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睿+姚蔚蘭+胥永潔
摘要:產后出血居我國孕產婦死亡首位,是產科極為重要的臨床實踐研究課題?,F代醫(yī)療理念認為預防產后出血的重要性遠遠大于治療,早期預防,積極評估、識別和預警,是降低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的關鍵。我科針對產后出血高危因素建立護理預警機制,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有預見性的護理和控制產后出血的嚴重性,降低孕產婦產后出血死亡率,提高護理質量,保證母嬰安全。
關鍵詞:產后出血;預防;護理預警;護理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3-0153-02
產后出血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失血量超過500 ml,剖宮產時超過1000 ml,居我國孕產婦死亡原因首位,是分娩期嚴重的并發(fā)癥。2012年北京醫(yī)學會的產后出血專題研討會指出:產后出血雖然不可預測,但通過監(jiān)測、評估,及時診斷、預防,積極處理,可以減少嚴重產后出血的發(fā)生,從而減少產后出血而導致的孕產婦死亡[1-3]。
1護理預警
護理預警是通過護理服務對孕婦產前,產時及產后全過程實施動態(tài)監(jiān)測,對可能導致或誘發(fā)產后出血的現有的或潛在的風險進行識別、分析,為預防產后出血,控制或降低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是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核心與關鍵。
2護理風險管理
護理風險管理是指通過護理預警和護理防范在一個肯定有風險的環(huán)境里把風險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4]。即對存在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產婦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加強護理監(jiān)測和評估,及時護理預警、及早預防,積極處理,控制或降低嚴重產后出血的發(fā)生,減少孕產婦產后出血死亡率。
3護理預警的實施和管理
3.1產前護理預警的實施和管理
3.1.1護理預警 以風險評估和篩選為主。通過完善的病史以及各項化驗和檢查,及時篩選出具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產婦,在產前進行必要的檢查和相應的處理,做好應對產后出血的措施和預案。
3.1.2護理風險管理
3.1.2.1加強產前宣教 鼓勵產婦定期產檢,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完善各項化驗和檢查,積極治療妊娠期合并癥或并發(fā)癥。
3.1.2.2風險應對預案 對存在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產婦填寫風險評估卡,按產時風險評估值在病歷牌表面貼上醒目的分級標識進行風險管理;通知醫(yī)生加以重視并重點監(jiān)護,反復評估及時護理預警,積極做好防治產后出血的準備工作,如建立靜脈通道,以靜脈留置針為佳,并抽血查凝血功能等,各類應急物品與藥品呈備用狀態(tài)。
3.1.2.3提供心理支持 分娩對產婦是種持久而強烈的應激源,會使產婦焦慮恐懼,引發(fā)機體發(fā)生一系列變化,如肌肉緊張,抑制宮頸擴張,降低縮宮素作用;心跳加快、心排出量增加、血壓升高,使子宮血流量減少,子宮肌活動減少,影響產程進展。提供全程有效的心理支持,使產婦保持愉快心情, 可以增加產婦分娩信心,促進產程進展,減少子宮收縮乏力因素,降低產后出血機會。
3.2產時護理預警的實施和管理
3.2.1第一產程
3.2.1.1護理預警 潛伏期超過8 h,活躍期超過4 h及時預警,通知醫(yī)師查找原因遵醫(yī)囑予以相應的手術準備或預防產后出血的準備工作。
3.2.1.2護理風險管理 保證充分休息,注意產婦營養(yǎng),防止過度疲勞;密切觀察產程進展,做好心理護理,掌握各期時限,防止產程延長及時預警;嚴密觀察宮縮頻率和強度,合理使用宮縮劑與鎮(zhèn)靜劑,用藥期間專人看護。
3.2.2第二產程
3.2.2.1護理預警 初產婦1 h,經產婦半小時胎先露下降仍不明顯,未能達到接生標準應及時預警,通知醫(yī)生積極處理,做好產鉗分娩或剖宮產分娩的準備,搶救物品呈備用狀態(tài)。
3.2.2.2護理風險管理 指導產婦正確使用腹壓,避免胎兒娩出過快,適時適度做會陰切開;掌握會陰保護技巧,避免嚴重的軟產道和會陰裂傷;對已風險管理的高危產婦在胎兒娩出后遵醫(yī)囑及時應用米索前列腺醇,縮宮素等,輔以必要的宮底按摩,預防產后出血的發(fā)生。
3.2.3第三產程
3.2.3.1護理預警 胎盤超過10 min仍無胎盤剝離征象應予以預警,遵醫(yī)囑給予積極正確的干預措施,協(xié)助胎盤自然娩出;發(fā)現胎盤缺損,軟產道重度撕裂以及子宮收縮乏力,或一過性出血量多而快超過200 ml及時預警[3],遵醫(yī)囑積極處理誘因,做好防治和搶救的準備工作,預防和控制產后出血的發(fā)生和嚴重程度。
3.2.3.2護理風險管理 是預防因胎盤因素所致的產后出血的關鍵[5-7]。胎盤未剝離前,避免過早的大力揉擠子宮或牽拉臍帶;胎盤剝離后,及時協(xié)助胎盤娩出;胎盤娩出后,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有無缺損及軟產道有無撕裂;殘缺的胎盤胎膜組織收取困難時,可用大號刮匙清除,同時應用宮縮劑加強宮縮,預防產后出血;軟產道有裂傷者,快速縫合止血。
3.2.4提高助產質量
3.2.4.1強化風險意識 定期進行風險教育,進而強化助產士的風險防范意識;要求助產士對每位待產婦即時進行有效評估和識別,篩選出產后出血的高危人群,即時預警,實施護理風險管理。
3.2.4.2提高助產技能 加強助產士技術培訓,提高助產人員的急救水平,是預防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和保證產后出血搶救率的關鍵。要求助產人員熟練掌握助產技術、胎盤粘連、胎盤滯留處理技術及產后宮縮乏力防治技術等;強化訓練靜脈套管針的穿刺成功率,建立完善的搶救團隊。
3.2.4.3護理風險管理 要求助產人員能夠預先識別出產婦存在的威脅程度,進而改進護理方法,及時預警,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如在產婦未提出要求或主訴具體不適之前,運用敏銳的觀察能力、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經驗,及時洞察產婦的心理需求或分娩風險,及時實施準確的護理或預警防范,降低產后出血發(fā)生率。
3.2.4.4良好的溝通能力 提高護患溝通有效率,消除產婦緊張、焦慮的心理,給予產婦充分的安慰、鼓勵和分娩信心,取得產婦及家屬的積極配合,促進產程順利進展,減少產后出血。
3.3產后護理預警的實施和管理
3.3.1產后2 h
3.3.1.1護理預警 產后2 h陰道出血量超過200 ml及時預警,通知醫(yī)生,積極尋找原因做好防治和搶救產后出血的準備工作;如陰道持續(xù)流出鮮紅色血液或子宮大而軟,輪廓不清,壓迫時有大量血塊排出以及產婦煩躁、心率快、出冷汗等異?,F象立即護理預警和風險管理,開放2條靜脈通道、吸氧、心電監(jiān)護等防治和搶救準備工作[8]。
3.3.1.2護理風險管理 產后2 h是產后出血的高發(fā)階段,產婦應在產房接受重點監(jiān)護,尤其對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產婦,更應警惕。監(jiān)測指標:子宮收縮強度和宮底高度、產婦生命體征、正確收集和測量陰道出血量和色、觀察有無會陰水腫或血腫,膀胱是否充盈。
3.3.2出科宣教 離開產房前鼓勵產婦排空膀胱,鼓勵母兒早接觸、早吸允,反射性引起子宮收縮,降低出血率發(fā)生;指導產婦注意營養(yǎng)攝入,保持愉快、輕松的心情,利于母嬰康復。
3.3.3防感染護理 分娩過程通常伴有組織不同程度的損傷,出血及體力消耗過多致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容易引發(fā)感染和晚期產后出血。護理中應注意:保證病房空氣流通、清潔;注意產婦保暖和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觀察惡露的顏色、性狀與氣味,以及會陰傷口有無紅、腫、熱、痛及膿性分泌物;指導產婦進行必要的自身清潔,經常清洗和更換會陰墊;遵醫(yī)囑督促定時、定量服用抗生素;出現異常及時預警,積極處理。
4討論
懷孕、分娩是受多因素影響的動態(tài)變化進程,具有諸多不確定性和風險性[9-11]。產后出血作為分娩期嚴重并發(fā)癥之一,針對產后出血高危因素建立護理預警機制,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對產前、產時、產后起到系統(tǒng)而全面的護理預防效果 ,讓醫(yī)護人員從容應對可能發(fā)生的產后出血,及早做好預防和急救的準備,防范于未然,是有效降低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和危險性的關鍵;對提高護理質量和病人滿意度,保證產婦預后康復具有巨大的臨床價值,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赫英東,陳倩."2012年北京醫(yī)學會圍產醫(yī)學分會產后出血專題研討會"會議紀要[J].中華圍產醫(yī)學雜志,2012,15(7):448.
[2]羅瑩.產后出血178例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5(14):193-194.
[3]劉曉麗.產后出血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12(1):66-67.
[4]尹愛春.產房風險管理中強化細節(jié)管理的方法和效果[J].當代護士(??瓢妫?,2013,(3):
176-178.
[5]黃蕙,武瓊微.產后出血的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2,(11):7-9.
[6]韓崢.46例胎盤因素所致產后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5):961-963.
[7]黃瓊,覃雪,李宏梅.止血帶捆綁子宮峽部防治胎盤因素產后出血的臨床研究[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3, 22(8):687-688.
[8]崔英善,程麗楠,崔文香.循證護理在預防我國產婦產后出血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123-127.
[9]何騰鳳.產婦產后出血護理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 2015(5).
[10]黃河,何青,徐鴻雁.考慮供應風險和生產成本不確定性的供應鏈動態(tài)決策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5,23(11):56-61.
[11]張愛英.分娩室存在的護理風險及其防范措施[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9):67-68.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