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茹
摘要: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對學生而言,題海戰(zhàn)術無疑是老師最認可的學習方法?!皶x百遍,其義自現(xiàn)”、“熟能生巧”等等這些都是課堂上的經(jīng)典名言,卻很少甚至不強調學生要對新的知識進行理解,明白所學知識的意義,懂得所學東西的本質含義。結果學生上了好幾年學,記住的只是書本上的文字或者是一堆定理、公理、函數(shù)。所謂學以致用,最終的目的是要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聯(lián)系實際的生活。近年來,相關教學研究者也對這一問題比較重視,開始對這方面進行研究,璧山實驗小學的申洪剛老師就將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課堂上。很高興有機會能夠了解“讓學”這種新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生活
1 知識來源于生活
在申老師的課堂上,老師不再是侃侃而談,學生不再是“搖頭晃腦”,改變了以往老師在三尺講臺不停地講,學生在座位上一味地聽的模式。在教學中,申老師大部分時間是在引導學生學習,注重建立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將知識來源于實踐發(fā)揮到極致。課前幾分鐘,申老師讓小朋友合著音樂隨意地敲打木棒,目的是讓小學生真實感受到什么是相交。這樣也有助于小朋友能夠在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下開始學習新的知識,而不是在“起立、安靜”的督促中開始學習。開始接觸“垂直”時,老師先用木棒相互敲打,然后讓學生自己尋找木棒發(fā)出聲音的位置,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將木棒發(fā)聲的情況在紙上畫出來,變相地讓他們明白何為相交。之后就讓他們用實物(木棒)擺出相交的情形,再選取垂直相交的木棒固定在黑板上,讓學生通過對幾組相交木棒的認真觀察,總結出垂直相交的特點。最后,讓小朋友根據(jù)這一理論知識聯(lián)想周圍生活中垂直相交的事物,再結合小學生愛動的特點,讓他們用自己的肢體擺出相交的情況。課后作業(yè)也是別具一格,不是單純的書本作業(yè)。申老師讓學生變身“畫家”,動手為秀湖公園的湖心小島到旁邊的景觀大道設計一座橋,要求就是橋的長度最短,這樣能達到節(jié)省成本的效果,最終目的是要學生認識相交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讓學生意識到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是和周圍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傊?jié)課下來,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同時,也能夠使他們在學習上變得主動,而且能夠熱愛生活,對枯燥的數(shù)學學習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同學們在玩耍中成長。
2 人人參與,教學相長
教育方式一直處于摸索中,靈活、生動的教學方式逐漸被挖掘,人人參與,這樣大家更容易感受到其中的樂趣,也能集思廣益,各抒己見,更好地學習。聽完申老師的整節(jié)課,筆者發(fā)現(xiàn)申老師采用的是層層遞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垂直相交這一數(shù)學知識的認識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撥開層層迷霧見真章。首先是讓學生擺一擺木棒,而后是畫一畫,最后是做一做。在這一擺、一畫、一做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腦細胞、運動神經(jīng),不僅鍛煉了學生動腦的能力,還提高了他們動手的能力,將思想轉變?yōu)槭挛铮钩橄笞兊镁唧w,而擺弄木棒的這一過程更是進行數(shù)學建模的過程,對學生的學習大有裨益。學生還可以對自己的成果進行說明,這也鍛煉了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得大家能夠善于并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進而在相互合作與探討的過程中,對垂直有了實體的表象的認知,也能夠對垂直的本質意義有更多層次、更廣泛的理解。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自主探究,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具象化”的理念。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敢于放權,善于讓學生在學生上做自己的主人,讓學生正真了解到知識的產生以及發(fā)展過程,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在動手擺木棒以及畫出木棒發(fā)聲的過程中,是充分發(fā)揮學生們想象力的過程,也是有助于他們創(chuàng)新的過程。這樣學生就會依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尋找能將這種抽象的思維表達出來的工具以及線條的組合方法。老師給予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空間,能夠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創(chuàng)新以及發(fā)現(xiàn),這整個過程使得同學們意識到知識獲得的過程是艱辛的,也體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新知識的喜悅感以及成就感。
3 “讓學”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
任意新鮮事物的出現(xiàn),都具有兩面性,“讓學”這一新的教學方式也不例外。這種自由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學氛圍變得活躍,學生學習的方式變得多樣,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自由的課堂學習會導致學生在自律上有所忽視;或者會認為我所學到的知識是我自己以及和同學們探討出來的,弱化老師的引導作用;也會導致一部分同學遇到問題就找周圍同學商量、探討,不能養(yǎng)成良好的獨立思考的習慣;甚至會有“既然知識來源于生活,那我在生活中學習就可以了”這樣的理解漏洞等等。從整體上來講,“讓學”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是小學教育的一種全新的模式,未來的發(fā)展不容小覷。
4 結語
新的教學方式的出現(xiàn),是教學的一次改革,道路是漫長的,過程是艱巨的。但是,總的教學方式是向前發(fā)展的。不論如何,這種“讓學”的教學方式都是與時俱進的,是符合大的社會發(fā)展方向的??v然在實施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只要是大的發(fā)展方向是對的,我們就應該堅持,對在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解決,畢竟各個地區(qū),各個學校的教學環(huán)境是不同的,在引進新的教學模式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另外,也要注意把握“讓”的程度,要知道過猶不及。總之,“讓學”這種教學方式還是值得各學校學習和借鑒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