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坤
摘 要:對于人類而言,語言作為交際工具是非常重要的。學好語文對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和語言理解能力提高都非常重要。在進行新課程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必須根據(jù)需要將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而想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能夠給語文教學更好地進行和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語文教學;自主;合作;探究;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5-01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5.064
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指的是在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指導,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全面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和實際的需要,關心和愛護學生,將學生主動意識切實激發(fā)出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 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將學生探究思維激發(fā)出來
想要學生產生探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必須讓學生產生疑問,并且對疑問有興趣。進行探究情境的創(chuàng)設便是幫助學生產生疑問,將學生引入到問題中去。所以,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應該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上的特點,全面的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和經(jīng)驗,善于提出一些和學生生活有關的疑問,讓學生動腦解決。疑問產生后,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會得到激發(fā),學生探究意識也會增加,探究思維也會被激活。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候,可以創(chuàng)設存在認知矛盾的情境也可以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歡樂輕松的氛圍中主動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二、 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會直接影響到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探究性教學的時候,教師必須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切實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一) 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
只有學生真正對閱讀產生了興趣,才愿意進行閱讀,閱讀能力才可能提高,只有學生產生興趣,語文才可能學好。在進行小學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教材特點和學生心理情況結合在一起,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運用進來,給學生機會,讓學生聆聽、欣賞,將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激發(fā)出來,從而展示學生本身的特長和個性,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表達和體驗,讓學生享受閱讀,更好的展現(xiàn)自己。
(二) 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閱讀課文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學生知識掌握和能力提高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鞏固和延伸課文,切實提高小學生閱讀方面的能力。
如《雨中》一課的教學,可采用從解題入手,嘗試整體感知;嘗試分段,落實重點訓練項目;嘗試朗讀,感悟人物品質;點明中心,升華情感的教學程序,精心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設問激疑、填空初知、巧導自學、合作交流、小組匯報、探究釋疑的方法,優(yōu)化動作,理想地完成學習目標。
三、 進行開放課堂環(huán)境的營造,給學生機會來進行探究
首先,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想象。其次,教師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看,看便是觀察和觀看,給學生時間來觀察,通過觀看,學生也會愿意更加主動積極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再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去畫,讓學生親身去體驗和觀看,去想象,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從不同的層面來進行思考,然后把自己得到的相關信息畫出來,再進行語言的表達,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動腦的時候動手,改變以往學生僅僅動腦不動手的情況。最后,應該盡量讓學生去說,學生思維表達一般是通過語言進行,通過學生所說的話能夠很好地了解學生自身的思維情況,保證學生思維的合理性。
比如在學習《秋天的樹》一文時,學生根據(jù)提示確定了學習目標,并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段落作重點學習、賞析。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暢所欲言,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效果比老師講給他們要好許多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機會。例如,每節(jié)課堅持課前五分鐘說話制度,利用課前五分鐘,以廣闊的社會生活和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為主要素材,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設置了“海闊天空”“課文了解”“開心一刻”“佳作分享”“心想話說”等內容,由學生輪流來講。
四、 對探究性學習的思考
(一) 重視教學觀念的改變,改變以往的教學行為
探究性學習本身便是教育的一種創(chuàng)新和革命,其不但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還需要教師進行教學行為和教學觀念的改變,教師還需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結構。
(二) 將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出來
教師主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對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無論是選擇內容還是選擇形式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教師都必須真正的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要,精心的進行設計。不但要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fā)揮出來,還需要確保學生能夠掌握較多的知識,安排好教學組織。教師不但需要給學生一定的空間來發(fā)展,還需要確保學生根據(jù)探究的過程去探究。最后,還應該做好教學評估工作。
(三) 重視和家庭、社會以及學校的合作,重視信息收集渠道的拓寬
在素質教育開展的時候,探究性學習是其基礎和載體,我們必須以學校為基礎,重視和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的合作,重視社區(qū)教育資源的利用,不斷拓寬信息搜集的相關渠道,確保探究性學習活動本身的多樣性和廣泛性,這樣才能夠發(fā)揮探究性學習的作用,在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質的同時獲得更好的學習成長機會。
五、結語
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進行,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也必須重視探究性教學方法的使用,我們應該采取策略提高學生本身的學習積極性,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很好的運用進來,不斷改革語文教學,切實提高學生閱讀方面的能力,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給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長遠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雪華,甘永祖.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在《中學語文教學研究》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4):38-40.
[2] 吳林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策略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7):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