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娟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使師生間充分展開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調動學生學習和思維的積極性。實踐證明情境教學法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一種非常適用的方法。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途徑;應用;注意問題
一、情景教學法的含義及創(chuàng)設情境的途徑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在語文課本中,有不少好的文學作品。好的作品“情動而辭發(fā)”,但這情要靠教師的情感和智慧去挖掘,去設計成一個個情境來移情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努力將學生引進這一個個不同的情境中;因為只有入其境,才能生其情。創(chuàng)設情境的途徑主要有生活展現(xiàn)情境、表演體會情境、音樂渲染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xiàn)情境、語言描述情境等。
二、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結合平日教學,以《一碗清湯蕎麥面》為例談談如何具體運用。
第一、創(chuàng)設問題討論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學貴有疑。導讀伊始,我緊扣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設置問題,布陣設疑,會迅速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文中人物的語言描寫,情節(jié)安排等,都以設計的思考題來引導學生逐一明確。如,就大年夜,母子三人來北海亭面館,頭碰頭同吃一碗陽春面的情節(jié),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母子三人為什么要在大年夜來吃蕎麥面?母親要面的語氣為什么有所不同?母子三人服裝上的變化又說明了什么?”。隨著課文分析的縱深,問題的難度也在加大。這樣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要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又要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第二、創(chuàng)設表演體會情境和音樂渲染情境,喚起學生審美感受。
在課堂中,針對小說的情節(jié)高潮,我采用了請學生分角色扮演的方式。通過直觀形象的表演,把學生帶入小說特定的氛圍以及良好的閱讀情境中。
學生在小店氛圍的創(chuàng)設以及臺詞的演繹上很是花費了一番心思,案板上的用具、二號桌上的“預約牌”、……一個特定的空間直觀在學生面前。扮演老板夫婦的同學一登臺,隨著一聲職業(yè)化的吆喝,氣氛霎時濃郁起來。而扮演母親的學生則是小步登場,溫柔謙恭,典型的日本婦女的形象。表演中母親的對話,雖語調低沉,但字字如珠,執(zhí)地有聲。弟弟大聲朗讀作文,這是情節(jié)發(fā)展中高潮的高潮,表演的學生完全進入了角色。惟妙惟肖的表演,如泣如訴的道白,深深地感染著學生們。當旁白的學生讀到“店里,突然爆發(fā)出一陣歡呼聲和鼓掌聲”,這時多媒體課件中《北國之春》驟然而起,悠揚動人的音樂,“冰雪消融”的歌詞,一同和著臺上臺下的歡呼聲和鼓掌聲,渲染成文里文外情緒的高潮。音樂漸弱,在學生動情的旁白誦讀中,師生伴隨著音樂的旋律不知不覺步入形象思維所展示的動人畫面中:潔白的雪花,明凈的窗子,搖曳的布簾;清風陣陣,情意悠長。而“北國的春天已來臨”的歌詞又恰好與故事中“母子三人走出困境,迎來曙光”的情節(jié)結局形成巧妙的呼應和令人驚喜的吻合。學生在有限的時空中得到情感的激揚、心靈的凈化。
第三、創(chuàng)設結束語描述情境,激勵學生積極向上。
在課堂教學的尾聲,我以一首充滿激情的小詩來激勵學生積極向上。啟發(fā)學生思考:在未來的生活中,你們難免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它們面前怎么辦?“一碗清湯蕎麥面”的精神告訴我們:只要不懼苦難,勇敢的迎接生活的挑戰(zhàn),自強不息,我們就會收獲到成功的喜悅。同學們,不論是今天還是未來,我們都要象小說中哥哥說的那樣‘要努力!要好好活著”。 結語的強調和鼓勵,如同樂章的尾聲,曲終奏雅。這種結束語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以及這篇文章給人情感上的震蕩,可謂余音裊裊、回味無窮。
三、在語文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能夠使師生充分展開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和思維的積極性。實踐證明情境教學法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當然也不能濫用,不是所有的課型、所有的文章都適用,應注意:
1.情境要與教學內容相符。因為情境畢竟是一種教學手段,是一種表現(xiàn)形式,而形式是要為內容服務的。所以,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為學生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服務。比如悲壯的作品不適宜用輕松的音樂或幽默圖畫來創(chuàng)設情境;反之,較清雅的作品也不適宜用過于凝重的音樂和繪畫作品來表現(xiàn)情境。情境應當以作品、教學內容為中心,為表現(xiàn)教學內容服務。
2.要把握好運用的“度”。
過猶不及。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情境教學法也要在教學的關鍵之處使用。這些關鍵之處主要是指:
一是教學開始之處?!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創(chuàng)設某種特定的情境迅速、自然地將學生帶入到學習氛圍中去,就是一種良好的教學開端。如講《明湖居聽書》就可以通過播放梨花大鼓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帶入對王小玉演唱的理解。
二是教學中需要重點強調的地方。教學中需要強調的重點問題,當然是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越深刻越好,這種理想的教學效果可以通過運用相似性情境提供的信息暗示作用來實現(xiàn)。教師可以從不同方面多準備幾組相似性的情境,反復地刺激學生的情緒、情感反應,在心理上給他們施以一種強化記憶的影響,這樣就可以在學生心中起到一種反復刺激、攝取記憶的心理暗示作用。
三是學生難以理解之處。由于情境教學具有形象性直觀性的特征,所以教學中一些不夠直觀、晦澀難解之處,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以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以輔助教學講解。
總之,只有正確的理解情境教學法并把握好運用的度才能真正發(fā)揮它的妙處。在語文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的方式,使學生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當中,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有趣高效。
參考文獻:
[1]劉志平.情境教學法在中專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1.
[2] 尹蘭.在職業(y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G].青年文學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