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7.06.046
收稿日期:20170106
作者簡介:郝倩(1982—),女,江蘇徐州人,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大學英語教學、二語習得研究。
摘要:從二語習得理論概述入手,簡要分析其中的五個假說,結合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探討二語習得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最后以多媒體輔助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為例,進行基于二語習得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研究,證明二語習得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重要作用,旨在為相關理論研究和大學英語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二語習得理論;大學英語;應用;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7)06013403
20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提出了二語習得理論,二語習得理論與語言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對大學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進行了基于二語習得理論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研究,結合實踐,解析了二語習得理論的應用策略和應用作用,旨在為促進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1二語習得理論概述
美國著名語言學教授克拉申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就開始進行語言習得理論的研究,其在《第二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學習》中首次提出了“二語習得理論”,具體來說包括以下五個部分:
1.1習得與學習假說
習得與學習假說是二語習得理論中的最基本假說,將習得與學習區(qū)分開來,對“學習”的概念進行了劃分,認為“習得”是潛意識獲得語言知識的過程,這一過程與兒童獲得母語的過程相類似,習得者注重的是語言傳遞的信息,而不是語言的形式,通過潛意識的活動來實現(xiàn)對語言的內化,在自然交際中潛移默化地進行語言知識的獲取和內化[1]?!皩W習”則是一種有意識的獲取語言知識的過程,學習者注重語言的結構和形式,而不是語言傳遞的信息。
1.2自然順序假說
自然順序假說指的是第二語言習得順序有著可預測性的特點,即有著一定的規(guī)律性,有些第二語言的語法結構習得時間較早,有些則習得時間較晚。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按照一定的客觀規(guī)律和順序來展開教學,以此來提升教學效果。
1.3監(jiān)控假說
對于輸出言語來說,學習獲得的知識能夠起到有效的監(jiān)控和編輯作用,這就是監(jiān)控假說[2]。人們的交際或寫作都屬于輸出言語的過程,在此之前或之后,往往會利用學到的語言語法知識有意識地對整個言語輸出過程進行監(jiān)控,糾正錯誤,檢查輸出語言的準確性。
1.4輸入假說
輸入假說主要用來解釋習得這一概念的產生,克拉申認為,習得即指的是可理解性的輸入,即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提高稍多于其可接受數(shù)量的材料,以習得者是否能夠理解為度量來把握輸入材料的深淺,這樣一來,習得者就可以結合上下文、常識及一些非語言信息來對新的語言結構進行理解。
1.5情感過濾假說
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人腦中都存在一個過濾器,其能夠對語言輸入進行控制,這一定程度影響著對語言的學習,只有人腦對語言開放,才能夠接收更多的知識。影響情感過濾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動機、自信心、學習態(tài)度等,只有學生對目標語有好感,才能夠產生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從而變得樂觀、自信、積極,降低過濾,提升對語言的開放程度,排除心理障礙,接受更多的語言輸入,實現(xiàn)良好的輸入效果,達到習得的目的[3]。
2二語習得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在歐美語言教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良好。20世紀80年代,二語習得理論引入中國,基于二語習得的大學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關注。
2.1我國英語學習定位
在我國,英語是作為外語來進行教學的,這就對二語習得理論的應用提供了一定的適用條件。
第二語言指的是除母語外廣泛應用的語言,英語作為第二語言一般來說有兩種模式,其一是移民模式,指的是在移民到英語國家之后,為了保證正常的交際交流,需要學習英語,此時英語是第二語言;其二是新加坡語言,許多新加坡人的母語是漢語,但其官方語言是英語,對于以漢語為母語的新加坡人來說,英語則為第二語言[4]。外語則指的是需要在學校中學習,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的語言,我國大學開設英語課程,在課堂上進行英語教學,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卻很少用英語進行交流,因此英語教學屬于一種外語教學。
第二語言和外語的主要區(qū)別如下:一是語言環(huán)境和輸入量的區(qū)別:在第二語言的學習中,與周圍人的交流,當?shù)氐碾娨?、報紙等媒體都給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但在外語學習中,則很少有這種語言環(huán)境。在第二語言學習中,由于語言環(huán)境較為豐富,因此語言輸入量十分充足,而外語學習中則依賴于課堂、教師和教材,因此語言輸入量不足[5];二是學習動機的區(qū)別:第二語言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生存和生活,因此學習者的學習愿望強烈,而外語學習往往是被動的,帶有工具性的目的,許多中國大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了考研、獲取文憑等;三是獲得語言交際能力的區(qū)別:第二語言學習者生活在該語言環(huán)境中,因此其獲取的語言交際能力往往能夠達到與母語相類似的程度,而外語學習則很難達到這種程度。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第二語言學習和外語學習存在著眾多區(qū)別,但從本質上來講,外語學習需要更多的語言環(huán)境及語言輸入,這就給二語習得理論在中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可能。
2.2應用策略
2.2.1創(chuàng)造充足的語言環(huán)境,提升語言輸入量及質量
上文中提到,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屬于一種外語教學,語言環(huán)境相對匱乏,語言輸入量較少,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創(chuàng)造充足的語言環(huán)境,提升高質量的語言輸入。
首先,教師應當盡量使用英語進行教學,這是最直接的語言輸入,能夠讓學生處于外語環(huán)境中;其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提供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短文和英語國際風俗文化的視頻,以此來擴大語言輸入量;再次,教師應以教學內容為依據(jù),在課堂上模擬國外餐館、機場及車站等社會場所和交際場所。在多媒體技術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地展示語言環(huán)境,通過視聽結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增加語言輸入。
以聽力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提供豐富、有趣的語言輸入,如大學校園對話等,這些材料不僅易于理解,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和語言水平。此外,教師可以提供校園廣播、英文歌曲、英語故事、英文電影等聽力資料,保證聽力材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2.2.2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降低情感過濾因素
教學過程包括教師教的部分和學生學的部分,二者密不可分,教學雙方的共同努力決定著良好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死甓Z習得理論中情感過濾假說的核心在于降低學生的情感過濾,消除學生學習的心理障礙。心理因素包括自信心、學習態(tài)度及學習動機等幾個方面,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動機,引發(fā)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學習態(tài)度,以此方能降低其情感過濾,幫助學生克服學習英語中的困難和心理障礙。同樣以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為例,教師應當選取生動、有趣的聽力材料,并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輸入環(huán)境和聽力環(huán)境,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消除學生的消極情緒,降低情感過濾。例如,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聽力能力來合理設置聽力練習材料的難度,保證學生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身詞匯量聽懂材料,在鍛煉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多媒體教室中開展聽力練習,適當增加學生自主上機學習的時間,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3實踐研究——以多媒體輔助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為例通過上文中的分析可知,二語習得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應用二語習得理論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多媒體輔助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為例,進行了二語習得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旨在進一步探析二語習得理論的應用效果及應用策略。
3.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某大學非英語專業(yè)2015級中4個自然班學生,共計144人,兩個班為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聽力教學模式,兩個班為實驗班,采用基于二語習得理論的教學模式。
3.2實驗內容
實驗班與對照班采用的聽力教材相同,實驗班在多媒體教室教學,每個學生一臺電腦,以網絡教材為主,并提供英語廣播、英文電影、英文歌曲等拓展聽力資料。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先進行分級測試,之后學生自主學習,每周兩個小時,將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面授相結合。在網絡平臺設置答疑區(qū),教師與學生可以實現(xiàn)在線溝通交流。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利用錄音機在教室內進行聽力教學。
3.3調查工具
3.3.1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以實驗班學生為調查對象,問卷分為兩個部分:對多媒體輔助教學與語言輸入量關系的調查;多媒體環(huán)境對情感過濾影響的調查。每個題目設置五個選項,分別是非常贊成、贊成、一般、不贊成及非常不贊成。
3.3.2聽力測試卷
前測試卷采用2015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全真試題聽力部分,后測試卷采用2016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全真試題聽力部分??偡?0分,由任課教師評閱。
3.4調查結果
3.4.1問卷調查結果
(1)語言輸入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關系
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結果表明,78%的同學認為到媒體能夠提供真實、豐富、高質量的語言輸入;82%的學生認為多媒體的應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聽力材料;75%的學生認為多媒體聽力教學平臺能夠促進自身在聽力練習時進行自我檢查和自我修正,有助于加深對英語聽力知識的理解;62%的學生認為能夠及時獲得評價反饋。由上述調查結果可知,相較于錄音機來說,通過多媒體輔助更能夠便于學生的理解,且受到眾多學生的歡迎,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輸入和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能夠幫助學生自我修正,這符合二語習得理論中的輸入假說和監(jiān)控假說。
(2)情感過濾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關系
上文中提到,情感因素在第二語言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0%的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有助于自己消除心理障礙,65%的學生認為多媒體能夠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升了學習興趣;69%的學生認為通過多媒體進行聽力學習有助于減少自身的焦慮情緒,并減小學習壓力。
通過上述調查可知,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二語習得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重要途徑,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內化和吸收知識,減少情感障礙,降低情感過濾,對于深化大學英語聽力效果有著積極的意義。
3.4.2聽力測試卷測試結果
(1)前測。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為依據(jù),結合學生特點,選用2015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部分內容作為聽力測試卷。實驗班與對照班所用的試卷相同。
(2)后測。選用2016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聽力部分內容作為聽力測試卷,實驗班與對照班所用試卷相同。
閱卷完成之后,將聽力成績錄入到SPSS軟件中進行分析,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由下表可知,實驗班前測聽力平均分為3.54分,標準差為0.28,對照班前測聽力平均分為3.52分,標準差為0.23,P=0.937 576>0.05,說明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前測聽力成績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實驗班后測平均成績?yōu)?.27,對照班后測成績?yōu)?.20,P=0.000 172 15<0.01,說明實驗班平均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班平均成績。在經過聽力學習之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的聽力水平均有所提升,而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中即基于二語習得理論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聽力能力進步顯然要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
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前后測進步程度進行對比,實驗班后測成績是前測成績的2.6倍,對照班后測成績是前測成績的2.0倍,P=0.013 976<0.5,說明實驗班進步程度要顯著高于對照班進步程度。上述聽力測試卷測試結果顯示,采用多媒體輔助英語聽力教學即基于二語習得理論的教學優(yōu)勢明顯,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來說,聽力水平進步顯著。前測與后測分數(shù)及進步情況對比獨立樣本檢驗結果統(tǒng)計
前側和后側班級N.MeanStd.DeviationPPretest實驗班723.543 672 70.281 108 20.937 576對照班723.527 272 70.230 107 9Posttest實驗班729.277 047 80.281 618 580.000 172 15對照班727.203 591 40.252 229Post/Pretest ratio實驗班722.628 2132.050 9740.013 976對照班722.021 4760.185 1133.5結果與討論
通過問卷調查結果和聽力測試卷測試結果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1)多媒體輔助英語聽力教學是基于二語習得理論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來說,其能夠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產生情感激勵作用,降低情感過濾,從而提升學生英語聽力學習的自主性,這對于提高學生英語聽力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
(2)多媒體輔助大學英語聽力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輸入和語言環(huán)境,有效深化了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利于將被動輸入轉化為主動吸收,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習俗,多媒體圖文并茂的展示方式給學生帶來了良好的聽力體驗。
(3)二語習得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深化聽力教學效果,借助多媒體的形式提升了教學效率。
在上述實踐研究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1)研究樣本容量相對較小,需要對二語習得理論的重要作用進行進一步證明,有必要在后續(xù)研究中采用大樣本實驗。
(2)二語習得理論的應用方式和應用領域是多方面的,本實踐研究為多媒體輔助聽力教學的研究,在二語習得理論其他應用途徑在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方面的應用策略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二語習得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師應當增加語言輸入,構建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并積極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情感過濾,以此來深化教學效果。多媒體輔助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研究實踐表明,二語習得理論的應用成效顯著,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聽力成績。
參考文獻:
[1]王艷艷.二語習得理論視角下的教師發(fā)展性學生學業(yè)評價行為影響因素探究——大學商務英語課程實證研究[J].中國外語,2013(3):82—93.
[2]戴運財,崔文琦.基于二語習得研究的外語教學十原則——從理論到實踐[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6):31—39+156.
[3]秦靜.社會文化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3T教學模式研究——基于二語習得視角[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9):141—142.
[4]封桂英.克拉申的二語習得理論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7(3):37—39.
[5]沙敬敬.論二語習得理論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1):388+390.
(責任編輯:劉東旭)2017年6月第36卷第6期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un.2017Vol.36 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