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漢梅
湖北省這次評優(yōu)活動參與的各地市32節(jié)小學體育課各具特色,每節(jié)課在教學內容的安排和選擇上,都能根據各年段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教材內容。32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集中在球類、田徑、韻律、體操、民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項目、游戲六個項目上,具體為:球類12節(jié),占37.5%,其中足球9節(jié)、籃球3節(jié);田徑6節(jié),占18.7%,其中跑3節(jié)、跳躍2節(jié)、投擲1節(jié);韻律4節(jié),占12.5%;基本體操6節(jié),占18.7%;民族傳統(tǒng)項目3節(jié),占9.4%,游戲1節(jié),占3.2%。由此可以看出,此次評優(yōu)活動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更加注重了與時代接軌,結合足球進校園等特色工作,教師們大膽嘗試與選擇,豐富了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本次活動分為城市組和農村組,其中,農村組兼職教師占很大比例,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如路途遙遠、經費不足及在學科專業(yè)素質比較欠缺的情況下,仍能認真準備,自制器材積極參賽,他們的進取精神值得贊賞。
一、教學特色及亮點
1.教學目標具體,體現多維發(fā)展觀
授課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上,能夠根據學生認知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制訂出含認知、技能、情感的多維目標,體現課程標準的多維健康觀的要求,目標較為完整、具體,具有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目標層次分明,能較好地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的思想,其中還有部分教師將教學目標以學習目標的方式呈現,關注了學生主體發(fā)展地位,較以往“盲目”、“空洞”、“走偏”的現象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充分發(fā)揮了體育學科育人的功能。例如:十堰市張灣區(qū)陽光小學的王曉夢老師的《立定跳遠》一課,教學目標是:復習立定跳遠的動作方法,使學生掌握立定跳遠屈膝緩沖、落地輕巧的動作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跳躍能力和勇敢果斷的優(yōu)良品質。教學重點:屈膝緩沖。
2.凸顯體育教學本質,關注技能傳授
技術動作的學習是體育教學的本質內涵,本次活動中,教師們能將重心落在技能傳授上,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學習和體驗,遵循動作的認知規(guī)律及要領,突出重點,分解難點,循序漸進組織教學,效果明顯。如,荊州市實驗小學的《小籃球——運球與游戲》一課中,通過師生競賽、運球報數、兩人互助體驗運球動作、運球劃拳、鼓點對對碰、運球接力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采用游戲練習方式和針對性方法,始終緊緊扣住“手隨球、球粘手”、“運球的節(jié)奏”等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由易到難,逐漸加深對動作的感知,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主動參與學習,運動技能得到有效提高。
3.嘗試信息技術融合,加強學科整合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究是當前課程改革的熱點和教學創(chuàng)新的支點,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改變學習方法的重要途徑,也是課堂增效的重要手段。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的融合既要符合體育課堂技術技能教學特點和特殊的授課方式,又要為促進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能與方法服務,因此,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信息資源呈現、播放、信息反饋等功能,改變體育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實踐能力等,都需要體育工作者進行大膽嘗試和實踐。如,武漢市洪山區(qū)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冷丹老師的《足球——腳內側運球》一課,教師在平板上設置學習任務單給每個小組,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學習任務和各個環(huán)節(jié),并記錄下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評價;讓學生觀看慢鏡頭視頻,幫助學生更清晰地觀察到腳內側運球的腳的部位及觸球點,將動作重難點,通過鏡頭反復呈現出來,清晰地演示出技術動作細節(jié),增加了學生對運球技術動作的直觀體驗,再結合教師的講解與示范,問題引導,為學生學習技術動作提供了方便,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建立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4.教師專業(yè)素質整體提高,把控課堂能力明顯提升
本次教學活動,授課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有了普遍提高。從教學目標的制訂、教材的處理上,體現出了教師對體育課程標準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在講解示范、對學生的巡視輔導、對錯誤動作的糾正中都展現了他們扎實的專業(yè)素質;從課堂時間的把控、練習形式的多樣、組織形式的多變,體現出教師們對課堂駕馭能力的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的發(fā)展不僅保障了體育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也切實保障了學生的體質得到增強。多數教師已形成單元教學思路,注重課堂教學中技能學習的銜接,使學生學習更具有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如襄陽市大慶路小學楊月老師執(zhí)教的《小籃球行進間運球》一課中,教師先帶領學生復習上次課原地運球的口訣和動作,然后再引導學生學習本次課行進間運球動作,并將原地運球與行進間運球進行比較,讓學生找到不同點,加深學生對行進間運球動作特點的認知,這樣的復習和銜接對學生掌握行進間運球動作的學習起到了積極的效果。
5.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在32節(jié)課中,幾乎每節(jié)課都呈現了不同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教師們通過組織學生間的互相交流,實現優(yōu)勢互補,從而促進知識的建構,充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建立起個性化的主體學習氛圍,使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交流合作,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集體觀念和合作精神,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如,鄂州市新民街小學呂珣老師執(zhí)教的《啦啦操》一課中,學生學習啦啦操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分小組自主學習過程,教師在教授完4個基本步法后,由組長帶領分組進行簡單的組合動作學習,然后組長交換,到其他組教授本組學習的組合動作,在學習中允許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最后分組進行展示。促進了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fā),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活動中的積極參與者。
6.注重學生體能的練習,促進學生體質發(fā)展
課課練是為了體現鍛煉的全面性要求而安排的補償性的身體素質練習,身體素質練習目的是加強學生身體的柔韌、靈敏、速度、力量和耐力素質等,為基本技術提供身體保證。本次活動中,部分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能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發(fā)展,設計了課課練環(huán)節(jié),進一步體現體育學科特點。如,咸寧市實驗小學田老師執(zhí)教的《足球》一課教學中,安排了課課練——夾球跳環(huán)節(jié),對主教材教學進行了延伸,促進了學生體質的發(fā)展。
二、教學中的不足和建議
1.教學方法的實效性和學法指導有待加強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解決重難點,使學生更快捷地掌握技術動作。在教學設計中,要根據學生特點設計合適的學法供學生有效學習技術動作。如《足球》一課教學中,教師只是采用多種練習形式讓學生練習動作,但是教師沒有采用有針對性的教法和學法來突破教學重難點,課堂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學生的主體性也沒有得到體現,形式上更類似于一節(jié)練習課。
2.教學場地器材使用要進一步優(yōu)化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場地設計和器材使用一定是要符合教學內容的運動特點,有利于組織教學,幫助教師和學生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無安全隱患。但有的課堂教學中設計的場地不利于教學的有效性,并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如《快速跑》一課的教學中,學生所練習的距離短,不能讓學生充分體會跑的技術動作,而且因跑的路線相互交叉,所以還存在碰撞的安全隱患。還有部分課中器材使用不夠優(yōu)化,如《啦啦操》一課中,主教材教學及游戲教學只使用了8床小體操墊,然而在結束部分的3分鐘時間里,做放松操時居然使用20付小體操墊,器材使用率極低?!痘@球》一課中,游戲中利用了呼啦圈,但呼啦圈的擺放顯得畫蛇添足,既不安全又不實用,完全可以利用地上的標識,讓學生進行游戲。在農村組的《足球》一課教學中,整堂課的教學,只使用了1/2的教學場地,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場地給予學生更多的活動空間,場地使用率低下。
3.要注重師生互動,加強教學評價
體育教學中,師生、生生之間要加強互動,這種互動有利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交流,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互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在本次活動中,有些課缺少這樣的交流,要么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學,要么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學給予及時評價,要么就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沒有真正起到相互促進學習的作用。如《小籃球》一課教學中,教師始終沒有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和交流,學生間也缺少學習時的相互交流,沒有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武漢市洪山區(qū)華師附小的冷丹老師就做得較好,他語言精簡,并能及時進行評價,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觀察力強,關注全體學生;“你真是一個靈活的小胖子”、“先鼓掌,后欣賞”,風趣幽默的語言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給學生營造一個互動交流的學習平臺。
4.加強體育規(guī)則意識的養(yǎng)成
對學生進行體育規(guī)則的約束也是體育教學中育人的重要特點,良好規(guī)則意識的形成可以使學生更健康地學習和生活。如,大多數教師在做游戲的開始時,都注重強調了游戲規(guī)則,但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學生有違規(guī)現象,教師沒有及時強調與糾正,只注重了游戲結果,忽視了學生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規(guī)則意識。
5.加強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
體育教學中,教師對運動安全隱患的預防和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防止在運動中出現傷害事故,尤為重要。如,武漢市水果湖一小的《原地側向投擲》一課的課課練環(huán)節(jié)中,將彩帶放在地板上作為標識,但是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跳到彩帶上容易滑倒,教師在課前沒有預設到,教學中也沒有觀察到,在學生摔倒后沒有及時做出處理和調整,教師們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認真準備,對預計出現的問題要有解決措施,及時靈活地處理課堂中隨時出現的安全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
6.要注重調節(jié)學生的運動負荷
此次評優(yōu)活動中,學生的運動負荷有所提高,練習密度基本上達到了40%左右,但有部分教師教學中沒有調控好學生的運動負荷,如在一節(jié)課中,學生的運動負荷已經比較大了,但教師在放松活動前還安排了3分鐘的“課課練”,結果學生跳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動作艱難,這樣就違背了適宜負荷原則。
(本文作者系湖北省體育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