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輝
【摘要】 新課標要求高中政治教學應該做到“以學生為本”,培養(yǎng)學生時事政治同理論、學情之間的結合能力。本文在分析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的基礎上,分析了如何做好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新課標 時事政治 高中政治 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8-027-01
0
學生的教育問題一直以來備受矚目,尤其是高中階段正是豐富學生基礎知識的時期,學生也還處于叛逆期,大部分學生對學習枯燥的理論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這既降低了學習效率又影響了學生能力的提高?,F(xiàn)代人們越來越關注國際國內新聞時事,但對于學生而言,接觸較少,興趣也不濃,從而使高中生與政治生活產(chǎn)生了較大的距離。目前在高中的政治課教學中要求加入時事政治教育的內容,一方面使課堂充滿活躍氣氛,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對實際案例及事件的了解和思考,既鞏固了政治學科的基本理念,又拉近了與國家政治生活的距離,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政治課教學中滲入時事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發(fā)展將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游罩R,教師不需要絞盡腦汁地考慮如何使學生愿意去學習,而是作為縱觀整個課堂的指導者和服務者,只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個人潛力,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本領。通過時事政治的學習,學生能夠看清社會和國家的發(fā)展形勢,了解企業(yè)和市場的真實需求,這樣才會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向選擇的機會,成為社會和國家的棟梁之才。
1.時事政治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中政治課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學科。除了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充滿了豐富多彩的可供教師利用的時政素材。然而在我國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沒有能夠充分地利用時政資源,讓學生僅僅停留在識記教材知識點當中,對國內外的時事政治事件缺乏關注和一定程度的了解,這不能不說是高中政治學科教學的一大遺憾。
2.新課標下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
2.1加強熱點時事和生活的聯(lián)系
任何一種學科的學習都必須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的教育都是畸形、不可取的教育,政治課尤其如此。政治課的出發(fā)點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社會和人生的觀察力、鑒別力以及評論能力,就是要學生通過學習來認識現(xiàn)實生活,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政治課必須加強和時事熱點的聯(lián)系,否則就是脫離實際、蒼白無力的說教課。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應該注意這一點,積極把社會時事和政治理論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學習了理論之后,借助理論來觀察社會時事,在時事熱點的爭議中去驗證學來的理論,從而堅定理論的正確性,證明理論的生命力。這樣,以教材為載體,以熱點時事或新聞為媒介,能夠從認知層面對學生展開感恩思想與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拉近課堂與生活的距離。比如在教授“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這一課中,可以嘗試把時事熱點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方式。近段時間,我國東南沿海臺風肆虐,超強的臺風席卷了海南、廣東以及山東沿海區(qū)域,沿海人民進行了相應的救災搶險活動。對于這一時事,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到區(qū)域之間的聯(lián)系,各區(qū)人民的聯(lián)合抗災不是孤立的行為,而是積極聯(lián)系相互配合的行動。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充分認識人類與自然變化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到在社會時事中政治理論的生命力,學會如何在社會實踐中去體驗知識的運用,通過這種體驗獲得成長與發(fā)展。
2.2課堂教學的靈活運用
例如,講授《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一課時,教師可結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選舉情況,來理解民主選舉對于人民政治生活的影響,識記教材中關于民主選舉的方式,各自的優(yōu)、缺點等。另外,在講授“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聯(lián)系“英國宣布脫離歐盟組織”這一全世界關注的新聞熱點,從中提煉出幾個重要問題(歐盟是一個什么性質的組織,歐盟的成員國包括哪些,英國為什么要脫離歐盟組織,中國政府和歐盟的關系如何等等),一方面借助時政熱點幫助學生學習教材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
2.3突出對學習材料的深入認識
例如,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在中國杭州舉行的G20峰會,向學生簡介G20是一個什么樣的組織,有哪些成員國,召開的目的是什么,本次會議的主題是什么等等,學生在熟悉時政素材的過程中,更容易領會教材知識。又如,在講《文化生活》中《我們的民族精神》之“自強不息”時,可以向學生展示關于《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圖片,“自強不息,止于至善”廈門大學校訓、《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片段、韓紅演唱的《天亮了》MV,八集道德教育專題片《德行天下》第六集“自強不息”等等。通過這些材料的介紹、展示,學生的認識會加深,領悟會加強,對教材知識的學習則更易于理解和把握了。
3.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下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既要重視解決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的問題,使政治理論知識更好地為學生學習發(fā)展服務,又要注重學生面對具有選拔性的高考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形成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政治綜合能力,從而體現(xiàn)新課改理念精神。
[ 參 考 文 獻 ]
[1]王翔.微課在高中時事政治教學中的現(xiàn)狀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2]權景.時事政治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6.
[3]李春風.時事熱點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