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英
摘 要:聾生的“讀”能夠讓他們建立言語表象,重新架構(gòu)語言系統(tǒng),對將來形成流暢的書面語有極大的幫助。在聾生語文教學中,以“讀”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口,運用科學有效的“讀”,不但可以有效幫助聾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而且還可以增強聾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愉悅感。
關(guān)鍵詞:聽力障礙;語文教學;朗讀;閱讀;語言補償;策略
目前,在大多數(shù)聾校語文教學中,由于聾生聽覺能力損失,語言發(fā)展產(chǎn)生障礙,大多數(shù)老師忽視對聾生“讀”的訓練。在一些有滲透朗讀的語文教學中,大多是師生齊讀課文。在講解課文過程中,老師比較喜歡肢解課文,逐句逐段講解,從而導致學生接受的信息是片段式的。還有的老師認為聾生的思維不夠有條理,表達缺乏流暢性,課后需要語言描述的思考題往往很費時間也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因此直接告知學生答案,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讀、寫、說脫節(jié),語言補償?shù)貌坏接柧殹?/p>
面對當前聾校語文教學中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進一步更新教學觀念,重視“讀”在聾生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把讀的權(quán)利還給學生,把議的時間交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
一、“范讀”領(lǐng)路,模仿入境
聾生學習主要的接收器是視覺。教師范讀時要全身心地投入,運用表情、手語、速度、停頓等變化,喚起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學生會仔細辨別教師的表情、神態(tài),強弱停頓,甚至在高潮處,他們會隨你進入一個個情境,置身于一個個角色。這樣很快能燃起學生的朗讀激情,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二、“導讀”點撥,領(lǐng)悟內(nèi)容
(一)教師可根據(jù)教學目標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適當設置由淺入深、不同層次的閱讀思考題,為學生提示理解課文的思路。
(二)適當制作反映課文內(nèi)容的多媒體課件、投影片、錄像、掛圖,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文敘述的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適時組織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啟發(fā)學生自己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在思考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
(四)在學生閱讀課文、觀察圖片、思考問題的基礎上組織討論,讓學生針對課文各抒己見,積極討論,培養(yǎng)學生動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例如,我在教學《螳螂》一課時,圍繞課文中心,緊扣教學重點,結(jié)合課后問答題,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我們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螳螂?
2.螳螂的身子、頭、觸角、腿、翅膀是什么樣子的?
3.為什么說螳螂是莊稼的好朋友?
問題提出的時候,很多學生很茫然,我就讓學生一題一題按照老師的要求,圖文結(jié)合,通讀課文。大概有了初步印象后,再細讀課文,邊讀邊想,然后摘抄相關(guān)內(nèi)容,讀一遍不行,讀兩遍,讀兩遍不行,再讀三遍……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思索,找出問題答案。教師再進行適當?shù)狞c撥與講解,學生就能進一步明白螳螂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和與莊稼的關(guān)系,并且加深記憶,不容易忘記。
三、“練讀”回味,加深理解
教師在“范讀”“導讀”的基礎上要放手讓學生自由朗讀三至五遍,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獨立閱讀和流暢朗讀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詞意、句意,掌握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整體回味課文內(nèi)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演讀”見悟,學練結(jié)合
演讀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趣味性,使語文教學達到導練結(jié)合、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語言補償訓練融為一體。
讓學生演讀的同時,可以嘗試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步:以小組的形式分組進行,以自愿為原則,安排扮演角色,強調(diào)不許帶書上講臺。
第二步:給學生做準備的時間。在準備的過程中,學生會自覺、積極主動地去背書,去研究每一個詞的含義,去揣摩人物的語氣、感情、性格、動作、人物外貌打扮。
第三步:放手讓學生盡情地表演。在表演過程中,學生表現(xiàn)得很大膽,很活躍,對于人物的神態(tài)與語氣都表演得比較到位。不難發(fā)現(xiàn),在精彩的表演中,許多在考試中容易出錯、難以理解的詞句都迎刃而解了。很明顯,在演的過程中,學生對文字的印象加深了,對文章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對人物的感受更具體了。學生課堂參與學習的時間多了,學習的收獲更大了。
第四步:表演后的總結(jié),即對表演中的誤區(qū)作出糾正,以及對表演加以肯定。學生在游戲、表演、老師和同學的掌聲中獲得了認同,從而加強了自信心,對語文的興趣也就增強了。
總之,聾生與健聽學生一樣,語文教學的最大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作為聾校的語文教師,應有效地指導學生“讀”,發(fā)揮其主體作用,突破教材的重、難點,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靳玉樂.探究教學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張茂聰,于生丹.特殊教育研究[M].泰山出版社,1998.
[3]郝德永.課程研究方法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4]田慧生,李如密.教學論[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5]張寧生.聽力障礙兒童的心理與教育[M].華夏出版社,199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