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明月
(江蘇省海安縣墩頭鎮(zhèn)吉慶幼兒園,江蘇 海安 226691)
摘 要:保證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是教師和家長的職責,需要家園的配合,需要教師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開始,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安全教育,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獲得安全教育的體驗,并且不斷鍛煉與強化,才能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文章從加強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再認識,多種方法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家園合作、努力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三方面研究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yǎng)。
關(guān)鍵詞:幼兒;自我保護;培養(yǎng);安全
中圖分類號:G612;G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8-0039-0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證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首位。”幼兒活潑、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由于能力、體力限制,動作的靈敏性和協(xié)調(diào)性差,常導致各種突發(fā)事件,又因為幼兒缺乏生活經(jīng)驗,對行為的后果往往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自我認知不夠,自我保護能力不強。幼兒語言詞匯匱乏,語言表達力急需提高。對于此種情況,本文論述了作為教師,該如何幫助幼兒認清周圍環(huán)境,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
一、加強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再認識
有經(jīng)驗的教師會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對幼兒進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導和教育,來逐步提高幼兒預見危險、排除危險,從而達到讓幼兒保護自己的目的。
(1)室內(nèi)邊邊角角的再排查。雖然每學期開學前,教師都細細檢查室內(nèi)各項設(shè)施,檢查幼兒床鋪是否都結(jié)實,柜子是否有邊邊角角,桌椅是否有釘子冒出,洗手間是否準備了干拖把,把各種可能發(fā)生的安全事故扼殺在萌芽之中。有經(jīng)驗的教師會時不時提醒幼兒“慢慢跑”“輕輕轉(zhuǎn)椅子”“眼睛看著前面走”,用言語指導幼兒行動,降低意外事故的發(fā)生。
(2)室外體育器械的再認識。戶外活動無疑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但是意外事故也偶有發(fā)生,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教師們迫于家長壓力,不敢?guī)Ш⒆映鋈ネ?,生怕家長找上門鬧事。后來幼兒園組織了一系列講座,從思想上解放了家長,讓部分家長轉(zhuǎn)變了教育觀念,也讓教師們重拾帶孩子出去玩的信心。戶外器械有多種,有經(jīng)驗的教師在幼兒玩之前,會組織幼兒對戶外器械進行認識,告知幼兒哪些器械有危險,玩時要注意什么。比如戶外大型實木建構(gòu),因是大型實木,很有一定重量,假如木頭砸到腳、碰到頭都是很危險的,所以教師直接告知幼兒,“大型積木是寶寶們的好朋友,它喜歡輕拿輕放的小朋友”。最危險的是收積木的時候,小班幼兒反應慢,當積木要碰到自己的時候,不懂得及時避讓,這時教師要組織幼兒有序地放積木,避免磕傷、碰傷。
二、多種方法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1)用規(guī)則約束幼兒行為。教師應分析幼兒心理特點,投其所好。小班幼兒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他們對色彩鮮艷、具體生動的戶外玩具感興趣,教師帶他們出去玩之前,應給幼兒制定好規(guī)則。比如“大型玩具是大家的,寶寶們一起玩,不推人,不做危險動作”,但凡在玩的過程中犯過錯誤的,大家商量好,取消下次玩的資格。對于危險動作的解釋,教師要列舉幾例,讓幼兒們心里有數(shù)。如此幾次之后,幼兒們漸漸形成一個認知,即玩大型玩具要和同伴友好地玩,危險動作不能做。
(2)通過教育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小班有許多安全課程,比如《過馬路》《困在車里怎么辦》《玩具不能塞耳朵》《不跟陌生人走》等,教師要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通過視頻、圖片等讓幼兒知曉不良行為的后果,并通過故事講述、討論分析等多種教學手段,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時刻提高警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特殊號碼的告知。為防患于未然,教師還應教幼兒一些簡單易行的求救方法,以應付突遭的危險。比如,110、119、120等,教師可以將這些特殊號碼做成色彩鮮艷的卡片,張貼在顯眼的位置,同時教幼兒認識這些數(shù)字,并利用“電話游戲”讓幼兒學會正確撥號碼。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游戲,幼兒懂得了遇有匪情時怎樣報警,發(fā)現(xiàn)火情時撥什么號碼,遇到家里有人需要急救時該怎么辦。這里要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與家長配合,讓幼兒及早知道自己家的住址、電話號碼,方便遇到危險時求助。
三、家園合作,努力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南通安全教育平臺是一個家長與孩子共同使用的安全教育平臺,它通過家長對故事、連環(huán)畫、視頻的解說,既促進了親情,又使家長和孩子都受到了教育。同時,家庭是幼兒生活的重要場所,很大一部分的自我保護教育存在于家庭中。教師可以通過“家長園地”“班級記事”短信平臺、微信、QQ等提醒家長,讓幼兒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知識。比如,要走人行橫道線,要遵循紅燈停、綠燈行的規(guī)則,不玩水、不吃不干凈的食物,不玩火,不玩電插座,不爬窗臺墻頭,不亂吃藥等。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不嬌慣溺愛,使家園達到教育的一致性,進而使安全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jié)束語
總之,保證幼兒的健康和安全,是教師和家長的職責,需要家園共同配合。同時,教師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著手,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安全教育,讓幼兒在各種活動中獲得安全教育的體驗,并不斷鍛煉與強化,從而提高他們自我保護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崔改霞.幼兒安全教育的家園合作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
[2]白鷺.幼兒園安全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