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徽
[摘 要] 積極心理學致力于研究人的發(fā)展?jié)摿头e極人格,注重關注積極的心理品質和提高個人的幸福感,將之運用到中職心理健康教育上,能幫助中職生關注自身的積極人格和心理潛能。這不單只能改變以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現(xiàn)與修復作為研究和疏導的心理健康教育主流形態(tài),還能為探索中職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提供一個嶄新的視角:注重培養(yǎng)中職生的積極人格;注重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構建以積極心理學為核心的中職教育教學體系。
[關 鍵 詞] 中職生;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5-0172-02
近年來,教育部投入了許多努力積極開展針對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提升他們的情緒控制力、挫折承受力等心理品質,成績斐然。然而我們也注意到,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形態(tài)仍然是以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現(xiàn)與修復作為研究對象,是為了防范并消除心理疾病,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并且也向學生傳達了一個隱喻性的信息:你們都是問題人群。積極心理學致力于研究人的發(fā)展?jié)摿头e極人格,重視研究人的生活幸福感,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在體驗感悟中發(fā)展自我、提升自我,因此我們是否可以換個角度,從積極心理學的方向去開展充滿陽光的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學校應注重培養(yǎng)中職生的積極人格,切勿過于關注消極層面
長久以來,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關注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產生的問題和困惑為主。這種以解決心理問題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個體發(fā)展中最重要、最積極的方面,過分關注個體心理的消極層面,偏離了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和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這一目標。
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fā)展?jié)摿兔赖碌确e極品質的一門科學,它認為人人都有積極的心理潛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長能力。以積極心理學為理念和指導,在中職學生中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和訓練,可釋放出學生因負面因素造成的不良情緒,讓學生在活動和體驗中感受積極的情感和情緒,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和習慣。[1]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應多使用平等的、積極的詞匯,如尊重、分享、快樂、體驗和感受等,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發(fā)展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和潛能。在面向個別學生的心理咨詢中,要與學生建立平等、信任的關系,尊重學生,耐心傾聽,協(xié)助學生正面評價自我,發(fā)掘自身的積極品質,強調學生的優(yōu)點與長處。
營造積極環(huán)境,使學生在新的良性循環(huán)中形成積極的情緒和感受,煥發(fā)青春的朝氣和活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充分發(fā)揮其潛能,能應對更大的挑戰(zhàn)。[2]
二、教師應注重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學生形成和諧關系
積極心理學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實施者的水平,實施者除了專職心理教師外,還應包括學校的全體教師。近年來,很多教師踴躍參加各種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如心理健康教育“A級培訓”“B級培訓”和“C級培訓”,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培訓等。這些培訓的目的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廣泛,涉及深度淺。學校應多舉辦以積極心理學為主題的培訓,幫助教師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促使其調整教育心態(tài),使積極心理學在學校的應用成為教師自我發(fā)展的契機。這種自我發(fā)展能使教師重視培養(yǎng)自己的積極心理,關注自身的健康成長,同時還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看待發(fā)展中的學生,重視學生自我成長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如自尊、自愛、團結、自信、進取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互為主體的,兩者在互相積極影響下易形成共同成長的良性局面。因此,教師不但是實施者,更是受益者。
傳統(tǒng)教育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點著重在處理心理問題上,以解決問題為目標,這樣容易使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產生對立關系。然而積極心理學卻有可能改變這種局面,它認為“人人都是教育者”,這種觀點有助于我們重新認識并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也是客體,在教育的過程中積極影響學生的同時也受學生積極的影響;學生不僅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客體,也是主體,在被動地受教師的影響時也通過在挖掘自身的潛能,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積極的品質的過程中對教師施加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對教師和學生每個個體而言,他們都是有潛能的主體,又是待開發(fā)與認識的客體。因此,積極心理學充分調動了教與學生的主觀性與積極性,促使兩者共同健康成長。
三、構建以積極心理學為核心的中職教育教學體系
當今社會強調要幫助人們提高生活幸福感,人們也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提升和講究生活愉悅感,積極心理學無疑是最順應這種社會發(fā)展的心理學流派。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吉爾伯特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探索出的《幸福課》成為美國名校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公共選修課,這讓社會看到了人們對積極心理的渴求以及積極心理學對人生的影響。學??蓪⒎e極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入學校管理,探索出以積極心理學為核心的中職教育體系,以此為基礎幫助師生提高自身的生活幸福感,完善其積極人格,以更良好的心理素質面對人生。
(一)融入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形成以積極心理學為核心的中職教學教育理念
很多學校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只在于心理健康教育課、心理咨詢和心理活動等途徑,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各學科教育完全割裂開來,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教師的工作,與其他教師無關。這使中職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受到了嚴重限制,也難以建立更完善而有效的支持系統(tǒng),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應體現(xiàn)在教學的每一處。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手段、科任教師授課時關注學生的方式、教師處理學困生的態(tài)度……只要是面對學生,無論哪一門課程的教學,都離不開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各學科的教學中,尤其是班級管理中,逐漸形成以積極心理學為核心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有意識地運用積極心理學來調整管理班級的方法,在課堂上和班級生活中關注學生的積極品質,努力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氛圍,更有利于良好教育效果的呈現(xiàn)。
(二)融入學校各方面工作中,構建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的中職德育體系
學校的德育工作是一個有機整體,這個整體包括學生和教師、家長和教師、家長和學校……就目前的中職德育狀況來說,學校更多地將目光放在“問題學生”的層面上,成為只關注消極心理的教育。但“問題學生”畢竟是少數(shù),以大部分精力關注“少數(shù)”而忽略了“大多數(shù)”,結果往往得不償失。將積極心理學融入學校各方面工作中,有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校園氛圍,使校園生活中的師生都感受到滿足、樂觀與希望,“問題學生”在這種充滿信任、積極的環(huán)境中良性生長,原有的“問題”品行也會趨于減少甚至消失。
積極心理學重視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真正做到把學生當作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保障學生的主體性與發(fā)展性,從而增強教育工作的實效。學校應以積極心理學作為指導理念,將其融入學校德育方針的制定以及各部門的方案落實中,創(chuàng)建如學生綜合素質考核體系、學生活動體系、教師評價體系、班主任工作體系等有特色的德育管理模式中,構建以積極心理學為基礎的中職德育體系,這必然能使學校的教育工作在積極向上的環(huán)境中推行,形成陽光局面。
教育一直提倡創(chuàng)新與求變,對于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來說,積極心理學如同明光般提供了一個適用的新視角,為探尋適合中職生心理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了出路與理論支持,而我們則可以在此基礎上,探索出適合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參考文獻:
[1]范愛華.積極心理學在中職教育中的探索[A].第二屆中部心理學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2:92-95.
[2]尹秋云.積極心理學理論下心理健康課堂的定位與特質[J].高教論壇,2011(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