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帆
辛棄疾(1140—1207年),一個能在文學的領(lǐng)域橫掃六合的詞中之龍,一個能于萬人軍中氣吞如虎的人中之杰,上蒼幾千年才能造出一個這樣鋼錚錚的硬漢!打開屬于他的詞章,我進入那個風雨如晦的時代,在一片刀光劍影中,對他傾慕不已。
然而,這么一個英雄,曾在《永遇樂·烈日秋霜》一詞中自我嘲諷:
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
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
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
艱辛、悲辛、辛酸、辛苦、辛辣——可謂五味雜陳。這也是詞人一生的寫照:他在魂里夢里想念他的金戈鐵馬,歷史卻只留下他遠望長安的呼喊、欄桿拍遍的絕望、秋日登危樓的熱淚、壯志終難籌的悲憤。
正可謂:辛字縱一生,脈脈此情誰與訴?
俠客少年:金戈鐵馬、氣吞山河
辛棄疾是山東濟南人,關(guān)東大漢以爽朗著稱,自古出硬錚錚的鐵漢。辛棄疾自小由爺爺辛贊帶大,愛國的種子從那時就開始播下了。
21歲的他壯如鐵塔、血氣方剛,單槍匹馬組織一支2000人的軍隊參與耿京的抗金起義軍。然而,叛賊張安國趁他和南宋朝廷談判交接之際,殺了耿京,投靠了金人。辛棄疾聞之,義憤填膺,率50名壯士襲擊五萬人金營,活捉叛徒張安國,全身而退。這一段傳奇叫作“萬人軍中取敵人首級如囊中探物”!
一時,“壯聲英慨,懦士為之興起,圣天子一見三嘆息”。
歷史讀至此,怎能不讓人拍案擊節(jié),熱血翻涌!
藝高人膽大,英雄出少年。
從此我知道了,不是所有的俠客夢都是書生紙上談兵??傆心敲匆粋€男人用文韜武略撐起了他的夢想。
從此我再讀起“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知道了那是刀尖刀刃上滾過的文字,字字句句都抒寫著曾經(jīng)的傳奇!
尷尬壯年:仕途蹇澀、起落不定
南渡之后,辛棄疾來到杏花春雨江南。
從亂世的顛沛流離中撿得一條性命,看到江南的好風景是很容易沉醉其中的?!芭L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保稚额}臨安邸》)放浪形骸、享樂至上,這是亂世中一種常見的生存模式?!吧瓴粷M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生年不滿百》)正因為朝不保夕,正因為孤單飄零,才要把每一刻活著的光陰都完完全全地揮霍掉。李煜、謝靈運可不都是這樣度過的嗎?
亂世中還有一種選擇就是隱居山林,獨善其身。天下有道,則現(xiàn);天下無道,則隱。像陶淵明、張岱在東籬下采菊,在湖心亭賞雪。
但是辛棄疾偏不。他是一個戰(zhàn)士,戰(zhàn)士的使命就是醉臥沙場、血濺戰(zhàn)袍、馬革裹尸、榮耀而歸。在國家民族的危亡時刻,他做不來偷安享樂之事,更無法用醉生夢死來麻醉自己,他固執(zhí)得像沙場上最后一個士兵,至死回望著故鄉(xiāng)的方向,讓回歸的夢充斥著自己的一生。這讓后世多少在民族危亡的邊緣依然躲在書齋里寫著花邊文學粉飾太平的文人們汗顏??!
他是有著凌云壯志、雄才大略的。
辛棄疾不是那種只會紙上談兵的書生,而是一個真正能夠“致君堯舜上”的政治家。我翻遍史書想之又想,能夠馳騁沙場做將軍、能夠廟堂之上做宰相、能夠退避江湖寫文章,又都能做得響當當?shù)囊仓挥行翖壖埠头吨傺投硕选?/p>
他的《美芹十論》,洋洋灑灑十萬字,句句都是濟世良方,在充國力、策反攻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措施。
他任滁州子州,寬民賦、招流散、議屯田、興教育,僅僅半年,當?shù)亍盎穆畾狻币幌炊铡?/p>
他在湖南帥任,創(chuàng)辦“飛虎軍”,軍成,雄鎮(zhèn)江南。
但是,南歸的辛棄疾始終沒有得到朝廷信任?;实蹖λ麜r用時棄,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在出世和用世之間煎熬是辛棄疾為官二十年的真實寫照。國有難,則被用;稍有政績,便被棄。當人生總是“被”字句而不是主動狀態(tài)時,英雄的悲哀莫甚于此。
他憑借詩詞對人生進行了突圍。他抒寫自己的悲憤傷感,表達自己的政治失意。在《摸魚兒·暮春》一首詞中,他說:“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近人梁啟超稱贊此詞道:“回腸蕩氣,至于此極。前無古人,后無來者?!?/p>
閑居江陰:烈士壯年、雄心不已
辛棄疾從42歲起,便閑居江西上饒家中。以后20余年的人生,除了兩三年間被征用不久又被罷免外,基本是閑人一個。
42歲,是一個男人金子般的光陰。時光、閱歷已經(jīng)把他打磨得如玉般光潤。這個年齡的男人放到哪里都好用。但是,你若閑置他,他也只有苦悶度日。
一旦閑下來,就該思考一下這些年總不被重用的原因了。諸多文學史上歸之為他是南歸人的身份,我姑且從人性的角度推論一下:他是不是太愛國、太認真、太執(zhí)著、太敬業(yè)了?若是單純?nèi)蝿谌卧剐睦锖爸翱喔煽喔稍倏喔伞?,做一個沉默拉地的老黃牛倒也罷了。他又上書、又多事、又抗金、又嘮叨!這不明擺著高聲叫囂自己的能,別人的無能嗎?叫別人情何以堪?
不管怎么說,辛棄疾的人生舞臺從廟堂之高陡然變成了江湖之遠。命運之神伸出他那雙翻云覆雨的手,把辛棄疾的人生定格在文墨宣紙之上,把他的滿腔熱血燃燒在長短句里,把他的金戈鐵馬變成了紙上江湖。
于是,青山綠水,荷花千頃,賦閑帶湖的辛棄疾侶魚蝦,友麋鹿,朝飲餐露,暮食菊英。他長醉、喂魚、種花,看似逍遙,實則郁壘疊疊。
這不是辛棄疾的人生啊,他的人生本來應(yīng)該是馳騁沙場,是血染的風采,他的人生夢想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如今卻被擱置于此,他像屈原一樣質(zhì)問蒼天,像陸放翁一樣淚灑宣紙,他把欄桿拍遍,帶湖的水依然悠悠,無法帶走他濃得化不開的愁!
他真的愁,“近來愁似天來大”“晚日寒鴉一片愁”“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這大愁、這大恨、這悲憤、這憂患哪里是用筆墨在抒寫,分明點點滴滴都是壯士的淚啊。讀辛詞,透過詞里行間,你能感受到的是孤獨的靈魂,高尚的靈魂!
以武起事,此時卻只能以文為業(yè),閑居的日日夜夜里,辛棄疾如海濤般孤寂的情感排山倒海而來,晝晝夜夜,無休無止。
坦蕩一生:有愛、有趣、有情懷
少年時讀過辛棄疾的一首《西江月·遣興》: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那時,我便覺得辛棄疾這個老兒可愛極了。自己醉了不算,還問一棵松樹:我醉得怎么樣???風一吹,松樹動了,便覺得人家要來扶自己,跌跌撞撞趔趔趄趄地推著松樹說:一邊去吧!畫面感太強了,以至于我每遇愛酒之人,便覺得是有趣可愛的人,可信可交。
讀稼軒老兒的文章多了,便發(fā)現(xiàn)這個從沙場上流血流汗的鐵漢可不是板著臉耍威風的辛大人,也不是黑臉蠻干的李逵,相反,他是一個敏感多情、有著赤子情懷的坦蕩之人。
他愛自然?!耙凰梢恢裾媾笥眩进B山花好弟兄?!薄拔乙娗嗌蕉鄫趁模锨嗌揭娢覒?yīng)如是?!薄懊髟聞e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薄懊╅艿托。锨嗲嗖??!彼褚粋€老農(nóng)一樣來到田間,“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些充滿著泥土芬芳的句子都走入了他的詞中。一個男人,能敏感地感受到風霜雪雨,能與萬事萬物為好友,你說他沒有熱愛生活的情思我是不會相信的。
他愛孩子?!按髢轰z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太有生活場景了,可以看出來,辛棄疾最愛這個溪頭臥剝蓮蓬的無賴小兒,他在白發(fā)染霜鬢的暮年看著臥倒的小兒,眉間心上都是滿滿的幸福。這個可愛的老頑童一定是孩兒們的好玩伴。
他以赤誠之心待友。文壇上流傳過鵝湖相會的佳話。話說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大雪紛飛,愛國豪士陳亮策馬飛奔拜訪辛棄疾。其后,辛棄疾與其在鵝湖對窗外風雪,飲酒作詞,高歌狂嘯,足足聊了十天方分別。沒料,在陳亮走的第二天,辛棄疾想想話還沒聊完,就踏雪追陳亮,最后雪深路滑,實在追不上了,辛棄疾好生悔恨,獨自在酒家喝了一通悶酒,把滿腔愁緒化為《賀新郎》中的情懷:“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丛囀?,補天裂。”想那陳亮能得如稼軒一般至情至性之知己,足矣!
辛棄疾這樣的人,無論放在什么位置上都能以人格征服他人的。他入世,能建立起一番奇?zhèn)スI(yè);他出世,能為家人朋友遮起一片天。他坦坦蕩蕩、風趣幽默、有情懷有擔當。
詞文傳千古,人格耀古今
閑居20年后,64歲的辛棄疾又被主戰(zhàn)派啟用。“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暮年的辛棄疾依然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從南歸那一年22歲,到64歲再次被啟用,真是“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就在辛棄疾準備施展宏才大略時,又被朝廷借故調(diào)離,辛棄疾帶著滿腔憂憤回到鄉(xiāng)里。又過了兩年,歷史上這位千載難遇的英雄豪杰在幽憤中辭世。臨終死前,大聲喊:“殺賊!殺賊!”
英雄就這樣落寞地離開了。
辛棄疾的一生,俠骨柔腸,文武雙全。
他的豪放詞是英雄史詩,金戈鐵馬,氣吞山河,不必多敘;他的婉約詞亦曲折委婉,蕩氣回腸。著名婉約詞作《青玉案·元夕》(如“夢里尋她千百度”)打動了多少讀者的心?
然而,我最欣賞的是辛棄疾身上所具備的中國文人所欠缺的東西。
你若看看畫師們畫的詩人的肖像,大都是瘦、愁苦,像煢煢孑立在湘江湖畔的屈原,像窮年憂黎元的杜甫,像細雨騎驢入劍門的陸游……這就是中國詩人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愁、苦、病、憂……好不容易出了一個豐腴一點的李白,還把他畫成脫離了凡夫俗子的神話里的仙人。能陽剛一些嗎?能不那么窮苦嗎?能幽默可愛點嗎?
辛棄疾大概是中國詩人中最陽剛最健康的了。他的詩句飽蘸過鮮血,英雄的氣血流過文字,便一下子在格局氣勢上超越出來。
其實,中國古代不缺少鐵肩擔道義的人文情懷。從范仲淹到文天祥、從孟子到林則徐,無一不是以道抗勢,無一不是中國的脊梁。
但還是會有許多文人一到人生關(guān)鍵選擇時刻,就從儒家的教徒變成道家的擁護者了。他們追求遠離塵世的田園生活,追求紅袖添香夜讀書,追求恬淡平和與世無爭。
反觀辛棄疾,一生從未逃避過。無論有多少的懷才不遇、多少的壯志難酬,他都實實在在地生活了一次,他都無愧內(nèi)心地為時代、為國家、為黎民、為自己憂慮過,這種活著,有擔當意識、有責任感、與生活緊緊地擁抱過,而不是深深的隔膜。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庇⑿鄣墓I(yè)已經(jīng)漸漸遠去,從金戈鐵馬到紙上江湖,辛棄疾的人生經(jīng)過了火的淬燒、冰的洗禮,在悠悠蒼天沉沉大地之間,永遠回蕩著英雄不滅的精魂!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新安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