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剛
摘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課程、教師、學生諸多方面具備一定的條件和基礎,而高?!榜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在一定程度上不具備這些條件和基礎,不能完全實行、照搬“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但是,“翻轉課堂”在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改變課堂單向教學模式為“雙主體互動”教學模式方面與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方向具有高度的適切性。本文從課堂組織的技術運行角度,列舉實行互動理論課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和辦法。
關鍵詞:翻轉課堂;互動課堂;原理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7-0209-03
近年來,“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教學模式受到追捧。這種顛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由美國兩位高中化學教師喬納森·博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首先采用的。其特點是: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視頻課下自學,而教師則組織課堂討論和作業(yè)答疑?!胺D課堂”的創(chuàng)新應用需要與課程的具體特色和實際情況相結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班容量大,一般都是中班教學,一個教學班有80—100人的規(guī)模;學生層次多樣化,專業(yè)實踐性實操性突出。這樣的具體條件使得思政課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以下簡稱“原理課”)實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困難重重。那么,“原理課”課堂究竟能不能“翻轉”?如何“翻轉”?這已成為當前思政課教學體系改革的難題。
一、“翻轉課堂”與“原理課”課堂的差異性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的實現(xiàn),高校教學理念、學生學習的氛圍也在與時俱進,不斷變化。特別是后現(xiàn)代教學設計、“MOOC”(慕課)、“翻轉課堂”等高效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徹底顛覆了以往以“教”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課下學生自主學習,課上向教師進行提問、教師為學生解惑。這樣的變化符合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特點。大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的自主性、自覺性增強,因此,學習成為學生成才的重要標志和能力,使得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的目的性和引導性。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翻轉課堂”是建立在互聯(lián)網(wǎng)多媒體技術基礎上的,它是一種教學領域的“互聯(lián)網(wǎng)+”的模式。這也就意味著,要想實現(xiàn)“翻轉課堂”,必須具備諸多條件。
首先,從課程方面來看:第一,課程一般是以實用性、技術性、操作性為特征的,或者具備一整套完備知識系統(tǒng)性。課程可以劃分為若干個(10個以上)、微小的(制作視頻不超過10分鐘,制作課件不超過10張幻燈片)彼此聯(lián)系但可單獨成立的知識點。第二,課程可以進行自動化、標準化的考核,課后學生通過課后練習和作業(yè)題進行檢驗,并由系統(tǒng)自動判定學習成果、生成測驗成績。“翻轉課堂”的課程必須具備一套自動化程序作為后臺運行的硬件基礎。
其次,從教師方面來看:第一,教師必須具備針對個性化問題進行臨場解決的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了如指掌,對自己專業(yè)知識和前沿發(fā)展有足夠的儲備和了解。第二,教師除具備必要的專業(yè)知識和操作能力外,還必須具備一定的電腦操作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多媒體使用技術,掌握一定的課件和小視頻制作的能力,了解一定的互聯(lián)網(wǎng)知識。第三,教師在課堂外可以有大量時間進行在線輔導、問答。
最后,對學生而言,所學課程具有鮮明的現(xiàn)實實用性(解決其目前需要),或者說,學生對所學課程有濃厚的興趣能夠持續(xù)不斷地像追劇一樣追看每一個知識點,或者根據(jù)興趣選擇性地跳看知識內(nèi)容。
只有具備了以上條件和特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才能夠順利進行并獲得教學設計的目標和效果。
但是,似乎以上條件對于高校思政課目前狀況來說,并不完全一致。我們以“原理課”為對象,考察一下它是否具備以上所列條件和特征。
從第一條看,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就是一系列邏輯嚴密的科學知識體系??梢苑纸獬蔀槿舾蓚€知識點,具備知識性的特點。比如,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德國古典哲學的基礎上,結合政治經(jīng)濟學對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和生產(chǎn)關系的批判,以科學的實踐觀突破了舊哲學的局限性,實現(xiàn)了哲學史上的偉大的革命。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經(jīng)典作家那里,已經(jīng)奠定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經(jīng)過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等人的發(fā)展,逐步形成了當前“原理課”教材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體系。這個體系中,馬克思主義哲學被概括為世界觀意義上的實踐本體論、唯物辯證法、實踐認識論和歷史唯物主義四大部分內(nèi)容。這是一個由嚴密的概念和鐵一樣的邏輯構成的理論知識的科學體系,要想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必須進行知識性的學習和認知,在此基礎上才能領會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的特點和理論方法的特性。
但是,馬克思主義是知識性與價值性的統(tǒng)一,是革命性與科學性的統(tǒng)一。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并不只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知識體系。只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概念和邏輯,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名詞來思維和解決問題還遠遠不夠。因為,第一,任何哲學本身都不光是科學知識體系,在科學知識體系之上還存在其特定的價值體系;第二,哲學教育的目的是要學會哲學的思維、批判和改造現(xiàn)實。如果完全照搬“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會偏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脫離有效的課堂教學,失去師生面對面的教學交流和互動,教學實效性會大打折扣。
這也關系到第二個條件的實現(xiàn),因為馬克思主義原理是知識性與價值性的統(tǒng)一,因此它的測驗和考核就不能完全自動化,而需要教師的介入、引導、討論和答辯才能完成。
教師方面而言,教師一定具備把控課堂的能力。據(jù)筆者了解,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青年教師,一般具備快速學習互聯(lián)網(wǎng)和電腦使用技能的能力。但是,一般思政課教師很難專門去掌握視頻拍攝、剪切、配音、音效、畫質(zhì)等的制作技巧和能力,這種制作一般有專門的團隊,這一條似乎對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一個挑戰(zhàn)。
第三個條件看,對于大多數(sh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來說,教師主觀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F(xiàn)在高校思政課教師不僅承擔著全校學生的(本科的和研究生的)課程教學,而且還承擔馬克思主義理論類的平臺課和專業(yè)課,課時任務量極大。除此,科研壓力和職稱薪資待遇方面的壓力,使得教師無暇照顧到每一位學生??陀^方面,思政課教師全天候在線輔導、答疑是不現(xiàn)實的。
學生方面,大多數(shù)學生對“原理課”沒有學習的自覺性,也不會課下安排時間專門學習“原理課”。
二、“翻轉課堂”與“原理課”課堂的適切性
目前,“原理課”急需教學理念的變革。其教學改革的成敗,在于是否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是否能夠培養(yǎng)主動研究問題的能力、批判思考的意識。這也是“原理課”教學改革的難點。
“原理課”往往給人“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堂,學生昏昏欲睡地聽滿堂”的“滿堂灌”印象?,F(xiàn)在大多數(shù)課堂在教師講授過程中穿插播放一些視頻等影音資料,或者設計一些討論和實踐的環(huán)節(jié),但往往只是教師講授過程的“調(diào)劑品”,或是預設好結論的“過場性”環(huán)節(jié)。這些課堂雖然較以往的教師“灌輸式”課堂多了不少新花樣,但實質(zhì)卻仍是讓學生圍繞教師的教學思路和邏輯,得出預設的結論和目標。久而久之,被當作旁觀者和聽眾的學生就疏離這個課堂,重回“事不關己,深深睡起”的傳統(tǒng)“滿堂灌”課堂狀態(tài)中去了。
返躬自省,學生對“原理課”課堂提不起興趣,教學效率低,主要責任不僅僅在于學生,他們很多人渴求知識和思想求知欲望強烈。所以,我們的課堂必須要創(chuàng)新思路,改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課堂的教學設計。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和實踐能夠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學習、學生為主導的“互動課堂”、“翻轉課堂”、“體驗課堂”、“實踐課堂”等新的課堂教學設計。
當前,我國高校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上呈現(xiàn)出多元化、綜合化、立體化的發(fā)展趨勢。互動式課堂教學設計是其中發(fā)展較快、運用較廣的一種創(chuàng)新性教學設計,是一套完整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材內(nèi)外互動、課堂內(nèi)外互動的課堂互動教學方法。因此,“原理課”教學改革借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啟示,在打造“互動理論課堂”方面具有明顯的適切性。
第一,“翻轉課堂”教學主體的翻轉,證明了高等教育教學中教與學主體的互換。在“原理課”教學改革中,不能完全實現(xiàn)課堂的翻轉,但是,可以實現(xiàn)教學“雙主體”的教學模式。課程教學設計既要發(fā)揮教師主體的主動性和引導性作用,又要發(fā)揮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作用?!盎永碚撜n堂”能把兩個主體性相結合、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
第二,“翻轉課堂”不否認教師的作用,而是讓教師的教學活動退到幕后。其實施的一個重要前提是:要求教師應該是專家型和技能型的雙師型教師,即教師能隨時駕馭課堂突發(fā)情況,同時,也需有充分的實踐和豐富的經(jīng)驗。這一點對“互動課堂”的教師也是同樣適用的。
第三,“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要有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技術保證,要建立一整套教學資源庫和多媒體資源庫?!盎诱n堂”則在這方面要求不高,可以作為一種中間類型實施互動教學模式的簡化類型。
總之,要轉變傳統(tǒng)理論灌輸?shù)恼n堂教學模式,探索大學生衷心喜愛、樂于接受的互動式課堂等多種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通過對思政課互動課堂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不但提高課堂的出勤率、抬頭率和入腦率,促進課堂教學由教師主講向?qū)W生自主學習轉化、由課堂內(nèi)為主向課堂內(nèi)外結合轉化,還能讓學生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化,從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適應高校思政課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要求,才能真正實現(xiàn)提高課堂感染力、說服力、實效性的教學改革目標。
三、“原理課”課堂“翻轉”的策略
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不過是這些比較成熟的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和集中使用而已。從“互動課堂”到“翻轉課堂”,我們可以分幾步進行策略性的設計實現(xiàn)。
第一階段的“翻轉”:圍繞討論題目互動,檢查督促過程學習。
1.原則與形式:以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為教學突破口,貫徹“少而精,拿到手”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形式設計使用最先進的、最新穎的、學生經(jīng)常使用并感興趣的形式進行教學,如手機微信、微博、飛信等等方法,內(nèi)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虛擬空間的網(wǎng)絡倫理”、“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和評價問題”以及“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當代解讀”等熱點、難點問題作為突破口。
2.案例法:關鍵在于發(fā)揮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學習和提高。老師則是一個輔助的、協(xié)調(diào)的和引導的課堂到行者。這樣,案例教學法變成學生自己上網(wǎng)去找案例、身邊發(fā)現(xiàn)案例、自己講案例、自己解釋案例、自己理解案例。老師成為傾聽者,討論的參與者和錯誤的糾正者。正如夸美紐斯所說:“好的課堂教學就是老師講的更少,而學生學得更多?!?/p>
3.討論法:討論內(nèi)容宜少而簡,突出講課要點。大課堂組織討論應采用適當形式,例如可分小組,以小組匯報形式進行課堂教學。一般組織討論應該在課程開始時組織一個設計問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對本課程的了解程度、與課程相關的熱點問題等。
教師每一節(jié)課的導入十分關鍵。要引出一個學生們都關心的話題,從這個話題入手進行深入討論。話題要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困惑。為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真正起到指導作用。每一堂討論課都要留出一段時間進行點評,這是成功組織討論課的關鍵。
第二階段的“翻轉”:開通學生與教師互動的課外通道——微博、微信、自媒體。
1.發(fā)揮新媒體教育傳播優(yōu)勢,提高綜合媒體的灌輸效果。在課堂上充分利用一切媒體,發(fā)揮各種媒體作用,開展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傳播。傳統(tǒng)傳媒可以組織案例討論;廣播、電視等內(nèi)容可用作視頻材料;通過網(wǎng)絡、微信等新媒體采用短小精悍、嚴謹準確地語言與學生溝通。
2.占領新媒體陣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更要引用新媒體,以增加課堂信息量和課堂內(nèi)外與網(wǎng)絡上下的溝通和互動。2003年,我國高校教師之中首次有人將博客應用于教學。2006年3月,上海交通大學首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博客。事實證明,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如果能將博客適當?shù)匾耄⒓右砸?guī)范管理,將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的有效補充。
3.延伸教育空間,開辟遠程教育新模式。遠程教育是建立在新興網(wǎng)絡基礎上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思想政治工作也可以運用這種方式,充分利用網(wǎng)絡教育、引導人。
4.直面學生思想實際,直接解決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網(wǎng)絡時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學會用現(xiàn)代傳媒解決學生關系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以網(wǎng)友的身份與群眾平等交流,開展正面引導和全方位溝通,解決他們的思想難題。
第三階段的“翻轉”:開發(fā)課程視頻課件,供學生課下學習,課堂進行問題提問和討論。實現(xiàn)真正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互動課堂教學模式的銜接與融合。
參考文獻:
[1][美]帕特里克·斯萊特里.后現(xiàn)代時期的課程發(fā)展[M].徐文彬,等,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美]芭芭拉·格羅斯·戴維斯.教學方法手冊[M].嚴慧仙,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3]李忠軍,孟憲生.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年度不發(fā)展報告(2013)》[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謝妮.個體化視域中大學適切性教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Abstract:Flipp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needs to have some conditions and foundations.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am doctrin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o a certain extent,does not have these conditions and the foundation. However,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 play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chang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for one-way double subject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and dir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highly competent. In this paper,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technical operation of the classroom organization,this paper lists the problems that may be encountered in the course of the interaction theory,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Key words:flipped classroom;interactive classroom;The Course of Marx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