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紅
摘要:當前高職公共英語教材建設嚴重滯后于高職教育發(fā)展,與學生所學專業(yè)及未來工作關聯性不大,無法體現工學結合、過程導向和職業(yè)導向的思想,教材的內容與實用性不符合高職教學的需求,同時也存在與專業(yè)英語教材脫節(jié)的現象,如何以教材為載體,在教學目標、內容、手段上與職業(yè)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趨勢相一致,文章提出了基于學科門類的應用型高職公共英語教材建設的具體做法,為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定位與教學改革指明了發(fā)展的方向。
關鍵詞:教材 高職公共英語 學科門類 應用性 教材建設
中圖分類號:H31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0-0012-02
“公共英語作為一門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要與高職教育是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定位相銜接,要與專業(yè)和工作緊密結合,不僅要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技能”[1]。教材是一門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是教師組織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包括學生用書、教師用書、練習冊、CD等,教師加強對教材的分析與建設,是提升自身素質和實現教學目標最優(yōu)化的關鍵一環(huán)。
目前大多數高職公共英語教材特點不夠鮮明與突出,一些知識點與中學階段重復,內容多為日常生活及文化類題材,與學生所學專業(yè)及未來工作關聯性不大,無法體現工學結合、過程導向和職業(yè)導向的思想,教材的內容與實用性不符合高職教學的需求,同時也存在與專業(yè)英語教材脫節(jié)等問題,以教材為載體,在教學目標、內容、手段上與職業(yè)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趨勢相一致,開發(fā)基于學科門類的應用型高職公共英語教材勢在必行。
一、高職公共英語教材建設的現狀及問題、解決對策
(一)高職公共英語教材建設的現狀及問題
(1)教材定位不夠清晰,教學目的不明確。2010年教育部頒發(fā)的《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為目標,側重職場環(huán)境語言交際能力培養(yǎng),使學生逐步提高用英語進行交流與溝通的能力?!盵2]許多出版社聯合各高校開發(fā)了各類高職教材,可是編寫的教材從內容、結構、方法等方面都無法與課程教學目標相適應,教材形式依然是傳統中學教材延伸或大學教材的壓縮,真正適合教學的高質量的教材十分罕見,教材定位仍然是為考級服務而不是注重實用。幾乎沒有涉及學生所學專業(yè)及與未來職業(yè)相關的內容,無助于專業(yè)的學習和對畢業(yè)以后崗位工作的需要。
(2)教材內容偏離教學要求,實用性不強?,F有的高職公共英語教材內容多以文化類、日常生活類的知識為主,沒有體現高職英語教學要求中提及的“行業(yè)英語”“未來就業(yè)的行業(yè)及崗位群需要”“教、學、做一體化”的具體內容,偏離了實際的教學要求。
(3)教材體系結構失衡,手段傳統。高職公共英語教材知識結構體系中既要滿足基礎性又要注重應用性,受制于學時與篇幅制約,往往會出現厚此薄彼的結構失衡現象,更偏重于對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訓練,而且最關鍵的是不能較好地將所學的技能用到實處。雖然很多英語課告別了普通教室和錄音機時代,使用了多媒體等技術教學,但是,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是比較傳統的,照本宣科的現象比較普遍,教學步驟一般為讀單詞、念文章、翻譯、做題,期間也會有師生的少量互動,受制于教材模塊不合理與教師缺乏創(chuàng)造性,課堂教學效果不佳。
(二)解決對策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對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所作出調整的外在體現,擔負著實現教學目標的重任。既然現行的教材不能完全滿足教學目的,便需要進行反思、行動,促使開發(fā)好的教材出來”[3],根據學生的基礎,開發(fā)難度適中的教材,聯系學生學科門類和職業(yè)需要,開發(fā)適用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教材。
具體對策:一是嚴把質量關,教材編寫應是教師長期教學、科研與社會實踐的結晶,而不是為了職稱晉級而抄襲的偽成果;二是基于學科門類開發(fā)應用型教材,提高教材的實用性;三是合理設計教材內容,做到知識結構體系與教學目標相一致,豐富教學手段,有利于教學實施。
二、基于學科門類的高職公共英語應用型教材開發(fā)策略
(一)教材開發(fā)原則與要求
(1)教材開發(fā)應加大與行業(yè)企業(yè)的合作,設置滿足崗位群需要的內容與資源,體現教、學、做于一體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
(2)“教材編寫應突出職業(yè)場景、循序漸進和寓教于樂,既考慮社會需求也要兼顧學生基礎差異”[4]。
(3)教材開發(fā)應融入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做到素材豐富、呈現方式多樣、思考與互動結合。
(4)教師素質與能力是教材開發(fā)質量的標桿,教師應加強現代化教學技術的學習與運用,加大與社會的聯系,走雙師型道路,以適應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考慮校企聯合開發(fā)教材或校本教材。
(二)教材建設策略
(1)按學科門類開發(fā)高職公共英語系列教材。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與教育部2011年3月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yǎng)學科目錄》規(guī)定,當前我國共有經濟學、管理學、工學等13個學科門類。根據對廣東省一般的綜合性高職院校專業(yè)設置的統計,主要開設工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文學五大類專業(yè),因此,公共英語教材可以細分為這樣五大類,組織教材建設小組,進行開發(fā)建設,形成系列教材,這樣既能培養(yǎng)高職學生英語基礎,又能解決不同專業(yè)大類學生英語職業(yè)能力的需求差異,滿足英語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2)系列教材應用性體現。依據教育部教育司2010年頒布的《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的精神,在教材開發(fā)建設過程中貫徹執(zhí)行“以應用為目的,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把能力作為教材設計的出發(fā)點,按照知識、技能、實際應用等為主線設計教材,強調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增加適用性的內容,合理的設計安排職業(yè)崗位所需知識類型和能力結構”[5]。
(3)教材細節(jié)的確定與實施。組成由行業(yè)專家、企業(yè)一線從業(yè)者、專業(yè)教師和公共英語教師構成的教材建設小組,共同制定教材的教學目的、內容選材、教學方法、學習方法、課時量等細節(jié)內容,花大精力收集真實的工作任務和語言材料,撰寫文章、設計問題,因為材料的選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導性,當然也要聯系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教材可以采取上下冊的形式,分兩個學期使用,第一學期用上冊,主要傳授基于專業(yè)崗位群所需的日常交際知識,第二學期用下冊,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譯等多種能力完成典型工作任務。并注意對教材內容的不斷更新,體現行業(yè)發(fā)展的新業(yè)態(tài),增添對新產品、新服務的內容,刪減淘汰的、過時的內容。
(4)教材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方式。注重對學生交際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現在很多的教材只重視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能力訓練,不重視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無法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激發(fā)不起學習的動力和成就感,應加大對學生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視覺與記憶能力、自學與實踐能力的訓練?!敖滩男枰獮橛⒄Z學習創(chuàng)建情境,讓學生對未來新知識感興趣,心甘情愿地將學到的新知識與他們已有的知識相聯系,實現認知結構的轉移,確保學生有意義的學習[3]?!?另外,教材還必須方便學生自學,起到示范作用。
(5)教材對任課教師的要求。錘煉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能夠駕馭基于學科門類的應用型公共英語系列教材,出色完成教學任務,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這對習慣了講授傳統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zhàn),不再像過去那樣,無論面對什么班級都使用同樣的教材、講述同樣的內容、布置同樣的任務,當然,這也需要學校給予這些老師鍛煉的機會和提高的過程,從長遠來看,這樣的改變與提升是有價值的,對教師、學生、用人單位等都有益處。
(6)如果一些高職院校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無法一步到位開發(fā)出基于學科門類的應用型公共英語系列教材,那么還存在著一種過渡的辦法,基于這個改革思想先組織教師自編講義,通過不斷更新完善,待條件成熟再分類建設、逐步開發(fā)成教材。在推廣的過程中,也可以采取先行先試的做法,檢驗教學效果,然后再全面鋪開。
(7)由于是按照學科大類編寫的教材,內容可能橫跨幾個專業(yè),而且要注意做好平衡,對于學生來講,拿到這樣的教材學習,不僅僅獲取了與本專業(yè)相關的英語知識和應用技能,而且還學習了解了其他相近專業(yè)的知識與能力,相當于同時選修了幾門課程,信息量大。當然,在教學內容的深度方面也要把握好,不易太深太難,不然學生接受起來有難度。例如,經濟學學科大類的公共英語教材,涵蓋經濟、金融、財政、保險、國際貿易、統計等專業(yè),在教材內容選取上要注意寬度和深度。
(8)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高考分數普遍較低,沒有經過公共英語的訓練,沒有系統專業(yè)理論知識學習與支撐,且專業(yè)英語教材中的文章大部分是國外的素材,這樣的話對于學生來說,專業(yè)英語教材的學習難度較公共英語教材會更大,需要有先修課程做基礎,因此應注意課程的開設順序,做好公共英語與專業(yè)英語的銜接。[6]
三、結語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一帶一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發(fā)展戰(zhàn)略的提出,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格局提出了更大要求,英語交際能力是提高學生核心職業(yè)能力的方法和手段之一?!肮灿⒄Z既是一門構建知識結構的基礎課,同時也應是一門培養(yǎng)語言應用能力、訓練職業(yè)能力的實踐課。公共英語教材在編排上不僅要強調將結構知識、功能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呈現給學生,更要提供訓練英語交流技能的項目型或任務型實踐材料。[7]”
“作為一種交際工具,英語能力只有在特定的職場環(huán)境下,才能發(fā)揮其使用價值的最大化。而且,不同專業(yè)學生對于英語應用能力的需求側重點不同,英語教學內容也應因他們職業(yè)領域中的具體內容而不盡相同”[8]。鑒于現行的公共英語教材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建設基于學科門類的應用型英語系列叢書,就顯得特別重要和必要。
參考文獻:
[1]葛中明.新形勢下高職公共英語教材現狀分析與對策[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2]教育部教育司.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60f3a2d5240c844769eaee98.html,2015-8-20.
[3]馬羽赫.高職公共英語“任務型”教材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4.
[4]黃玉君.高職英語口語教材編寫芻議[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1(5):74-76.
[5]吳海若.高職院校能力本位課程的教材設計研究[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yè)教育版),2006(5):107-108.
[6]李紅.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與專業(yè)教育的銜接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2(12):169-171.
[7]許多,徐層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高職英語教材建設探索[J].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9):26-31.
[8]劉黛林.高職高專外語教育發(fā)展報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