓或是電阻有什么規(guī)律嗎?通過這樣的規(guī)律我們是否可以求出一個未知材料的電阻呢?那么,一個材料的電阻是否會因為其通過的電壓或者是電流大小的改變而變化呢?”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物理課堂的注意力,更會使得初中物理課堂變得更加精彩。這樣的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模式大相徑庭,后者注重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生物理思維的能力。
2.注重實驗教學
眾所周知,物理是一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學科。教師應該讓學生做一些物理相關的實驗,提高學生物理學科的素養(yǎng)。例如,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的“探究什么情況下磁可以生電”,相信初中生對于電這個概念還是比較陌生,雖然在九年級前面相關章節(jié)都已經學到了電流的概念,但是對于電流產生的本質問題卻有巨大的鴻溝,通過探究什么情況下“磁可以生電”,可以讓學生具體而又生動地感受到磁和電的存在。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更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磁生電”知識的理解。還有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滑輪組機械效率的研究”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實際操作一些定滑輪和動滑輪,切身實地地感受定滑輪和動滑輪的特點,相信對于“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和動滑輪可以改變力的大小”這個知識有了明顯的感官認識。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初中物理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是必然,也是新型教育時代的選擇。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理念,并且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實現新型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裴文芹.新課改下構建初中物理有效性課堂教學模式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3(99):145.
[2]張立薦.淺談如何實現初中物理的高效教學[J].學周刊,2013(3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