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梅
廣州市越秀區(qū)安安幼兒園 廣東廣州
【摘 要】幼兒園開展感恩教育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僅僅依靠幼兒園就能實現(xiàn)感恩教育的目標嗎?不是的,正如馬卡連柯說的:“家庭生活的每一瞬間,都培養(yǎng)著孩子的性格?!奔彝ピ谂囵B(yǎng)幼兒感恩意識和感恩行為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這是幼兒園老師在開展感恩教育中所不可忽視的。本文旨在引起教師對感恩教育中家長工作的重視,探索教師在指導家長配合幼兒園感恩教育中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家長;家庭;感恩;感恩教育;指導;配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實施感恩教育的一年來,感觸最深的是:在感恩教育的過程中,家長的配合極其重要,可以說,沒有家長的參與、支持、配合,沒有家園一致性的教育,幼兒園的感恩教育是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也是毫無意義的。
一、家庭感恩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不夠
幼兒園階段的教育是孩子一生健康發(fā)展的基礎,在幼兒園開展感恩教育意義重大。在現(xiàn)實中,家長對感恩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家長們普遍重智力,輕德育。他們較多關注的是孩子學到了什么知識,熱衷于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希望孩子在智力發(fā)展的方面“贏在起跑線上”,至于孩子有沒有感恩的意識,根本無暇顧及。這也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關系,父母為孩子付出是天經(jīng)地義的,他們不求回報,不需要感恩,只要孩子“成才就行”。因此,社會上就難免產(chǎn)生了這種教育觀念上的悲劇,盡管孩子很有出息,但對家人冷漠,甚至不愿贍養(yǎng)父母,嫌棄父母。這些都是孩子從小在家庭中感恩教育缺失所造成的。
(二)家長沒有“做好榜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些家長由于不重視感恩教育,加上自身素質的關系,使孩子在第一任老師身上學到了不該學到的東西。有些爸爸媽媽對長輩不尊敬,在孩子面前經(jīng)常抱怨、責怪、嫌棄自己父母或公公婆婆;得到別人的幫助時從不表示感謝,也很少主動去幫助別人……這些都被孩子看在眼里,他們由于年齡小,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加上對爸爸媽媽的“無限崇拜”,因此,在這樣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感恩無從談起。
二、家庭應該怎樣配合幼兒園的感恩教育
(一)“知恩”階段
感恩的前提是“知恩”,即要讓幼兒知道父母的恩。家長需要配合的工作是: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告訴他生命是怎樣誕生的,讓他知道,是爸爸媽媽把他帶到了這個世界,是他們給了自己生命;和孩子一起看成長中拍的照片、錄像,讓孩子親眼目睹很小的時候,媽媽、爸爸是怎樣給自己喂奶、換尿片、教寶寶學說話、學走路、學穿衣、學吃飯的……;讓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可以帶孩子到工作單位看看,讓他們知道原來爸爸媽媽除了照顧自己和家庭,還要去上班,每天工作十分繁忙、辛苦。這些工作幼兒園老師是沒有辦法代替的,必須由家長也只能由家長完成??梢娂议L在感恩教育中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
(二)“感恩”階段
這是感恩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德育教育中只有做到“知識、情感、意志、行動”相統(tǒng)一才是有意義的、成功的教育。那么,由于孩子感恩父母的行為是發(fā)生在家里,因此,家長的態(tài)度和做法是很重要的,關系到孩子的感恩意識是否能落實到行動中,從而實現(xiàn)感恩教育的目標。因此,在孩子懂得用言行去感恩的階段,家長應該配合的工作是:
孩子得到父母的關心和照顧時,應該提醒孩子說“謝謝”,或者親親媽媽,說聲“媽媽你辛苦了”。慢慢的孩子養(yǎng)成了習慣,就會主動表達感謝的情感了。千萬不能讓孩子感到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這是不少家長忽視的一點,他們甚至在孩子說“謝謝”時,非但沒有肯定孩子,還說“這是應該的,不用這么客氣”,這就和幼兒園的感恩教育相抵觸了,會使幼兒園的感恩教育“事倍功半”。
當孩子在幼兒園通過各種生動的感恩教育,并按照老師的要求,“回家自己事情自己做,幫忙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用行動去感恩時,家長應對孩子的這些良好行為給與贊賞,使孩子因為得到肯定和鼓勵,更加樂意做這些事情。家長同時還要把孩子在家這些良好的表現(xiàn)反饋給老師。孩子回園受到老師的表揚,在家的“感恩行為”就會更多、更積極,形成良性循環(huán)。漸漸的,大家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懂事了,懂得體貼家人了,變得能干了。反之,如果家長不配合的話,孩子回家一說要自己事情自己做、要做家務時,家長又是搖頭,又是擺手:“去去去,小孩子別添亂,你還小,哪里會做,去彈琴吧,去畫畫吧,去看動畫片吧……”這樣的“配合”結果,便是“幼兒園的感恩教育白忙了”。
(三)讓孩子感恩周圍的人
當幼兒園感恩教育的范圍進一步擴展,讓孩子“感謝周圍的人”時,家長應該配合的工作是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介紹各行業(yè)人們的勞動,如醫(yī)生、警察、司機、清潔工、售貨員、面包師、廚師、服務員……,每帶孩子到一個場所,便引導他觀察工作人員的工作,想想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工作,人們的生活是多么不方便。當?shù)玫絼e人幫助的時候,家長首先以身作則表示感謝,然后要孩子也學著說“謝謝”,如醫(yī)生給孩子看完病,鼓勵孩子對醫(yī)生說“謝謝”;去酒店吃飯,當服務員給孩子倒茶水時,也鼓勵孩子微笑著說“謝謝”……感恩從感謝開始,家長的示范和引導是很重要的。
三、老師指導家長配合感恩教育的策略
(一)理論上的指導
家長會。在準備開展感恩教育之前,首先召開家長會,教師通過翔實的數(shù)據(jù)、各種媒體的報道和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實例,說明感恩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引起家長思想上的重視,并產(chǎn)生認同感。
(二)行動上的具體指導
1.表格式指導。表格就是無聲的指導,告訴家長該怎樣配合
(1)“愛心小記者”表格。家長通過教師設計的表格,在和孩子一起“填寫”表格的過程中,知道了該從哪些方面配合,使配合的行為具體化。孩子要詢問父母的姓名,年齡,每天做的事情,比如:買菜、做飯、洗碗、拖地、洗衣服、疊衣服、照顧我吃飯、給我洗澡、給我講故事、陪我玩……家長在回答孩子的詢問過程中,明白了怎樣讓孩子“知恩”。
(2)“我是愛心寶寶”表格。孩子在以下做得好的地方打鉤。做不到的打叉。
比如:我會自己吃飯、我能自己睡覺、我會收拾玩具圖書、我會幫忙疊衣服、我會端水給媽媽喝、我給媽媽拿鞋子、我拿報紙給媽媽看、我會掃地、開飯時我會擺碗筷、我給媽媽捶背、我會說關心媽媽的話、我表演節(jié)目給媽媽看等。
2.“任務式”的指導
我們根據(jù)不同年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小班、中班、大班都有不同的感恩側重點,小班感恩父母,要求家長接送孩子時,讓孩子自己走路,不要爸爸媽媽抱;自己背書包。中班側重關愛同伴,感恩周圍幫助我們的人。建議家長允許孩子帶自己心愛的玩具回來和同伴分享,和孩子一起找朋友的優(yōu)點,由孩子說,家長記錄;在幼兒園設計好了感恩卡后,讓家長帶著孩子去送給他認為應該感恩的人,當孩子把手中的感恩卡送給了大院里的清潔工、門衛(wèi)、少年宮的老師時,家長感到很欣慰:孩子終于學會了感恩。大班側重感恩大自然。要求家長帶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愛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家長注意以身作則;同時根據(jù)大班孩子能力強的特點,讓孩子每天回家?guī)椭依镒鲆患覄栈睿议L記錄“愛心日記”……有了這些具體的任務,家長配合起來就輕松了。
3.“特殊日子”的感恩教育
每個孩子都體驗過自己生日的時候,爸爸媽媽買生日禮物、切蛋糕、唱生日歌的快樂。感恩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三八婦女節(jié)、爸爸媽媽生日的時候,我們都指導幼兒用心理換位的方式積極參與感恩活動,體會父母呵護他們,養(yǎng)育他們的艱辛。如對媽媽說一句好聽的話、為媽媽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郵寄一張親手制作的賀卡給媽媽系列活動。在開展這些活動之前,我們先讓家長知道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和意義,指導家長怎樣和孩子互動。因此,當孩子在感謝父母的時候,父母欣慰的表情,對孩子的夸獎等進一步強化了孩子的感恩意識和行為,使活動變得更加有意義。
4.突出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能為其感恩教育及其一生的教育奠定良好基礎。一個生活都不會自理的人,又如何去幫助他人、感恩他人?因此,我們要求家長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如擦桌子、掃地、學穿衣服、系鞋帶、自己收拾書包等。這樣既鍛煉幼兒做事的能力,又培養(yǎng)幼兒獨立生活、為他人服務、感恩他人的能力。在操作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如不小心弄濕衣褲,把桌子上的臟東西抹到地上弄臟地面等,面對這些,我們告訴家長要給予幫助和鼓勵,以保護幼兒做事的積極性。
(三)及時溝通,了解情況
通過表格的反饋、家園聯(lián)系手冊、電話、面談等多種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重視家長在實施感恩教育中的困惑、疑慮,提出積極地建議和措施。.如有些家長反映孩子自從幼兒園開展感恩教育之后,變得懂事了、愛勞動了,會體貼爸爸媽媽了。個別家長反映孩子似乎進步不大,沒什么明顯的變化,那么老師就要和家長一起查找原因,看問題出在哪里,然后試著改變一些教育的策略。
總之,幼兒園開展感恩教育是十分有意義的,但是,幼兒園的感恩教育要實現(xiàn)教育目標,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孩子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家里,要使孩子“知恩”,離不開家長的引導;要使孩子“感恩”,更離不開家長的鼓勵;教師首先要讓家長意識到感恩教育的意義所在,然后正確把握家長應該配合的事項,即正確的做法;最后是指導家長怎樣配合。
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與幼兒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父母對老人的關心、照顧、尊重、孝順,家人之間的民主平等,這些充滿溫情的家庭氛圍對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見幼兒園在開展感恩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高度重視家庭教育的配合作用,并“多動腦筋”,才能使家園形成教育的合力,讓家庭成為幼兒感恩教育的沃土。
參考文獻:
[1]史慧中.《為幼兒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2]馮婉楨,葉平枝.《幼兒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學前教育研究2007(4).
[3]吳柳云.《加強感恩教育,架起孩子道德支點》.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6).
[4]《幼兒園指導綱要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