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桂君
摘要: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小學教學上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學生在寫作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困難。怎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是我們小學語文老師一直努力的方向。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從課外閱讀、寫作話題、多媒體教學及點評方式等方面分析了農村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希望對廣大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作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8-0261-02
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小學教學上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學生在寫作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困難。怎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是我們小學語文老師一直努力的方向。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從課外閱讀、寫作話題、多媒體教學及點評方式來分析了農村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希望對廣大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多課外閱讀,積累基礎
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寫好習作,應有大量的知識積累。小學生多讀課外書,可以擴寬知識面,提升思維能力,增強遣詞造句等作文能力。
如果小學生有足夠的書籍和相應的指導,不但可以養(yǎng)成閱讀研究的習慣,還能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但是現(xiàn)實是大多數(shù)農村學生沒有足夠的課外書籍,也沒有家長在旁進行指導。
因此,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利用網(wǎng)絡資源,在語文課堂上,盡量擠出時間讓學生擴展閱讀面。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的資源,在班上設置了“讀書寫報欄”,張貼生活圖片展、及時更換報刊文章、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同時在墻角設立了一個“圖書角”,讓學生把各自的書籍進行資源共享,并將讀書心得進行交流。此外我還鼓勵有條件的家庭訂閱相關的雜志,在班級進行傳閱。
二、找準話題,多實踐,激發(fā)真情實感
藝術來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要想寫出有著真情實感的作文,就要找到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練筆。之前筆者曾讓學生們寫過一篇《我是媽媽的小幫手》的文章,交上來的作文大多是千遍一律的。待詢問過學生的情況后了解到,原來很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不在家陪伴,平時孩子和父母的溝通交流就很少。他們在和父母相處這一塊幾乎是空白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讓學生寫一些關于為媽媽洗衣服、替爸爸做飯之類的作文,學生們會很茫然,不知道從何下筆,只能照抄范文。后來,筆者把題目轉變成《寫給父母的一封信》,指導學生們把這么多年他們對父母的企盼都寫上在信里。這一次,學生們把自己多年的渴望寫了下來,樸實的話語中充滿了學生對親情的向往,(即使很多文章還存在著語法問題),但文章中飽含的真情也提升了作文的質量。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方向,在實踐中讓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農村有農村的優(yōu)勢,筆者經(jīng)常有意識地讓學生接觸千姿百態(tài)的大自然。如:放學后帶領學生到山上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去田間觀察作物,把看到的、聽到的,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寫下來,如《我的春游》、《爬山》、《蔬菜觀察日記》等,學生們寫得既有趣又富有感情。
三、借助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隨著時代的變遷,農村學校也開始普及多媒體教學。在作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的使用,拉近了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
農村學生,由于自身條件限制,對有些內容很難理解。對于這種內容,語文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可以通過動畫、圖片、歌曲等),創(chuàng)設小學生樂于接受的情境。如教小學生寫《我愛長城》時,農村學生沒有到過長城,很難想象長城的宏偉,無從下筆。筆者就將課前收集的長城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制作成課件,向學生展示長城的美,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欲望。這樣的教學方式既符合了現(xiàn)代化教學的要求,也讓學生的作文充滿了真實情感。此外,農村老師也可以利用網(wǎng)絡學習更先進的理論,獲得先進的教學資源,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
四、改進作文的點評模式
雅思貝爾說過:“教育者不能無視學生的現(xiàn)實處境和精神狀況,而認為自己比學生優(yōu)越,對學生耳提面命,不能對學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這樣的教育者所制訂的教學計劃,必然會以我為中心?!币虼俗魑慕虒W應以小學生為本。
小學生對于外界給自己的評價是十分重視和敏感的。農村學生更是如此。由于生活環(huán)境,農村孩子在課堂上往往沒有多少自信心,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給予更多的鼓勵。因此,在點評過程中,教師要用激勵性的語言去評價表揚文中的亮點,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對于作文中的問題,則由委婉的語言指出。這種商量式的評語讓學生容易接受,也便于其對文章進行完善。
此外,語文老師不要禁錮了小學生的天性,要鼓勵小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不能要求小學生一味得模仿所謂的高分作文,讓學生寫千篇一律的套路。為了給學生寫作空間和平臺,可以定期在班級里組織作文競賽或征文活動,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小學生自主進行作文寫作(注意在學生寫作過程中進行指導),鍛煉小學生養(yǎng)成扎實的寫作功底和良好的寫作習慣。
參考文獻:
[1]閆秀鳳.“真情實感”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現(xiàn)狀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6).
[2]宋霞霞.數(shù)字故事應用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實踐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2.
[3]劉申.關于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0).
[4]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1:1.
Abstract: The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is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key and difficult,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there is a certain lack of students in writing there are also great difficulties. How can we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our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ers have been working in the direction of.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from reading, writing, topic comment to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analysis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teaching, hoping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majorit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rural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