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鴻沄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學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類教學模式不斷地出現(xiàn),教學質(zhì)量也層次不齊??傮w來說,當前的語文教學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語文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就比如,在課程改革中,有的教學課堂就片面的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而忽略了課本知識點的傳授,從而使學生基礎(chǔ)知識不扎實,造成了學生動手能力與知識兩極化發(fā)展的現(xiàn)象。所以,本文就是分析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從多方面提出改進的辦法,最終真正的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 誤區(qū) 糾正策略
一、引言
在課程改革之后,語文教學總體趨勢是良性的發(fā)展,但是在部分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同時當前的教學模式也還存在著一些誤區(qū),有一些教師出現(xiàn)兩極化的情況,一方面全面的采用新課改理念,另一方面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是不合理的,是對學生沒有任何用處的教學模式,所以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分析出教學誤區(qū),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最后在學生的課堂中體現(xiàn)出來,給學生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給學生的提高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針。
二、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誤區(qū)
1.探究法誤區(qū)
在很多年以來,傳統(tǒng)課堂教師都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自從教學改革之后,引進了探究式教學模式,探究法就是通過比較方法去理解去思考一些問題。但是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對這種方法具有錯誤的認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計劃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將知識更好的歸納與總結(jié),讓學生真正的做到舉一反三。這種高效的學習模式即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同時對于教師也有一部分好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模式往往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比如有一部分老教師適應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現(xiàn)在剛剛接觸這種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師對這種模式?jīng)]有充足的認識,錯誤的理解了探究式教學模式,從而把教學主體的轉(zhuǎn)變?nèi)康耐平o了學生,所有的事情都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缺乏教師的指導,從而學生不可以很好的把握課本的主要內(nèi)容,。還有一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的灌輸式模式,教師充當主體,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禁錮了學生的思維。甚至否認探索式教學。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中,安徒生著名的童話《皇帝的新裝》中,這篇文章揭露了皇帝的昏庸與大臣們的諂媚,以前教師只是簡單地告訴大家要敢于說真話,但是也只是停留在文章本身,而沒有說明小孩子提出問題之后又會出現(xiàn)什呢?然后皇帝能否反省自身?人人都有自己的解析角度,以拓展的角度來看待,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不同的感受,并且加深認識。
2.設(shè)計探索題問題
在語文課堂改革之中,自主探索模式取得了顯著地成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教師在設(shè)計探索題的設(shè)計方面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呈現(xiàn)出極端化,有的學生探索的問題過于深奧,學生無法通過合作來解決問題,不能形成有效的探索合作。也有一部分教師探索的問題過于簡單,思維深度不夠,甚至有一些問題只是書本上的概念,探究題與教學目標呈現(xiàn)兩極化的現(xiàn)狀,所以這樣的探究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真正的設(shè)計探索問題中,應該是具有啟發(fā)意義的。
三、改善初中語文教學的對策
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引導作用
對于語文教學的探索教學,不管是以哪一種方法表現(xiàn)出來,都不能把探索式教學當成一種形式,不要因為探索而去探索,而應該把探索式教學當成一種方法、一種教學觀念。從實際出發(fā),拋棄那些舊的傳統(tǒng)觀念,注重探究的過程與成果,引導學生做好歸納總結(jié)。并且積極地引導、關(guān)注學生的探索學習,而不是完全的采用聽之任之的方式,將問題全部留給學生,這樣是不科學的、不理智的,不利于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2.開展探究問題設(shè)計,使用啟發(fā)教學
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將學生的主動性全部的發(fā)揮出來,科學的做法就是體現(xiàn)探究學習的三大特點。其一全面性,就是具體的做好教學任務。其二是循序漸進,探究題的難度應該是由易到難,不可以操之過急。其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啟發(fā)思維,教師在課堂設(shè)計的問題應該是根究課本之內(nèi)的,也要是課本之外的,具有全面的知識點,給學生具有啟發(fā)思維。
3.引導學生積極地歸納、總結(jié)
在初中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梳理、歸納、總結(jié)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但是有許多教師對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充分的認識,所以對這個部分沒有足夠的認識。同時教師對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全面的回答與總結(jié),還有就是提出問題之后,不管學生的回答是全面的還是錯誤的,教師都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梳理歸納總結(jié)。最后在尋找學生的不足之處,教師正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糾正錯誤,盡最大的可能完成歸納總結(jié)這個步驟。以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這首著名的詞為例,從字面上看,這是一首中秋思親之作,但是表示的是對人間世事樂觀知足。作者能夠以一種非常平和的心對天上宮闕嘆出“高處不勝寒”,表現(xiàn)作者的灑脫,而后幾句作者在團圓之夜形單影只,卻仍然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樂觀。老師如果脫離字面本身,引導學生從蘇軾當時成詞的環(huán)境考慮,使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停留一首詞上,而是在這首詩上讓學生體會到這類思想詩詞的寫作手法與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也能引導學生對蘇軾的人格特點的理解加深意義。
總之,想要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課堂地質(zhì)量,就需要教師充分把握好語文教學模式,同時也需要教師擺正態(tài)度,全面的貫徹新課程理念,大力開展素質(zhì)教育以及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做到不偏差、不極端等方式,以交流、引導的態(tài)度去開展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對語文知識的興趣度,從而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感到有趣。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充分的利用一切教育資源,全面掌握教學理念,形成良好的教學氣氛,讓學生真正的了解到語文的真諦,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有效的提升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蔣偉海.開展合作教學,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J].閱讀與鑒賞:上旬,2011,(6).
[2]魏桂香.對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分析與研究[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1,(21).
[3]郭琴.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之我見[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35).
[4]胡志明.對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低下的原因剖析與建議[J].考試周刊,20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