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對口語教學的研究開始了較有深度的探討,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直存在著重文輕語的現(xiàn)象,使語文教學中的口語教學淪為形式。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已成為我國當前語文教學和教育心理學界探討的熱門話題。
【關鍵詞】評價觀察點;親子教育;創(chuàng)設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繪制評價表,輔助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朗讀習慣
低年段語文作業(yè)中,朗讀、背誦、看圖說話等口頭作業(yè)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從表面上看,老師布置的口頭作業(yè)是相當飽滿的,學生如果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完成上述口頭作業(yè),那口語表達能力也必定有所提高。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學生的這類口頭作業(yè)完成率相當?shù)汀>科湓蚓褪强陬^作業(yè)難以像書面作業(yè)一樣進行批改,口頭作業(yè)的檢查也往往是風聲大雨點小。因此,要提高低年段學生的口頭作業(yè)完成效率,評價的目的還是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朗讀習慣為主,因此,評價的內容和觀察點可以從“興趣”“習慣”“成果”三個維度進行設計。
表1的評價觀察點,主要將重點放在對低年段學生興趣和習慣的觀察上,借助學生自評、家長評價的方式來檢查與落實,重在培養(yǎng)低年段學生能按時、認真地完成口頭作業(yè);學業(yè)成果的了解,主要是通過第二天的課堂交流,或者早讀時,以老師當面檢查的方式進行。
二、借助APP,學生互評點贊,激發(fā)學生朗讀欲望
本學期,我引進了“曉黑板”APP,在預習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前提下,上傳一遍自己朗讀的課文語音到“曉黑板”,并點擊其他學生的朗讀語音,對你覺得讀得最好的小朋友進行點贊。第二天,點贊人數(shù)最多的那個小朋友就會得到相應的獎勵。這個新型的預習朗讀課文環(huán)節(jié),頓時變成了全民運動,不僅學生朗讀得很投入,就連我們平常容易忽略的認真傾聽也跟著一起得到了訓練。家長也參與其中,對朗讀好的學生進行表揚,甚至私下聯(lián)系對方家長,討教經驗。
學生互評是最有說服力的評價,既可以起到互相監(jiān)督、互相學習的作用,也有激勵學生你追我趕,營造班級良好競爭氛圍的作用。家長的積極評價,既是對自己孩子學習情況的了解,也是親子教育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三、創(chuàng)設情境,滲透生活意識
學生口語表達的最終目的是走向社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口語表達的評價也應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例如二年級第一學期聽說活動“老師我想對你說”,讓學生自由選擇角色,模仿老師或者學生進行對話。重點指導和評價學生在情境表演中是否說話大方,有禮貌,“學生”能否將自己想對“老師”說的話說清楚,說完整;“老師”能否對“學生”的話做出相應的回答并表示感謝。讓學生在模擬實踐中全員參與,彼此互動,充分表達,這樣做既有利于評價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也有利于在評價中發(fā)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輕松、平等的評價氛圍能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結合教材,根據評價要點,設計辯論式的好話題,抓住課文中的典型事例,或者生活中人們有爭論的話題,讓學生開展“辯論賽”或者“實話實說”,在自由寬松的氛圍中,各抒己見,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表現(xiàn)自我。二年級第一學期第19課《狐假虎威》課后有這樣一個說話設計:“課文說這只狐貍很狡猾,可有的小朋友說這只狐貍很聰明,你說呢?”這樣的說話練習,既緊密聯(lián)系課文內容,又啟發(fā)學生有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自由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在進行評價時,我們可以對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的敏捷程度,發(fā)表意見時的姿態(tài)、語調做出綜合評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參考文獻
[1]葉如田.構建口語交際評價體系 促進口語交際能力發(fā)展[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4(4).
作者簡介:姚蕾,女,1987年生,上海人,本科,小學一級教師,畢業(yè)于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