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琴
【摘要】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治療早期異位妊娠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異位妊娠患者110例,采取數(shù)字隨機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取甲氨蝶呤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米非司酮治療,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治愈率96.36%,失敗率3.64%,對照組治愈率78.18%,失敗率21.82%,觀察組患者治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失敗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包塊直徑、血β-hCG水平均優(yōu)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包塊直徑、血β-hCG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9.09%,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45%,兩組患者治療后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早期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效果顯著,且用藥安全,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異位妊娠; 臨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1.06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1-0124-02
異位妊娠又稱為宮外孕,常見于育齡期婦女,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腹腔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要有效的治療方法,雖然手術治療異位妊娠效果顯著,但對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并不都適用,而隨著醫(yī)療技術的提升,檢查準確性的提升,采用藥物治療也具有較高的可行性[1-2]。本研究觀察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治療早期異位妊娠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yī)院2013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異位妊娠患者110例,采取數(shù)字隨機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5例,年齡21~35歲,平均(27.2±2.1)歲;經產婦17例,初產婦38例;對照組55例,年齡21~34歲,平均(26.9±2.0)歲;經產婦16例,初產婦3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妊娠囊直徑≤4 cm,血β-hCG<2000 IU/L,無明顯內出血,生命體征平穩(wěn)。排除標準:妊娠囊直徑≥3.5 cm伴胎心搏動,流產者,異位妊娠破裂者,有甲氨蝶呤禁忌者,有米非司酮禁忌者,肝腎功能異常者,血象異常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本組采取甲氨蝶呤治療,給予單次甲氨蝶呤,50 mg/m2體表面積計算,行深部肌肉注射,若治療后4~7 d血β-hCG下降<15%,應重復劑量治療一次。持續(xù)14 d為1個觀察療程。
1.2.2 觀察組 本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米非司酮治療,給予米非司酮3片(25 mg/片),在清晨空腹口服,服藥后禁食2 h,晚餐后2 h給予米非司酮3片口服,持續(xù)治療6 d,持續(xù)14 d為1個觀察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療效評定標準,治愈:下腹或腹部的不適感完全消失,血β-hCG有所改善,下降≥30%,孕酮<15 nmol/L,經腹部B超檢查,妊娠包塊縮小或消失;失?。号c上述不符[3-4]。觀察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對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包塊直徑、血β-hCG水平進行記錄整理,以及治療期間用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愈率96.36%,失敗率3.64%,對照組治愈率78.18%,失敗率21.82%,觀察組患者治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失敗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11.21±4.20)d,對照組住院時間(15.87±5.51)d,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包塊直徑、血β-hCG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包塊直徑、血β-hCG水平均優(yōu)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包塊直徑、血β-hCG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后藥物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胃腸道反應4例,肝功能輕度異常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9.09%,對照組胃腸道反應2例,肝功能輕度異常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45%,兩組患者治療后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異位妊娠稱為宮外孕,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異位妊娠一般需要采取手術治療,可收到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但手術會給患者帶來額外的創(chuàng)傷,且有時無法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因此藥物治療仍然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選擇有效的藥物,可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避免手術的應用[5]。
甲氨蝶呤是常用于早期異位妊娠治療中的一種藥物,其可與細胞內二氫葉酸還原酶相結合,阻斷其生物活性,避免二氫葉酸轉化為四氫葉酸,抑制了嘧啶、嘌呤的生成,因此可起到抑制RNA和DNA的作用[6-7]。用于患者可導致胚胎細胞分裂受到阻礙,可致使胚胎死亡,是可用于早期異位妊娠的有效治療藥物,但單獨使用甲氨蝶呤具有一定的弊端,用藥后患者血孕酮和血β-hCG降低緩慢,包快縮小用時也較長,因此總體起效顯得較為緩慢,同時對部分患者無效,因此研究更加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案可能對患者有利[8]。本研究將米非司酮與甲氨蝶呤聯(lián)合使用,收到了滿意的治療效果,米非司酮是一種孕酮受體拮抗劑,結構類似孕酮,并且可以與孕激素、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以起到競爭作用,起到孕酮合成抑制作用,因此可以損傷患者絨毛和蛻膜組織,對異位妊娠有效。本研究結果中顯示,觀察組患者治愈率高于對照組,失敗率低于對照組,說明就整體效果而言,聯(lián)合用藥略勝一籌,并且從指標方面觀察,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包塊直徑、血β-hCG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聯(lián)合用藥可更好的發(fā)揮治療作用,原因在于米非司酮的作用機制與甲氨蝶呤并不相同,且不會互相沖突,分別通過不同的途徑干預了患者病情,因此收到了更好的治療效果[9-10]。本研究中另一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因此說明聯(lián)合用藥也可有效的縮短見效時間,減輕患者痛苦,對患者有利。兩種藥物均較為安全,適宜劑量下的聯(lián)合使用也不會使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有所提高,因此聯(lián)合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是治療早期異位妊娠的有效方法。
綜上所述,異位妊娠是較為嚴重的疾病,而采用手術治療會造成手術帶來的各種創(chuàng)傷及并發(fā)癥,甚至影響患者生育功能,因此對于有生育功能要求的患者,藥物治療十分具有臨床意義。單獨采用甲氨蝶呤治療異位妊娠起效較慢,并且總有效率令人擔憂,而加入米非司酮聯(lián)合使用則可有效地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對患者有利。
參考文獻
[1]何靜,楊洋,李華麗,等.甲氨蝶呤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觀察[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12):1042-1044.
[2]裴海英,張大微,吳欽蘭,等.甲氨蝶呤聯(lián)合宮外孕Ⅱ號方與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隨機對照試驗[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2,12(2):168-172.
[3]解瑞成.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治療宮外孕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4,58(22):79-80.
[4]劉久英,張兵.甲氨蝶呤聯(lián)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療異位妊娠48例[J].廣東醫(yī)學,2012,33(15):2345-2346.
[5]呂曉琳,朱艷,艾浩,等.甲氨蝶呤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130例[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40(11):76-77,80.
[6]唐曉容.甲氨蝶呤聯(lián)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觀察[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4,22(8):552-554.
[7]張玲,王鵷,陳祥云,等.米非司酮聯(lián)合甲氨蝶呤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3):209-211.
[8] Ko J K Y,Cheung V Y T.Time to revisit the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discriminatory level in the management of pregnancy of unknown location[J].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2014,33(3):465-471.
[9]沈瓊,馮麗婭,宋哲,等.甲氨蝶呤聯(lián)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療異位妊娠效果觀察[J].臨床誤診誤治,2012,25(5):61-63.
[10] Guney M,Erdemoglu E,Oral B,et al.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LIF) is immunohistochemically localized in tubal ectopic pregnancy[J].Acta Histochemica,2008,110(4):319-323.
(收稿日期:20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