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吉紅
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題,特別是三年級起步作文教學,教師們耗盡心血,學生卻問題依舊:題材單一或虛假;習作干澀、枯燥;學生一聽說寫作文就畏懼、抵觸……能否在學生剛剛邁進習作大門的時候,找到一種操作便捷,且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既能讓他們自主輕松地學習,又能簡單、快速、長效地提高習作能力?在此,我談一些個人粗淺的認識。
一、留心觀察生活
小學生的生活內(nèi)容極為豐富多彩。要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必須借助對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觀察是說話的前提,是思維的基礎,沒有細致的觀察,學生是不能把話說清楚,把文章寫具體的。
二、重視閱讀積累
三年級的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地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我平時就注意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摘記、上網(wǎng)等方式大量積累各種類型的優(yōu)秀范例,對于經(jīng)典段落的細節(jié)描寫、典型的寫作方法進行精讀、評析。
三、幫助挖掘?qū)懽魉夭?/p>
語言的積累,語感的沉淀有了,就要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事表現(xiàn)出來。在三年級的第一次作文教學時,我就規(guī)定了孩子們的習作內(nèi)容,全班同學都寫同一個內(nèi)容和主題。我?guī)ьI著孩子們一段一段的寫作,最后把各部分連起來,組成了學生的第一次作文。通過這次作文后孩子們對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時也覺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覺得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逐漸改變方法,慢慢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樣的作文,變?yōu)閷W生有獨特感受的作文。每次作文教學之前我都會讓孩子們?nèi)ビ^察體驗與這次作文相關的事物和事情,必要時我會親自給孩子們找材料。
四、確定寫作重點
雖然三年級只是作文的起步,但各種類型的作文基本上已露出“原形”。我在指導上很注意從寫人、記事、寫景、狀物、想象文等五種形態(tài)入手,抓住它們最普遍的規(guī)律進行歸類指導,引導學生圍繞一重點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并在選題上注意專一性訓練。如我讓學生用總述句寫一段話或一件事,先總后分,讓學生圍繞一個中心把事情寫具體。
五、指導仿寫訓練
三年級的學生剛接觸寫作文,很多方法和技巧根本沒有,而有的經(jīng)典課文是很好的習作范文。因此這些課文就成了學生學習的模本。在學習了相關課文后,我?guī)椭⒆觽冋页稣n文里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并要求孩子學習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之中。
六、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
要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組織學生參加演講比賽,鼓勵學生寫日記、讀后感等,讓他們在實踐中嘗到寫作的樂趣。在班級中定期舉行信息交流會,讓學生將個人收集的材料、寫的感受進行交流,以擴充活動效果。
總之,作文教學更重要的是教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攝取寫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營養(yǎng),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