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祥
和農村學校相比,同樣是學習,一樣年齡大的孩子,城市的學生要比農村的學生素質好。細究原因,就是城市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要遠遠優(yōu)于農村學生的教育,這不得不引起每一個農村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要想城區(qū)教育與農村教育并行,必須將農村教育中的家庭教育做實做堅。
一、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農村家長素質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圍?,F(xiàn)在農村家長的學歷普遍較低,家長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蘊差,因而無法對子女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導。“現(xiàn)在讀書真難,孩子的作業(yè)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奔议L如是說。農村中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少,家長在農閑時沉湎于搓麻將,打撲克。農村家庭中很少看得見書籍,父母親平時不看書讀報的占絕大多數(shù)。農民的住房及經濟條件提高很快,但有書房或書桌的學生并不算很多。
2.農村家長大多缺乏與孩子的交流,缺少對孩子正確的思想教育。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父母與孩子心靈的溝通是實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礎。有相當一部分家長不能配合教師對孩子進行教育,許多家長認為,他們的任務就是給孩子提供吃穿,學習教育是學校和教師的事情。有一多半的家長不檢查孩子的作業(yè),更不要說輔導孩子功課、問孩子學校里的事了,甚至到了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學習成績在什么水平上都不知道。
3.農村家長把賺錢放在第一位,造成了農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農村父母外出打工的較多,長期和自己的子女處于分居狀態(tài),教育子女的任務自然落在了爺爺奶奶身上。這種隔代教育存在著許多弊端:過去家庭條件差,當時的父母極少寵愛孩子;現(xiàn)在祖父母把那一份寵愛加倍地給予了第三代,造成了溺愛。過分的溺愛和遷就使孩子產生“自我中心”的意識,遏制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fā)展,影響了孩子個性和優(yōu)秀品質的形成。
4.當前的教育現(xiàn)狀使部分農村家長產生了“讀書無用”的思想。現(xiàn)在培養(yǎng)一個大學畢業(yè)生需要家庭負擔很多,這對于收入不多的農村家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包袱;另外,農村出身的畢業(yè)生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困難的。這樣一種“高投入”與“低產出”的不平衡現(xiàn)象,使得許多講求“實惠”的農村家長產生了“讀書無用”的思想,降低了培養(yǎng)子女讀書的熱情。
二、對農村家庭教育的幾點建議
1.改善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力求用良好的辦學條件,來提高農村人口的整體素質,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家庭教育的狀況。今天的中小學生,一二十年以后又將成為家長,希望他們不要重蹈父輩們的覆轍。但是要真正縮小農村與城市學校的差距,使農村孩子享受平等教育的權利,需要法律的保障,要以法律來完善和保障義務教育的投入機制,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執(zhí)法力度。
2.積極舉辦家長學校。通過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知識的培訓,把家長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家長學校的任務是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幫助家長形成理性的、關愛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長重視孩子的思想、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促進家庭形成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3.建立學校與家庭的互相溝通制度。陶行知說過:“學校教育的功效,一部分要靠著學校和家庭的聯(lián)絡。”適時召開家長會或讓教師家訪,向家長通報學校的工作和班內的情況,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能加強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聯(lián)系,加深家長和教師之間的理解。
4.增強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圍。首先,建議家長為孩子設計一間書房,或在孩子的臥室里配置書桌和書架,使孩子有一個學習的小天地。調查發(fā)現(xiàn),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家庭中有書房、書桌的比例為83%,明顯高于63.9%的總體水平。其次,向家長推薦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報刊,建議家長訂一兩份報紙雜志,作為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的資料。再次,要求家長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業(yè),經常查看孩子的作業(yè)。這樣,濃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圍形成后,能幫助孩子形成自覺學習的態(tài)度,改變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
5.努力創(chuàng)設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教育的效果不僅取決于父母的教育動機與教育內容,更主要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因此,作為家長要順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積極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認真當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長。為此,家長要努力做到:提高自身素質,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規(guī),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生活內容;做孩子學習上的助手,力所能及地指導和幫助孩子完成家庭作業(yè);利用一切機會,鍛煉和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
要徹底改變農村家庭教育比較落后的現(xiàn)狀,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時,需要把家庭教育的工作進一步做實做堅,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