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東+姚慧敏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對大學生的身體和精神、知識與能力、道德與行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體育教學也應適應這樣的教育使命。為進一步深化“雙線自主活動主體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改革,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探索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促進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談一些基本認識,介紹給大家。
關鍵詞:因材施教 主體性 認知興趣
一、掌握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從學生的不同體育基礎出發(fā),選擇和確定符合學生實際的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難度、教學方法與評價標準。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成。每個學生由于生理素質的差異,以及后天生活環(huán)境和教育條件的不同,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他們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靈活性、意志力和認知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但在以往體育教育中往往忽視了個性化的存在,并且偏重于技能教學,體育理論的講授較少,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意識淡薄,許多人沒有自覺參加鍛煉身體的習慣和掌握自我鍛煉的方法。為此,體育教學內容應貫徹少而精的原則,根據學生體育達標的情況和體能情況,進行教學,在教學方法上應針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適當要求并加強練習輔導,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和發(fā)揮學生潛力,對基礎較好的學生,讓他們學得深一些,滿足他們的需要,體驗到自身的提高。還應重視學生的氣質,性格差異的存在,要從每個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長處。
二、尊重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的,尊重差異,首先是承認差異,其次是區(qū)別對待。尊重差異是最終目的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中的主體性是指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總和,它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核心。其中學生的自主性主要指學生自我意識與自我能力。主動性是指學生對外界的關系問題。創(chuàng)造性是學生在主動性和自主性發(fā)展到高級階段的表現,它包括創(chuàng)造的意識、思維和實踐能力。體育教學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反饋在課堂上表現的特別明顯。學生對運動知識的掌握和對運動技能的形成與提高,都只有通過自身的主動、自覺的活動,才能將知識和技能轉化為自己的認知與行為方式。教師要善于運用學生的認知結構來思考問題,有的放矢地指導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三、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
在體育教學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往,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是一種特殊的人際情境,他不僅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個性的豐富和發(fā)展。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學生尊敬教師“親其師,信其道”產生對教學內容積極的態(tài)度傾向,師生之間會激起熱烈的情緒投入到教與學的活動中來,使課堂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學生也才能體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產生滿足和美滿。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學,克服自卑或驕傲傾向,共同鉆研運動技術,尋找預防失誤的方法,從而更好地掌握動作的要領和特點。在競賽活動中,引導學生彼此關心和信賴,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和特長,形成群體意識,不但可增強群體內在的凝聚力,還能通過對美與丑的分辨,使個性得到優(yōu)化。
四、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認知興趣
在教學中,要使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了解人認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指導學生“認識自己當前的水平——把知識運用于體育實踐——進行自我評價——獲取新知識,”以達到不斷提高的目的。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以生動、簡明的講授,以準確、優(yōu)美、高難度的示范動作,給學生以良好的認知和直觀影響,激發(fā)他們對健與美的追求和參與意識。學習新知識的難易程度,要于學生原有基礎水平相適應,以有序的課堂和競爭活動,給每個學生獲得顯示自己運動能力的機會,當他們取得成功時,會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茖W地組織安排教學活動,內容新穎形式靈活多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實踐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掌握動作要領,提高運動能力。
五、適當的挫折教育,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
在體育教育中,運用學科特點,進行挫折教育。安排難度適當的內容,指導學生不斷戰(zhàn)勝困難和超越自我,增強勇氣和信心。通過組織競賽,經受成功或失敗的情緒體驗,培養(yǎng)學生“勝不嬌驕,敗不餒”的心理品質,特別是對比賽失利的學生,更應適時幫助調整心境,對失敗要給予理解和幫助,培養(yǎng)學生在逆境中承受能力,尤為重要的是要在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基礎上,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強責任感和自覺性。在克服困難的實踐中鍛煉自己逐步形成各種良好的意志品質,使個性得到更為充分的發(fā)展。
總之,體育教學改革應加強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在體育教學中,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逐步自主學習,教學只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適當改變傳統(tǒng)體育課的整齊劃一,給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的機會,體現對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