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亮
【內(nèi)容摘要】通過留白藝術(shù)的巧妙使用,將使學生獲得自主思考的空間,從而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可以對留白之處展開自由的想象,使其感受到一種虛實相間的語文知識學習體驗。
【關鍵詞】留白藝術(shù) 文本解析 知識講授 目標任務 課后評價
留白,最初是藝術(shù)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可以達到“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shù)效果。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用繪畫藝術(shù)中的“留白藝術(shù)”,從文本解析、知識講授、目標任務布置以及課后評價等多個方面進行留白,使學生有更深刻的感悟和更豐富的收獲。
一、文本解析上留白
通過對文本的細致解讀,語文教師將帶領學生逐漸走入文本的世界,進而從中感受到作者通過文本內(nèi)容所表達出的、獨特的創(chuàng)作情感??梢哉f,作為帶領學生進行文本解讀的引領者,教師在此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原因即在于,文本解讀并非要求教師面面俱到地將文本內(nèi)容逐一給學生解讀到位,這樣將會使學生無法藉由自身的體驗去感受文本內(nèi)容,教師有必要在帶領學生解讀文本的過程中進行合理的留白設計,以便使學生能夠?qū)α舭字幷归_自由的想象。例如,沈從文的作品《邊城》中最后一句話便是整個文章的一個留白:“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睂τ谶@句話,很多學生感覺到模棱兩可。教師則并沒有給出解析,而是引導學生來探索,得出答案,并且在文章中找出可以支撐自己答案的地方。在探索答案的過程中,學生增強了對于《邊城》內(nèi)涵的理解,也提高了思維的活躍度,提升了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
二、知識講授上留白
按照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主體能夠借助自身的感官實現(xiàn)對外部事物的完整認知,這種認知過程便是主體的學習過程,當主體面對不完滿的形狀時,則其內(nèi)心將產(chǎn)生緊張力,在此種力的作用于影響下,主體的大腦器官便會加速活動,以便將不完滿的形狀填充為完滿的形狀,進而確保主體實現(xiàn)內(nèi)心的滿足。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師所要做的乃是為學生指明達到真理彼岸的路途,而走完這段路途更多的是需要學生自身的付出。有鑒于此,語文教師要避免對學生的“傾囊而授”,而是應當將部分知識的研習空間留給學生,使學生為實現(xiàn)對這部分知識內(nèi)容的求解而為之付出努力。例如,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倒裝句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學生通常不容易理清倒裝句式的類別。如果教師將所有知識都“掰開了,揉碎了,嚼爛了”,“喂”給學生,那么學生則即便理解了也十分容易忘記。為此,教師可以在此處留白,只是對句子成份這個知識點做一番強調(diào),其余有意留給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和總結(jié)。學生必然會在“完形”中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這樣使學生更為牢固地掌握了特殊句式的倒裝句這一知識點,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索與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布置目標和任務時留白
考慮到留白處理藝術(shù)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為確保留白處理藝術(shù)能夠真正使學生自主思考與解決問題,高中語文教師要在了解學生語文學情的前提下,合理設計留白任務,并根據(jù)任務內(nèi)容的設計,傳授學生具體的問題思考方式與問題解決方式。其中需要引起高中語文教師加以把握的是,所設置的留白目標必須同學生的語文知識掌握程度相符合,避免因目標偏高或者偏低,而造成學生或者無法自行思考與解決問題,或者因任務過于簡單而未能對其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鍛煉的目的。
如筆者在進行《故都的秋》一課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沒有按照平常的教學思路,而是事先為學生設計了下述學習任務:(1)通讀這篇文章,自行對文中的“秋”的表現(xiàn)形式及其特點進行概括;(2)思考文中那個部分讓學生品位到悲涼之氣;(3)對文中的第三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加以認真地賞析。當?shù)谝粋€任務完成之后,學生對于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與重點有了一定的掌握;當?shù)诙€任務完成之后,學生就能夠理解到文章的難點、重點在何處;其三,第三個目標完成之后,學生就能夠進一步地深化知識的了解,懂得知識的活化運用,這對學生寫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有著幫助作用。
四、課后評價時“留白”
課后評價的“留白”分為了兩個方面:
第一,高中語文教師在為學生布置的作業(yè)內(nèi)容上應當合理使用留白處理,以便使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yè)過程中去主動地搜集相關資料,進而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識視野的擴展。如筆者在《歸園田居》一課為學生留了這樣的作業(yè)內(nèi)容,要求學生思考“為何后世對陶潛的文學地位評價不斷提高,你對此有什么樣的看法?”
第二,語文是沒有死答案的,教師切勿用自己的“標準答案”堵住學生的千思萬緒,而是要通過問題的設計,拋磚引玉,把學生中的問題引出來,然后再把它拋回到學生中去,讓他們爭搶、辯論、陳述,在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去磨合各方的觀點,彌合各自的分支,碰撞智慧的火花。
結(jié)語
以上,我們從四個層面對高中語文的留白藝術(shù)展開了探究。對于語文學科而言,留白雖然不能使其教學效率最大化,但是卻可以使學生在留白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語文之美,增強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其審美品位。
【參考文獻】
[1] 陳衛(wèi)東. 高中語文教學“留白”藝術(shù)三板斧[J]. 語文月刊,2012(09).
[2] 金娟偉. 也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留白[J]. 文學教育(上),2012(05).
[3] 樓振林. 留白與補白讓課堂充滿想象的張力[J]. 學苑教育,2012(04).
[4] 趙艷.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尤需留白藝術(shù)[J]. 新課程(上),2011(11).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石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