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夢宇 潘用江
【摘要】新課標對中學物理能力教學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順應新課標要求以及執(zhí)行新課標理念,論文重點論述了研討式教學方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實踐證明,在中學物理課程中開展研討式教學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新課標 中學物理 研討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176-01
一、研討式教學的概念及優(yōu)越性
(一)研討式教學概念
研討式教學模式是指依照一定的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教師講授、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成果展示、集體研討等方法的綜合運用,實現(xiàn)對理論知識建構和提升綜合能力協(xié)調發(fā)展的教學模式。
(二)研討式教學的優(yōu)越性
1.在教學目標方面,傳統(tǒng)式教學十分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yǎng),而研討式教學在傳統(tǒng)式教學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及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2.在教學內容方面,傳統(tǒng)式教學所設定學習內容一般為固定與封閉式的,而研討式教學所設定的學習內容,基本呈現(xiàn)出以課本為中心與實際現(xiàn)象相搭接的半開放式教學。
3.在教學組織形式方面,傳統(tǒng)式教學一般選用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模式,而研討式教學則采用小組學習方式,強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相互合作,一起學習,共同收獲知識,協(xié)同進步。
4.在教師教與學生學方面,傳統(tǒng)式教學側重教師面對面?zhèn)魇?,而研討式教學則消減了教師的權威,教師轉變成學生進行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相對應的,學生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者轉變成自主思考、懂得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者。
二、中學物理實施研討式教學的必要性
在應對應試教育的實際情況,大多數(shù)的中學物理課堂教學側重于讓學生盡可能地多記物理知識,加強訓練物理題目以應對高考,基本不會注意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能力,更不可能有意識地去鍛煉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針對中學物理學科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研討式”物理課堂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全方位發(fā)展綜合素質教育為基本立足點,突顯出學生在整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體系,增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信息交流,提高學生搜尋、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在中學物理課堂中采用研討式教學模式,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中開展自主合作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提供廣闊的空間。因此,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推行研討式教學模式已是時勢所趨。
三、中學物理研討式教學的實施
(一)研討式教學中研討主題的確定
首先要熟悉整個中學物理課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其次要掌握授課對象的特點,即確定的研討主題必須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再次就是要考慮研討主題的可行性。所以筆者建議在確定研討主題時須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重點突出原則。選定的研討主題一般是中學物理教學內容的重點,最好同時也應是教學內容中的難點。一些重點內容、難點內容通過研討式教學能讓學生深入理解和熟練掌握,有利于提高整個課程的教學質量。
(2)適用性原則。選定的研討主題必須符合中學學生的心理特點,也就是說研討主題要易于理解,降低學生的參與門檻,讓絕大多數(shù)學生參與到研討式教學過程中來。
(3)可行性原則。選定的研討主題必須具有“研討”特性,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自行探索、自行分析,形成學生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二)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工作。教師在課前應根據確定的研討主題,制作或提供豐富的課程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根據中學物理教學要求,以知識點為單位制作微課等網絡教學資源,或引用其他教學資源。豐富的課程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生在課前熟悉研討內容,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研討式教學過程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好的信息化素養(yǎng),能制作或者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開展教學。學生除了學習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外,還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查閱與研討主題相關的各類資料,為研討式課程的開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2.授課過程。在教學模式方面,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是教學的主體,課堂現(xiàn)場是傳授知識的主要場所,教師備課、講課、答疑已成為相對固定的教學模式。研討式教學顛覆了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教學模式,形成了翻轉課堂,實行“在線和面授”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大部分教學課時安排為學生自己在線學習知識點,面授主要用于學生討論。在研討式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好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研討主題的討論,要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發(fā)表意見和想法,學生的主導地位在整個研討式教學過程中顯得至關重要。
(三)教學評價
為構建有效的中學物理研討式課堂教學評價機制,首先要明確研討式教學評價的主體和客體。從中學物理課堂教學評價主體來說,為全面公正的開展研討式教學評價,應采取多元評價主體的方式,即應包括外部評價主體、教師評價主體和學生評價主體三個部分。此外,為了提高中學物理研討式教學評價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和有效性,必須對評價結果進行元評價。元評價就是對評價本身的評價,其主要目的是檢驗評價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偏差,運用統(tǒng)計和其它的方法來估計產生的偏差對評估結論的影響。因此有效的研討式教學評價機制是一個包括元評價在內的綜合評價系統(tǒng)。
四、總結與展望
隨著研討式教學模式在中學物理課堂中逐漸推行,教師對學生的教學形式和學生的學習方法都有著新的變化。面對海量物理學習資料,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去引導學生有選擇性地學習,有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懂得如何去學習。實踐證明在中學物理課程中開展研討式教學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韓芳.淺析研討式教學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1).
[2]閻金鐸.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