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理工大學水利工程學院 湖南長沙 410114)
摘 要:研究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yōu)秀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中的骨干力量,創(chuàng)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為國家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界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基礎上,總結了模式的特征及存在問題,提出了構建新時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構建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界定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中包含以下四個因素,分別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受教育管理者、教育管理內容及教育管理方式。管理者是指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的教育機構或教育者。主要包括:分管研究生的校、處、院級領導、研究生專兼職輔導員、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研究生導師、“兩課”教師等。其基本功能就是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過程中發(fā)揮主導作用,并引導和控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向教育目標發(fā)展。研究生是受教育管理者。他們是教育管理者進行教育實踐活動的依托者,也是教育管理效果的體現(xiàn)者。當前在校研究生思想狀況呈現(xiàn)出一些特點:一是身心發(fā)展不同步;二是個體綜合素質差異大;三是各種心理問題突出。當前研究生教育管理內容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學術道德教育、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科學思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最后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他是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用來對研究生施教一切思想道德規(guī)范的各種活動方式和手段。具體方式包括黨課、理論學習班、先進評選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等等。
二.當前國內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要模式及優(yōu)缺點分析
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保證。改革開放以來,高等學校一直堅持把思想政治教工作作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工作來抓,按照學校的實際情況,遵循人才的成長規(guī)律,全面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化在研究生培養(yǎng)工作的方方面面,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方式,積極開展有效的教育活動,深入推進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摸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
1.一是以學校為中心的統(tǒng)管式模式。他是指由學校黨委直接領導,統(tǒng)一制定研究生教育政策,各院系根據(jù)學校黨委政策具體負責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具體教育管理框架是由高校研究生工作部全面負責學校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管理、黨團組織建設、思政工作隊伍建設,研究生獎學金、助學金評定發(fā)放、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違紀處分以及學術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生就業(yè)等等。部分高校采取在校級層面的研究生處下設教育管理科,由教育管理科負責協(xié)調全校研究生黨建工作、政治理論學習、研究生學年鑒定、獎學金評定、“三助”及貸款、協(xié)調研究生宿舍管理、學術科技及社會實踐活動,同時還負責指導校研究生會、研究生分團委開展工作和研究生就業(yè)指導及就業(yè)推薦等工作。這種模式的優(yōu)點:管理效率高,作用直接,程序簡化,行政成本低,有利于學校制定統(tǒng)一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政策,有利于統(tǒng)籌規(guī)劃全校的研究生教育,有利于思想教育在日常管理中的滲透和結合,保證研究生教育質量。但這種模式的不足之處在于由于管理權力過多地集中在學校一級,各院系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上缺乏積極性和靈活性,也不利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多樣化發(fā)展。
2.二是以學院為中心的分級式模式。該模式是將學校原有的以職能部門為主體的管理模式轉變成以二級學院管理為主體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中工作的重點在學院。從具體的運行來講,實質是把大量校級管理職權下放到院系,通過下放管理權力,調整工作職能和重點,調動院系對研究生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改變過去大包大攬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在分級式模式中,研究生部或者研究生院是學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職能部門,代表學校從宏觀上制定研究生的培養(yǎng)目標和發(fā)展規(guī)劃,建立健全各種規(guī)章制度,并與相關職能部門橫向聯(lián)系,實施宏觀調控。二級學院管理直接面向研究生群體,是操作性的工作內容,主要任務就是使學院在學??傮w目標的指導下,保證校級管理目標得以實現(xiàn),并根據(jù)直接學院的特點制定分目標并加以實施。這種模式的優(yōu)點在于能充分體現(xiàn)各學院研究生教育的專業(yè)特色,拉近學院科學研究與研究生培養(yǎng)距離,有利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緊密結合的機制,進一步調動學院加強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這種模式的不足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由于研究生培養(yǎng)工作有其自身的特點,學校和學院在進行集中管理時,難以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細致化和有效化,容易形成管理制度的僵化。此外學校和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數(shù)量不足,與各高校日益擴大的研究生數(shù)量相比,他們難以勝任復雜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三.新時期創(chuàng)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路徑研究
1.重構職責明晰的教育管理主體。在此格局中,學校研究生管理部門是主導,負責制定全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素質教育目標,并負責制定各項研究生教育管理規(guī)章制度,制定各類獎懲措施,負責策劃組織全校研究生的各項活動,并對各學院各學科點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進行總結評估。學院是關鍵,負責研究生日常管理和學風建設,及時把握研究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等。二級學科點是核心的新格局。貫徹落實學校、學院有關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規(guī)定,做好日常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在學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負責人指導下完成具體目標。
2. 拓展途徑多元的教育管理方式。一是要加強心理問題援助,通過談心、咨詢、講座、心理熱線電話等多種形式對不同方式對研究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習、生活、擇業(yè)、人際關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和問題,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二是要完善“三助”機制,加強研究生實踐環(huán)節(jié),拓寬實踐渠道,提倡研究生緊密結合實際,制定選題、開展研究。同時要創(chuàng)造條件,組織研究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與專業(yè)學習緊密結合的社會實踐活動。三是要規(guī)范學術道德制度。明確學校對學術管理的態(tài)度和具體辦法,建立并完善從學術教育、學術審查、學術評估、學術違規(guī)處理的長效機制。加強對學術失范行為的警示作用。
3.建立動態(tài)綜合的教育管理評價機制。首先要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學院人才培養(yǎng)評價體系。主要考察所培養(yǎng)的研究生是否具有積極向上的正確思想觀念,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其次要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學位點考核評價體系。主要考查學院研究生培養(yǎng)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研究生是否具有求真務實、嚴謹細致的學習和工作作風。最后還要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導師遴選考核評價體系。導師應該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智能素質和身體素質,熱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具有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工作實績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
參考文獻:
[1]黃松鶴.2000.道德教育過程模式論.北京:華齡出版社.
[2]陳子辰等.2006.研究型大學與研究生教育研究.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周巍 男,長沙理工大學水利工程學院教師,講師職稱,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長沙理工大學2014年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結題成果:《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模式的構建研究》 課題號為JG2014YB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