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在進行著改革,語文作為中學階段重要的學科,自然也是改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傳統(tǒng)中學語文已無法滿足中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學的需要,若教師還在固守傳統(tǒng),迂腐不化,最后只能誤人子弟,而非桃李滿天下。本文著重對中學語文課堂氛圍進行深入探討,并圍繞具體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措施,進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夠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學語文;語文教育;課堂氛圍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往往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不僅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感,而且學生很難融入教師的思路中。這便需要對傳統(tǒng)教學進行改變,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讓語文教學不再拘泥于死板,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一、革新教學思路
傳統(tǒng)中學語文教學思路已然無法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步伐,更無法與新課程改革相統(tǒng)一,并且達不到當代素質教育的整體目標。所以,教學思路革新是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若想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便要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進行革新,與時俱進,轉變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關系。教師在日常授課中,絕不能緊緊停留在傳統(tǒng)教授理論知識上,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使其融入課堂中,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并提高教學實踐。教師除了要將教材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設備,將多媒體教學工具帶入課堂中。如學生在學習《蜀道難》時,可以用多媒體設備還原唐朝的歷史現(xiàn)狀,有效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再將《蜀道難》中所涉及的思想內涵講給同學們聽,將李白的具體事跡和其他詩文作為問題進行提問,從而達到調動課堂氛圍的目的。在教學階段,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工具,這樣不僅可以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而且還可以使教學方式靈活多變,教學方法也更加豐富多樣。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將其視為傳統(tǒng)教學的代替品,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感,而且也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激發(fā)學生好奇心
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是營造課堂氛圍必不可少的條件,但這也是教學的難點所在。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才能讓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便會積極投入到語文學習中,才可以激勵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斷創(chuàng)新和探索。所以,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好奇心,是語文課堂的真正目的,也是滿足新教育改革下所提出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只顧滔滔不絕地講,總會給人一種沉悶、無趣的感覺。若想真正激發(fā)學生好奇心,需要教師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轉變師生關系。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整合,并將其融入生活中,以便讓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只有將理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的目的,如此,便能更好地營造出輕松的課堂氛圍。
三、提高學生參與感
語文教學的目的,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作文能力,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功底和文學鑒賞能力,三是將語文學科中的人文文化充分滲透到每個學生思想中。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考試能力,這無可厚非,但不能在語文課堂上嚴重忽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完全不給學生在課堂上語言表達的機會。目前為止,中學課堂皆如此,這不僅嚴重阻礙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這種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聽教師講,不能表露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課堂教學氛圍難免變得比較死板,學生在這種氛圍下,被訓練成接受新知識的機器,在這種壓抑教學中,學生學習效率必然降低,并且這種沉重的學習環(huán)境也讓學生無法真正投入到教學中。所以,在新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學語文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日常授課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并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意見。如教學《孔乙己》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將文中的內容以表演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如此,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而且對活躍課堂氛圍也能起到一定積極作用。最后,教學中可以轉變師生關系,讓學生可以有充分表達的機會,在具體課文中,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可以與學生轉變身份,讓學生走上講臺,將文中具體細節(jié)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進行講解,教師在下面傾聽,學生講完后,教師可發(fā)表意見指出該學生在講解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足之處,并積極鼓勵學生自主講課,從而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感,給予學生自主表達的機會,使語文課堂變得活躍與輕松。
四、結語
語文乃百科之母,學好語文不僅對學生本身的文化素養(yǎng)是一種增強,語文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學作品,這對學生的文學品質也是一種培養(yǎng)。教師開展語文教學,應樹立平等觀念,本著尊重學生與信任學生的原則,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投入到語文學習中,教師應以民眾平等的思想與態(tài)度真正關心每一位學生,愛護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這樣學生才能有興趣學習語文,并且學好語文。
參考文獻
[1]趙會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放飛學生的心靈[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
[2]馮秀東.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和諧教學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4(78).
[3]付立平.中學語文教育教學中課堂氛圍應用對策[J].青年時代,2017(6).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