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容舟
(巢湖市烔煬鎮(zhèn)中心小學 安徽合肥 238076)
摘 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僅是當前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全球發(fā)展趨勢,而且也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革新的新視點。它的探討與實施為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條件,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信息技術扮演怎樣的角色?怎樣才能使語文學科有機地整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革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語文 整合 創(chuàng)新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僅是當前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全球發(fā)展趨勢,而且也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革新的新視點。它的探討與實施為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條件,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信息技術扮演怎樣的角色?怎樣才能使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學習有機地整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革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
一、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1.大量的信息資源
信息技術的核心是網(wǎng)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我們可以從網(wǎng)上下載大量的軟件、圖片和資料,積累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多媒體技術,不但包含文字和圖形、圖像,還能呈現(xiàn)音頻、動畫、視頻以及模擬的三維圖像。它的交互性,為個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學習提供了的舞臺,使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持續(xù)進展的構想得以實現(xiàn)。[2]
2.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將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知識體現(xiàn)形式,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動機,也可以提供多種直觀的綜合刺激,增加獲取信息的數(shù)量,延長知識的保持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既降低了教師的工作強度,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而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
3.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協(xié)作化學習的開展及革新精神的培養(yǎng)
現(xiàn)代信息技術運用有利于師生互補開放式教學方式的形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拓展能力。正是學生的鮮活的想法、觀點、倡議,激發(fā)了教師的教學革新熱情,一個個新的教學設計在學生們的討論中產(chǎn)生,使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了進展。
4.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把信息技術引入語文課堂教學,不僅提高了語文課程的學習效率,也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如何課程整合
1.利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信息時代的語文學習不能拘泥于課本,要讓學生把學習延伸到課外,通過多渠道學語文。信息技術的應用于語文教學就為學生架起一座獲得更多語文知識的橋梁,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源源不斷地注入時代鮮活的內容。學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不斷對大量的信息進行甄別,廣泛的接觸各類知識,從而多角度,多層次的對事物進行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如《人類的老師》是一篇知識性的短文,向學生介紹了有關仿生學的知識。學生初讀時便對其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迫切的想要了解更多的有關人類模仿動物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我們可以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去上網(wǎng)查閱相關的資料,到更為廣闊的信息世界里去了解有關仿生學的知識。在學生了解的基礎上,讓他們分組交流。這樣不僅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也交給了學生新的學習方法,灌輸了新的學習理念,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2.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思維
傳統(tǒng)的單一模式教學已經(jīng)很難適應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要想將學生吸引到教學當中,就需要我們改變傳統(tǒng)教學,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作為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為課堂所用。多媒體手段被喻為 “教育系統(tǒng)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教學過程當中,要結合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收集素材,整理并制作課件進行教學。通過文字、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技術,使語言文字兼?zhèn)鋱D文聲像的特點,讓知識作用于學生的視聽的感知器官,調動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誘導學生自覺地開展想象力,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如:蘇教版語文一年級《家》一課的難點是理解“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是我們的家”這句的含義。教學時我們可先出示一組藍天 白云 樹林的精美畫面讓學生入情入境,誘發(fā)他們的生活體驗。在此基礎上,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播放家人照顧的畫面感受愛,播放人們互相關心的畫面感受愛的傳遞,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學生在輕松 愉快的氛圍中不僅獲得了知識,還受到美的熏陶,對家 對祖國的情感也得到了升華。
3.利用信息技術轉變課堂教學方法、 教學結構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出發(fā)點是教學方法 、教學結構的改變。整合關注的并非是是否使用了最先進的技術,而是使用的信息技術能否為教學服務,能否在教學中發(fā)揮最大作用,促使教學方式的有效變革。因而教師不僅要關注技術的革新,更要不斷的更新理念。“翻轉課堂”就是當今前沿理論。所謂“翻轉課堂”是指“把教師白天在教室上的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yè)”的教學結構翻轉過來,構建“學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識吸收與掌握的知識內化過程,晚上回家學習新知識”的教學結構。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給學生具有更大的自主權和自由空間,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特點選擇喜歡的方式選擇學習方式,更加人性化,更多的關注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但這種方式也對教學環(huán)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家用電腦的普及 網(wǎng)絡的覆蓋等等,都是當前所急需解決的問題。其次,教師隊伍的建設,在開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中,關鍵是教師信息化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加大對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工作。我想,解決了上述問題我們的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也將進一步得到深化,我們的信息技術一定會大大地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我們的學生也一定會更加熱愛學習。
參考文獻
[1]袁薇子,和青年教師談語文教學.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6.
[2]浮海牛.吳超蘭等,巧用網(wǎng)絡資源快樂學習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