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杭州師范大學王崧舟教授說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仔細一想,教了這么多年語文,從字詞到句式,再到篇章,方方面面還真沒離開過這四點。我們備課中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就是這四點的直接詮釋。其中最基礎的莫過于語言的構建與運用。語言的構建與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guī)律,形成個體的言語經驗,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執(zhí)教十余載,雖然稱不上能非常好地駕馭語文課堂,但幾輪下來也能在課堂中游刃有余。自認為是個合格的語文教師,踐行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八個大字。也參加過多次各級論文大賽??墒浅跻姳敬未筚惖耐ㄖ蟀逊秶_定在“核心素養(yǎng)”“寫作”“銜接”這三個話題范疇內,不覺眼前一亮,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每次培訓或業(yè)務學習時總是被專家提起,我們并不陌生,可是如果靜下心來研究一下它,還真拿不定主意。
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文件指出“各級各類學校要從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特點出發(fā),把核心素養(yǎng)和學業(yè)質量要求落實到各學科教學中”。全國語文教師圍繞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進行了語文教學策略探索變革,以適應教育發(fā)展新要求。2016年9月,國家正式頒布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同時全國開始使用部編語文新教材。我也很有幸成為第一屆使用人員。一年的教學任務結束,從新教材的培訓到講授,深切感受到新教材的單元歸類和知識分布更科學、更合理、更方便學生接受?;诂F行人教版語文教材的教學實踐,我將自己的心得總結如下,以期與同行共商共進。
一、以文為范,讀寫結合,培養(yǎng)學生寫作表達能力
新教材的第一個單元為我們描繪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發(fā)了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把《春》《濟南的冬天》放在了第一、二節(jié)課,又增加了劉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以及《古代詩歌四首》。剛開始講授還害怕學生不好理解,接受困難,畢竟這幾篇文章理解起來有難度,舊教材都在后面。沒想到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是與時俱進的。寫一篇《初秋美景圖》,學生來到了校園、宿舍、小游園仔細觀察每個角落,讓每一個美點都不容錯過。功夫不負有心人,首戰(zhàn)告捷。
二、開展朗誦表演活動,提升朗誦能力
朗誦表演,它不是簡單機械地誦讀,而是在學習理解的基礎上,在教師指導后,在學生自己的理解下進行個性的朗誦?!秾O權勸學》雖全篇僅129個字,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贊學兩個片段,但是通過言簡義豐、生動傳神、富于情趣的對話,寥寥數語,就能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特別適合朗誦表演活動。在教授完成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學習感悟自讀,教師進行朗讀方法指導后再讀。最后我將前后桌四人分成一個小組,三人分飾三個角色,一人旁白兼蒙母。準備一天的時間,然后小組上臺表演。展示結果讓我出乎意料,每組學生都能獨立背誦,雖有卡殼,也是緊張所致。而且表情豐富,展現了人物性格特征。不僅如此,有幾個組做了充分的準備,給孫權準備了手工帝帽、報紙帝袍;給呂蒙制作了竹簡,補充了呂蒙刻苦學習的情節(jié);魯肅見到呂蒙才學長進后夸張的表情。全班完全掃除背誦障礙,沒有哪個組表演不下去,而且高潮不斷。從這件事中我看到了,興趣是第一老師,沒有學生學不會的,只有學生想不想學的問題。這種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以后要多探索并運用。
三、設置有效問題,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探究
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文本,發(fā)現文本最有思考價值最具引導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理解分析文本,幫助與激發(fā)學生分析問題。如《木蘭詩》中,我要求學生畫出心中木蘭的形象,有一個學生把木蘭畫得健壯如男,我問其理由,他說一個女子敢于替父從軍,不僅是孝順的沖動,更是實力的基礎,木蘭不是嬌弱的女子,更不是貌美如花的美女。要不然也不會征戰(zhàn)數年,不僅幸存而且立下戰(zhàn)功無數,戰(zhàn)友也沒能識破木蘭的女兒身。其他同學也很贊同這位同學的說法。只要我們對文本深入研究,就能找到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這些,也僅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體會而已,在這些教學嘗試中,我體會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有在反復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才能讓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中落地生根。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