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正式開始至今,我國對外漢語教學已走過了半個多世紀,隨著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幾十種對外漢語教學法相繼涌現(xiàn)在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界,從最傳統(tǒng)、最古老的教學法——語法翻譯法,到近年來盛行的交際法,它們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缺陷,實踐證明,沒有一種教學法能夠完全適用對外漢語教學。相對國外學者對教學法理論的研究,在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師和學者也一直在探尋最佳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每一種教學方法有其優(yōu)勢和弊端,因此,博眾家之長,避各派之短的多元化、綜合化教學方法成了外語教學的總趨勢,折中主義教學法應運而生。
【關鍵詞】折中主義;對外漢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識碼】A
一、折中主義教學法的研究背景及意義
折中,即折衷,是對幾種不同意見進行的調(diào)和。我國古老的哲學中提到的中庸就是“折中”的表現(xiàn),從發(fā)展的角度進行分析,折中就是在繼承的角度上發(fā)展,針對不同的教學情況,揚各家之長,避各家之短而體現(xiàn)的一種教學方法。
在當今中國注重提高文化軟實力的局面下,對外漢語教學對傳播中華民族的語言與文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學習漢語的留學生的自身素質(zhì)、學習環(huán)境、學習目的有一定的差距,無論是從我國的實際教育情況,還是從漢語習得環(huán)境以及教學目的和方法來說,折中主義有其存在的優(yōu)勢,其自身具有的靈活性和實用性融合了各種教學法中的長處,克服了單一的教學模式。我們嘗試將折中主義教學法應用于對外漢語具體教學中,詳細介紹折中主義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教學原則、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效果,探究出折中主義教學法對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的意義和價值。
二、折中主義教學法在初級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
對外漢語教學的特點決定了對外漢語教師必須根據(jù)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而這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手段往往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對外漢語學習。因此,采取折中主義教學法,本著因材施教原則的折中主義教學法與對外漢語課堂相結合,不失為是一種明智有效的選擇。
折中主義教學法雖沒有固定的原則來指導對外漢語教學,但其遵循的原則和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針對學生實際情況的運用
對外漢語的學習者一般來自不同的國家,年齡也有所差異。例如日韓的留學生在寫作方面就比較有優(yōu)勢,而來自歐美的學生卻覺得漢字讓他們頭疼,反而在聽、說方面提高得很快。同樣水平的學生,可能班級上有十多歲的孩子,也有六十多歲的老年人,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講授知識。兒童比較活潑,喜歡表現(xiàn)自己,而且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比較強,但對詞法和句法規(guī)則的理解就弱一些。所以給兒童講授漢語,適合選用聽說法,通過反復操練、模仿、重復記憶幫助他們形成習慣。而成人的模仿能力和記憶能力相對兒童來說比較弱,但成人的理解、聯(lián)想、分析能力強,適合規(guī)則學習。這時就比較適合使用交際法、認知法,從理解新語言材料及語言規(guī)則的意義、結構和用法入手,圍繞教材內(nèi)容進行大量練習和操練來培養(yǎng)語言能力,最后教師提供一定的日常情景讓他們脫離課文進行交際性言語活動,培養(yǎng)成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二)針對不同階段的運用
對外漢語教學一般分為初級教學、中級教學和高級教學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應該運用不同的教學法來講授。初級階段比較注重學生的聽、說功能,盡快使學生理解所學內(nèi)容,多為他們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引導他們進行實際操練,因此一般選擇聽說法等教學方法。中級階段是從語言知識的掌握向語言知識運用過渡的階段,這時學生對漢語的詞匯、語法規(guī)則等知識已有一定的掌握,教學的重點應逐漸從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向交際能力過渡,這一階段,教師應以交際法為主進行教學。而高級階段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和語言運用能力,這一階段應著重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多以認知法和語法翻譯法為主要教學方法。
(三)針對不同的學習動機
對外漢語學習者學習漢語的目的不同,有的學習者是為了工作,這就需要教師采取語法翻譯法等方法,多涉及一些語言句法的規(guī)則運用和工作時的專業(yè)用語及正式的交際用語,而有的學習者是出于愛好,那么就鍛煉他們的交際能力,讓他們多進行情景操練,這時采用聽說法就比較適用。
三、折中主義教學法運用于初級對外漢語教學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改善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
折中主義教學法對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比較重視,而不是單純強調(diào)學習語言形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合適的教學法來授課,不會使學生習得語言的過程覺得枯燥,這樣一來提高了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二來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并且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漢語的能力。
(二)為漢語教師志愿者提供關于折中主義教學的建議
孔子學院是我國為推廣漢語教學和傳播中華文化而建立的由中國教師承擔教學任務的機構,也是漢語教師實現(xiàn)對外漢語教學夢想的平臺。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于2004年11月21日在韓國首爾成立,如今三百多所孔子學院遍布全球,這就表示需要更多的漢語教師去承擔這樣的海外漢語教學任務。由于國內(nèi)大多數(shù)學者對于折中主義教學法的研究主要側(cè)重在英語教學方面,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漢語課堂折中主義教學模式,很多漢語志愿者教師在赴任后仍在漢語教學方法的摸索階段。本論文結合課堂上運用的折中主義教學法并通過學生的反饋,整理總結了折中主義教學運用的建議,為今后赴海外的志愿者教師提供了一些教學參考。
四、結語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采用折中主義教學法是對對外漢語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一種優(yōu)化選擇與綜合運用。教師應該根據(jù)對外漢語學習者的實際情況、不同階段及學習的動機,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合理修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結合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通過教學的實際情況折中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提高對外漢語學生漢語的綜合水平,使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樊長榮.外語教學中的折中主義[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2).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