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進,新課改對小學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教育作為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健康成長和未來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要能全面掌握德育教育內容,并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德育理念?;诖?,本文主要以小學德育教育作為出發(fā)點,探究小學德育教育的內容,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內容;方法;綜合素養(yǎng)
引言
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教育也呈現(xiàn)出多樣化發(fā)展趨勢,德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未來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現(xiàn)如今,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不單單憑借分數(shù),而是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這就要求小學德育教育能夠朝向高效化、科學化、合理化、生活化方向發(fā)展。從當今小學德育教育現(xiàn)狀來說,學校領導、教師、家長更多的是關注語數(shù)外三大主科,對德育教育關注程度不高,導致無法充分發(fā)揮德育教育的積極作用。因此,想要提高德育教育質量,貫徹素質教育理念,我們必須要對小學德育內容進行分析,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德育理念、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小學德育教育必須要符合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需求,主要包括“五愛”教育、共產(chǎn)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文明禮貌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其主要表現(xiàn)在:
一、“五愛”教育內容與方法
第一,愛祖國。在德育教育中,學生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的祖國,學生對祖國了解越深越能夠彰顯出對祖國的愛。教育學生要愛中華文化、中國歷史、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從而激勵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尊心。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教育工作。遵循由淺入深、由近到遠的原則,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其次,將愛國教育落實到實際行動當中,極力學生奮發(fā)圖強、天天向上,為了祖國的未來而努力。
第二,愛人民。想要做好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的第一要求就是愛人民,對共產(chǎn)事業(yè)的精神主要來源于對人民的愛。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要以培養(yǎng)愛人民、關心人民的學生為榮,這也是一名德育教師最崇高的任務。教育學生能夠愛工人、愛農民、愛解放軍、愛知識分子以及其他勞動者。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培養(yǎng)各個民族間的感情能夠極大提高人們凝聚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先去愛周圍的人,如在家的父母、學校中的老師和同學等等,從小養(yǎng)成樂于助人、團結友愛的精神。再者,可以開展一些具有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的課外活動,例如在《我的角色與責任》單元教學中,筆者就組織學生在課下開展向雷鋒、賴寧學習的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習到相關知識。
第三,愛勞動。愛勞動需要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看待勞動,從而培養(yǎng)兒童各項意志品質與多種能力,順應社會主義發(fā)展步伐。從本質上說,勞動教育就是一種自我教育,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能力,首先要從教育層面入手,讓學生能夠認識到勞動能夠創(chuàng)造社會、創(chuàng)造歷史,之后引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多多鼓勵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公益勞動項目。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針對學生主體選擇不同的勞動內容,如低年級學生適宜自我服務勞動、高年級學生適應公益勞動服務等。
第四,愛科學。從道德角度分析,愛科學就是加強學生對科學真理的追求與信仰。教育學生能夠相信科學、熱愛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激發(fā)學生的鉆研興趣,并結合課堂內容開展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第五,愛社會主義。簡單來說,愛社會主義就是需要熱愛社會主義制度,讓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領會到社會主義本質,不斷刻苦學習、積極進取。
二、共產(chǎn)主義理想教育內容與方法
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就是解放全人類,在世界各地各個角落沒有壓迫、剝削的共產(chǎn)主義。由于小學生的心智發(fā)展并未成熟,正式打下共產(chǎn)主義理想的絕佳時機,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共產(chǎn)主義奮斗方向。對學生開展共產(chǎn)主義相關的知識教育,并結合日常學習與生活進行立志教育。例如在《快樂的少先隊員》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向學生逐漸講述共產(chǎn)主義道理,讓學生能夠感到共產(chǎn)主義就在身邊,并將黨作為少先隊員發(fā)展的最終目標,樹立一個榜樣,從而讓學生不斷努力成為團員,進而成為黨員。
三、集體主義教育內容與方法
集體主義教育主要是以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幫助學生培養(yǎng)集體觀念,提高學生的集體責任感、榮譽感、義務感。引導學生了解極端主義的危害,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學生的情感與集體感榮威一體,以“班級”作為一個單位,并激發(fā)班級干部的積極性,帶動同學樹立集體主義觀念,通過開展集體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當中去感悟,認識到集體力量是無窮無盡的。
四、遵紀守法教育內容與方法
遵紀守法教育主要是維護社會正常秩序,要求每位學生都能夠遵循法律、紀律相關規(guī)則。紀律作為學校開展一切行動的保障,通過遵紀守法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紀律與法律的重要性,大到國家法律、小到班級制度,都必須要成為自身行為的準則,并認識到觸犯法律與紀律的后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正面材料與反面材料結合在一起開展教育,通過對比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到對與錯,一旦犯錯如何去彌補。此外,強化校園、家庭、社會融合深度,開展多元化教育。
五、文明禮貌教育內容與方法
文明禮貌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其不僅是一個國家社會風氣的表現(xiàn),更是民族進步的標志。文明禮貌教育需要讓學生對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并融入“四美”、“五講”的常規(guī)教育,指導學生正確的言行舉止。在教學中,需要讓學生認識到禮貌的含義,如“匯報”不等于“出賣同學”;“友誼”不等于“哥們義氣”等,并對學生進行言行舉止訓練,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結束語
在小學教育中處處都蘊含著德育教育,教育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每個學科都具有德育教育任務,只要教師能夠加強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將其融合到各個教育環(huán)節(jié)中,就一定能夠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暮脤W生,為學生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
作者簡介:周穎(1986-),女,漢族,廣東珠海人,學士,小學語文教師,單位:珠海市香洲區(qū)香華實驗學校。
參考文獻:
[1]王英.更新德育教育觀念,轉變德育教育方式:淺談小學德育教育的若干嘗試[J].小學時代:教師版2015(7):62-63.
[2]張鳳榮,靳喜蜂.怎樣做好小學德育教育工作[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13(3):109-110.
[3]岑元媛.淺談小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2(1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