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娟
【摘要】 語文作為母語教學,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隨著現(xiàn)代社會科技的發(fā)展、文明的進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在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要求之下,留白藝術越來越受到重視。那么,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什么特別需要留白,什么樣的留白才更有效,才稱得上真正的留白藝術,正成為本文試圖闡述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 語文閱讀教學 留白藝術 意義 方式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2-038-01
0
語文教學中,巧妙運用留白藝術,將發(fā)揮“此時無聲勝有聲”、“‘無畫處皆成妙境”的功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品質。而語文閱讀教學一直占據(jù)著語文教學的大半壁江山,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本文即試著從語文閱讀教學這個更為具體的角度來探討使用留白藝術的意義和方式方法。
一、語文閱讀教學需要留白藝術
(一)語文文本的特點決定了留白藝術的必要性
語文文本的人文性、表意的含蓄豐富性,都需要我們在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上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接受、理解、整理的空間。
語文是母語課程,具有民族化特點。同時它與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的學科不同,它屬于人文科學的學科,它是對人們精神領域起作用,而且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又是深廣的。
另一方面,接受美學也明確提出,作品則依賴接受主體的積極介入,它只存在于讀者的審美觀照和感受中,受接受主體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結構的左右支配,是一種相對的具體的存在。也就是說,作品是被審美主體感知、規(guī)定和創(chuàng)造的文本。語文閱讀教學所用的材料本身就是這樣的文本,所謂“藝術的空筐”。人們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人,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對同一個材料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語文閱讀教學更應該構建以學生為中心,全面關注學生感受和體驗的教學模式,維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互動關系,完成從知識內容講授向學生感受和體驗的轉移,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和批判性思維的習慣。
總之,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是對學生的尊重和鼓勵,也是對語文本身特征的尊重。葉圣陶曾經說:“請老師們時刻想到,學生跟種子一個樣,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師能做到的,只是供給他們適當?shù)臈l件和照料,讓他們自己成長。如果把他們當做工業(yè)原料,按照規(guī)定的工藝流程,硬要把他們制造成一色一樣的成品,那是肯定要失敗的?!币虼?,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在于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留出足夠空白,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能動地去探索、思考和發(fā)現(xiàn),讓學生補充這些“空白”,更讓學生在教師組織下自主生成對文本的理解。
(二)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留白藝術的必要性
格式塔又稱完形心理學派反對把心理還原為基本元素,把行為還原為刺激——反應聯(lián)結。他們認為思維是整體的、有意義的知覺,而不是聯(lián)結起來的表象的簡單集合;因此他們主張學習是在于構成一種完形,是改變一個完形為另一完形,他們認為學習的過程不是嘗試錯誤的過程,而是頓悟的過程,即結合當前整個情境對問題的突然解決。格式塔學習理論可謂是現(xiàn)代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先驅,它告訴我們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恰當情境,留下足夠空間,學生可以對所學內容達到頓悟。
(三)課堂教學本身也需要留白
不僅是閱讀教學,幾乎所有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都會安排活動或方式的變化,因為,從身心角度來講,初中生的注意力保持不超過30分鐘。如果教師滿堂講下來,至少有10分鐘學生的聽課效果是比較差的。
如果利用留白藝術,根據(jù)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思維的特點有意識地留出一段空白時間讓學生消化、吸收、思考、練習、回答、辯證等,以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而且教師在授課的具體過程中,有快有慢、有張有弛、有斷有續(xù),通過對授課節(jié)奏的強弱控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每個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使學生的情感、思維等動態(tài)因素在“空白”中趨向深入,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標”也要求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痹陂喿x教學中合理的利用留白,既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也符合語文文本的特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閱讀教學需要藝術的運用留白
反觀我們的語文閱讀課堂,存在一些不容我們回避的現(xiàn)狀。
有些閱讀教學的課堂,仍然把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完全擱置在一旁,教師成了代讀者。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失去了與作品產生交流的內在動力,剝奪了學生對文學的好奇心,使學生失去了自我發(fā)現(xiàn)的機會。在這樣的課堂上我們看到教師勞神費力,口若懸河,生怕有所遺漏。學生等在一旁,聽的勞神費力,養(yǎng)成了思想懶惰只知亦步亦趨的毛病。更嚴重的后果甚至是學生失去了對母語的興趣和熱情。
還有些課堂,內容安排的很滿,活動安排的豐富,表演、唱歌紛紛上場,掌聲不斷,熱熱鬧鬧,就是缺少靜下來的時間,而恰似在靜默中學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思維也會更活躍。這樣表演性質的課堂看似熱鬧,卻難以讓學生靜下心來進入文本,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談何達成。
當然,也有些老師也注意到了留給學生空間的重要性,于是用“放鴨子”的手法上課,上到哪算哪,學生想到哪算哪,不該留白時留白、光留白不補白,看似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卻喪失了教師主導的責任,放任自流,造成了課堂的低效,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無法成長。
所以,對于留白的使用,要想發(fā)揮它的作用,讓它真正成為為自己閱讀教學添彩的藝術,一定要對如何運用它認真加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