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蔚
宮頸錐切和子宮切除在子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Ⅲ級治療中的效果比較
魏蔚
目的 分析宮頸錐切和子宮切除在子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CIN)Ⅲ級治療中的效果。 方法 31例CIN Ⅲ級患者,按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宮頸錐切組(18例)和子宮切除組(13例),分析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宮頸錐切組病理檢查結果與子宮全切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術后隨訪,宮頸錐切組患者有效隨診率為88.89%(16/18),子宮全切組患者的有效隨訪率為53.85%(7/13),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宮頸錐切組患者在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后身體恢復、術后心理恢復、手術理解接受程度及治療結果滿意度方面優(yōu)于子宮全切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CIN Ⅲ級患者可先進行宮頸錐切,并作進一步的病理檢查,手術治療效果較佳,值得實踐推廣。
子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宮頸錐切;子宮切除;治療
CIN屬于一類癌前病變[1],與宮頸浸潤癌[2]緊密相關,是宮頸癌防治的一類重要階段。隨著近些年來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與醫(yī)學技術水平的發(fā)展進步,使得CIN病變的檢出率明顯提高。其中CIN Ⅲ級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與原位癌[3],因此,如何對該類疾病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臨床干預的意義重大,有利于及時控制疾病的繼續(xù)發(fā)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此,本次研究分別采取兩種不同的手術治療方案,分析其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診的31例CIN Ⅲ級患者,醫(yī)護人員同所有患者詳細講解了本次實驗的目的、方法、意義,獲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納入本次實驗。將患者按按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宮頸錐切組(18例)和子宮切除組(13例)。術前對所有患者均給予病理學檢查顯示疾病被確診,術后依據(jù)病理結果進行病情隨訪。
1.2 方法
1.2.1 宮頸錐切組 給予深錐切除組織,并進行病理切片檢查。手術治療時間為患者月經(jīng)干凈后的3~7 d,囑咐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治療前對陰道與宮頸部位進行碘伏消毒,多數(shù)患者未給予麻醉措施,少數(shù)患者由于害怕疼痛采取靜脈全身麻醉。手術治療范圍為碘實驗宮頸不著色邊緣外的0.5 cm、椎高2.5~3.0 cm、12點處,并進行標記,給予病理檢查。對手術創(chuàng)面進行電凝止血操作,手術完成后對頸管內(nèi)與陰道進行碘伏紗布消毒,并觀察30 min,可給予頭孢類抗生素口服治療,手術完成后的2個月內(nèi)囑咐患者禁止進行性生活[4-7]。
1.2.2 子宮切除組 手術治療前進行陰道與腸道準備,分別準備3、1 d,手術治療前的8 h禁止飲食飲水,排除麻醉禁忌證,并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處理,經(jīng)腹給予子宮全切除手術[8]。手術操作的過程中應避免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減少術中出血量,對于手術治療較為困難且>3 h的患者,術中可給予頭孢類抗生素靜脈滴注,手術治療后保留尿管48 h后將其拔出,并在術后肛門排氣后給予流質飲食,將切除后的全子宮送至實驗室進行病理檢查,并囑咐患者多臥床休息,術后3個月內(nèi)禁止進行性生活。
1.2.3 術后病情隨訪 手術完成后,術前與術后的病理檢查結構進行相比較,若術后比術前降級或者相同的情況下,可在給予宮頸錐切術后的3個月進行疾病復查、宮頸細胞學檢查、陰道鏡檢查等,若各項檢查指標處于正常水平可在6個月后再進行1次復查。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后的病理檢查結果、兩種治療方案的有效隨診率及對兩種手術治療結果的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病理檢查結果比較 宮頸錐切組病理檢查結果與子宮全切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理檢查結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隨診率比較 術后隨訪,宮頸錐切組患者有效隨診率為88.89%(16/18),子宮全切組患者的有效隨訪率為53.85%(7/13),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對術治療結果的滿意度比較 宮頸錐切組患者在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后身體恢復、術后心理恢復、手術理解接受程度及治療結果滿意度方面優(yōu)于子宮全切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對治療結果的滿意度比較[n(%)]
CIN包括原位癌、宮頸不典型增生等病變,屬于宮頸浸潤癌的癌前期病變[9]。通常情況下,臨床上可將CIN分為Ⅰ、Ⅱ、Ⅲ級,其中Ⅰ級表示為輕度不典型增生,Ⅱ級表示中度不典型增生,Ⅲ級表示重度不典型增生與原位癌,其中從宮頸癌前病變發(fā)展為宮頸癌所需時間約為8~10年[10-12]。
分析臨床上對CIN進行治療的方法多種多樣,包括電凝治療、激光治療、冷凍治療、宮頸錐切術、宮頸環(huán)狀電切術、全子宮切除術、放射治療等[5]。有關研究指出[13,14],對CIN病變活檢與子宮切除術后進行陰道鏡下診斷的符合率不完全相同,準確率約為70%左右[15]。目前臨床上對于CIN Ⅲ級患者通常采用宮頸錐切與子宮全切術進行治療,近些年來由于CIN病變逐漸趨向于年輕化趨勢,且越來越多患者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導致許多患者更易于接受宮頸錐切術進行治療[1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宮頸錐切組病理檢查結果與子宮全切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術后隨訪,宮頸錐切組患者有效隨診率為88.89%(16/18),子宮全切組患者的有效隨訪率為53.85%(7/13),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宮頸錐切組患者在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后身體恢復、術后心理恢復、手術理解接受程度及治療結果滿意度方面優(yōu)于子宮全切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CIN Ⅲ級宮頸癌患者,可將宮頸錐切術作為一類較為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建議對該類疾病患者可先給予宮頸錐切術,并將切下的宮頸組織進行病理檢查,進一步明確病變程度,便于指導患者是否需要再次進行手術治療,同時做好術后隨訪工作,利于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改善,降低疾病復發(fā)率。
[1]陳晨.高級別子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初次錐切切緣陽性患者病灶殘余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浙江大學,2012.
[2]陳江平,張莉,舒麗莎,等.子宮頸冷刀錐切術與LEEP錐切術在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診治中臨床價值對比分析.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9(2):58-61.
[3]孫建衡.子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治療的新挑戰(zhàn).中華腫瘤雜志,2016,38(7):556-557.
[4]陳旭清.宮頸錐切術治療子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效果觀察.中外醫(yī)療,2012,31(22):33.
[5]高霞,李進,張毅,等.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與冷刀錐切治療子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的療效比較.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3,38(2):188-191.
[6]葛小琴.子宮頸錐切術在治療子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中的臨床研究.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15(38): 64,66.
[7]文燕,盧玉娟.宮頸錐切和子宮切除在子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Ⅲ級治療中的臨床探討.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12):1395-1398.
[8]王菁,王愛蕾,孫光勇,等.探討不同的宮頸錐切方法治療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Ⅲ級的臨床療效.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1): 189.
[9]肖學紅.不同宮頸錐切方法治療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Ⅲ級的臨床療效評價.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18):11-12.
[10]陳并勤.宮腔鏡宮頸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Ⅲ級(CINⅢ)的臨床療效研究.醫(yī)藥前沿,2014(35):143-144.
[11]石麗.宮頸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50例療效分析.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5):600-601.
[12]劉鷹,姚旭陽,陳敬.兩種宮頸錐切術在圍絕經(jīng)期女性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Ⅲ中的效果分析.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6):7-8.
[13]劉慶芝,黃山鷹,唐雪蓮,等.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與冷刀錐切術對治療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Ⅲ級的療效比較.現(xiàn)代醫(yī)學,2011,39(2):162-165.
[14]夏海波.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LEEP)和宮頸錐切術(CKC)治療不同級別的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CIN)的效果對比.中國保健營養(yǎng)(旬刊),2013(12):6957-6958.
[15]陳紅錦.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和冷刀宮頸錐切術對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Ⅲ級的臨床療效研究.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34):147-148.
[16]田維莉.子宮頸錐切術在子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診斷和治療中的價值.大家健康(旬刊),2014(12):202-20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6.042
2017-02-13]
523843 東莞市長安醫(yī)院婦產(chǎn)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