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英語課堂上,有的同學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不少老師生怕因此而耽誤、浪費教學時間而出現(xiàn)老師不愿甚至懶得提問的現(xiàn)象?;蛘邌栴}困頓時,教師急于講解;實際上,教師此時若能以耐心的態(tài)度延長一點等待的時間,且加之以適當?shù)陌凳?,或耐心讓同學們思考一會,多找?guī)孜唬荒苤徽乙粋€學生,困惑之處找到之后,首先讓能夠解惑的學生來回答,給每個學生平等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也即成長的機會,會讓他們的教書育人活動充滿活力。讓學生對輸入的教師語言有適當?shù)募庸r間,才會促使他們更便利地輸出語言。那種看到被提問學生困窘就立即講解的做法,不僅會傷害被提問學生的自尊,挫傷其學習的積極性,還會加重課堂上全體學生的心理負擔,失去主動參與回答的信心,嚴重的還會放棄對英語學習所作的努力。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教師針對性的提問后,需要等待的耐心,并且輔助提示、交流、探究,這樣既可以保證學生有時間充分理解問題,也可以保證學生有時間思考并努力正確回答問題,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英語教學;課堂耐心;現(xiàn)象;原因分析;改進方法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特別是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和e時代的到來,人們原本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心態(tài)已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時時著急,缺乏耐心的心態(tài)。這種耐心不足表現(xiàn)在各個領域,也影響著各個領域的工作品質。在其他領域中人的急我了解得不透徹,今天只說一說在教育領域中,特別是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耐心不足的表現(xiàn),并說說我在教學中總結出的幾個增加耐心的辦法。
一、老師提出問題之后,急于讓學生快速回答
現(xiàn)象:在一些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這樣要求學生:認真聽老師的問題,看誰回答得最快?第一個回答的加10分,于是便看到老師的話音剛一落地,便有學生高高舉手。而據(jù)我了解,第一個舉手抓住這次發(fā)言機會的學生十有八九不能完全拿到這10分的獎勵,他們的回答常常出現(xiàn)不全面、丟三落四甚至完全錯誤的現(xiàn)象。
原因分析: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首先是英語學習不同于我們的母語學習,它是學生的第二語言,尤其是對于初中學生來講,還不能達到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應用的水平??墒怯捎诶蠋熡谩凹?0分”的辦法進行激勵,學生為了得到這個結果,就只能草率作答,在頭腦當中對老師問題所需答案中的單詞該怎么說?該用哪種句式?該用什么樣的時態(tài)?才能把自己的回答準確地組織起來等一系列問題就會考慮欠佳。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水平就會一直處于淺顯的程度,思維的深刻性、邏輯性和完整性便得不到很好地鍛煉。
改進的方法:改變老師提問時的要求,變?yōu)椤翱凑l回答得最準確?”這樣才能得到10分??梢宰约合日f一說,或者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二、學生對老師的問題困頓時,教師急于講解
現(xiàn)象:在英語課堂上,常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或會回答的學生寥寥無幾的情況。如:有位英語老師在課堂上曾經問過這樣的一些問題Do you think Dr Bethune is a hero? Why?
問完之后,環(huán)視全班,學生們竟然都低著頭唯恐老師叫到他。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們習慣的做法便是從問題入手開始講起,并一點一點地逼近答案,教師講完之后,追問學生明白了嗎?學生們發(fā)出了像是被逼迫才發(fā)出的聲音:y-e-s。
原因分析:當學生對老師的提問感覺困頓時,往往都是由于對所學的新知識不熟練并感覺偏難,心中沒有把握,所以才做出了人的本能動作——低著頭——不想因為考慮不成熟或不會回答而在眾人面前丟人。
改進的方法:我通過學習,知道了當教師在課堂上遇到這種情況之后,要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的困惑之處。這里還要強調一點,教師要找不通學習程度的學生都來說一說,而不能只找一個學生,困惑之處找到之后,首先讓能夠解惑的學生來回答,這樣做就是要深入貫徹“以生為本”的思想,即只要學生能回答的老師就不要代替。困惑都解除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們自己或與同學一起練習最終能夠完整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樣就解決了教師急于代替的現(xiàn)象。
三、學生回答錯誤之后,不等學生說出困頓之處就代替
現(xiàn)象:在每一節(jié)英語課上,都會出現(xiàn)學生做題出錯的現(xiàn)象,不僅包括說也包括寫。而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常常使用的方法便是讓其他學生指出錯題者存在的問題。如:一次在英語習題課上,A學生將閱讀理解的一道主旨大意題答案錯誤地判斷為A,老師立刻否定了這個答案,并請B同學說出了正確答案,并講解了正確的判斷思路。A同學帶著有點迷惑的表情點頭表示同意。
原因分析:我們知道,學習是學習者自己的事情,對于上述現(xiàn)象,老師不讓錯題者本人說出他對這道題的思維過程,老師就永遠不知道這名學生是怎樣思考這個問題的,就無法準確的針對他的錯誤加以糾正。既使我們讓其他學生說出了正確的答案,但卻不能保證這名學生真的已經學會了這個知識點。更遠的影響還有可能因學生在這個知識點或思維方式上欠下的債會阻礙未來一些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及在頭腦中的建構。
改進的方法:教師要耐心地讓出錯的學生說出他的思維過程,讓老師和同學們幫助他找到思維出錯、或知識出錯的地方,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正確的知識去修復。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學生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焦慮情緒。由于過度焦慮的干擾學生會面對提問陷入窘迫,從而又會降低其以后的學習動機。教師的耐心可以減輕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的壓力,當學生在答題時,教師應該用目光注視學生,面帶微笑,對學生回答的正確部分以點頭或使用適當?shù)闹w語言給以肯定。當學生回答不完整時,可以請其他同學給予補充,最后讓這位同學再次回答。這樣的方法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將成功歸因于主觀的努力,而不是運氣或僥幸。
其實,我們若能以足夠的耐心,以牽著蝸牛去散步的心態(tài)在日常在教學中給孩子以充分的時間去消化和思考,相信我們的教學品質會有更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會更加的快樂且高效。
【作者簡介】
李巖,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