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銘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tǒng)計等研究方法,從初中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校內體育鍛煉開展情況、課外體育運動開展情況等方面,對鞍山城鄉(xiāng)12所中學初中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為更好的了解和開展鞍山市城鄉(xiāng)初中生體育鍛煉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鞍山市城鄉(xiāng);初中生;體育鍛煉
1.前言
據第5次全國中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報告顯示,20多年來我國中學生體質在持續(xù)下降,中學生健康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為了改善廣大中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07年發(fā)布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意見指出:"要廣泛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鼓勵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形成青少年體育鍛煉的熱潮","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參加三次課外體育鍛煉"。這充分顯示了黨和國家對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重視程度。但從目前看,開展情況不是很理想,大部分初中生參與體育鍛煉僅僅通過學校的體育課和大課間,而一些學校的體育課和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也僅僅是一些形式,并沒有真正鍛煉身體的實際意義,至于課外參加體育鍛煉的初中生更是個例。本通過調查鞍山市城鄉(xiāng)初中生參與體育鍛煉情況,分析影響開展的因素,為更好的開展城區(qū)初中生體育鍛煉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
2.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鞍山市海城市、臺安縣、岫巖縣和千山區(qū)12所中學1189名初中生,其中男628人,女生561人。
2.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tǒng)計法、邏輯分析法等。
3.結果與分析
3.1鞍山市初中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
3.1.1初中生對體育鍛煉的認知
3.1.1.1初中生對體育鍛煉的喜愛程度
對一種事物的喜愛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參與者在沒有任何特殊外力的情況下,參與該事物的主觀能動性。中可以看到,僅有23%的初中生選擇了不喜歡,說明初中生對體育鍛煉還是有一定的興趣;這對體育鍛煉的開展起到一定的主觀作用。而男生選擇非常喜歡和喜歡78%的比例高于女生,這與男女生的性格和生理的差異性有一定關系
3.1.1.2初中生對體育鍛煉必要性
通過調查分析,學生對體育鍛煉主觀上持積極的態(tài)度,愿意參加體育鍛煉,掌握一定的體育專業(yè)知識和運動技能。95%同學選擇體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認為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身體素質,緩解一定的學習壓力和疲勞,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75%學生渴望在體育鍛煉中接受專業(yè)的指導,學到一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
3.1.2初中生參與體育鍛煉動機
參與體育鍛煉動機是推動初中生參與體育鍛煉內在力量。訓練動機的不同,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初中生參與體育鍛煉積極性。合理的、有意思的動機能夠潛移默化的激勵或鼓舞初中生參與體育鍛煉。選擇增強體質、興趣愛好這說明初中生能夠認識到體育鍛煉的作用和意思,但“應付考試”這一選項男女生仍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女生比例明顯高于男生,選這一項的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qū),很難把體育鍛煉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3.1.3初中生參與體育鍛煉時間(每周運動次數、每次運動時間)
每周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能夠反映出體育鍛煉在學生生活中所占的位置;每次鍛煉的時間和強度則反映出當次體育鍛煉是否到達了鍛煉目的。國家判斷體育人口的標準為:每周身體活動頻率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體活動時間30分鐘以上;《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guī)定: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男生中81%的學生每周鍛煉2次,3%的學生每周鍛煉0-1次,僅有15%的學生每周鍛煉在3次或以上。女生中77.1%的學生每周鍛煉2次,8%的學生每周鍛煉0-1次,僅有11%的學生每周鍛煉在3次或以上。男生中有20。2%每次鍛煉不到30分鐘,而女生這個比值要多出近男生一倍,鍛煉2次的同學基本通過學校體育課或大課間完成的。綜合上述數據,女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次數與相關要求相差甚遠,而男生的體育鍛煉情況也不是很樂觀。
3.1.4初中生參與體育鍛煉項目
調查顯示:籃球、足球、羽毛球是男生選擇前三位的項目,女生前三位是健美操、散步和跳繩。由此可見,男女生在喜愛運動項目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男生更喜歡有一定競技對抗類的項目,女生則更傾向于一些委婉、無對抗類的項目。
3.1.5初中生參與體育鍛煉形式
選擇學校的體育場館進行體育鍛煉所占比例最高45%,選擇公園、廣場、住宅小區(qū)進行鍛煉35%也占有一定比例,選擇一些收費的健身場館或俱樂部進行體育鍛煉10%比例明顯很低。從調查的結果分析,學校體育場館仍是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主要運動場所。因此,應對學校的體育運動場館和器材進行不斷的更新和完善,以保證初中生體育鍛煉的需求。而由于自身沒有經濟收入來源,是造成去收費場所進行體育鍛煉低的一個主要因素,其實,在初中生內心,他們還是渴望去那些收費的健身場館和俱樂部,因為那里有更好的健身條件選擇和朋友、同學一起的74%比例最大,這說明他們在體育鍛煉中喜歡結伴而行,大家在一起可以相互督促,共同享受體育鍛煉的樂趣。而選擇參與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的比例不高22%,這一現(xiàn)象值得深思,學校作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場所,而參與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的比例卻不高。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學校開展的體育活動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任務性;活動的內容不夠吸引初中生參與。
3.2鞍山市城鄉(xiāng)初中校內開展體育活動的情況
3.2.1學校開展體育鍛煉情況
調查了解:現(xiàn)階段初中體育課每周安排2學時,開課15周,共計30學時。而在這30學時中,還需要有一定比例的理論課;遇到天氣等特殊原因,還要進入到教室,不能進行體育鍛煉。在體育課教學上,由于場地、器材等因素,一些教學內容不能正常的實施。總之,各學校都設有體育課,但體育課培養(yǎng)學習體育鍛煉的技能,鍛煉學生身體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3.2.2課余體育開展情況
調查中了解到,學校除了正常的體育課外,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大課間”活動,每次活動時間20分鐘,基本有學生自由活動10分鐘和廣播體操10分鐘組成。要求全體學生都參與。但在實際中,由于場地、器材等硬件的有限,很難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形式,開展效果不夠理想,學生只能做一些簡單的體育活動,不能有效的激勵學生的體育興趣,甚至一些同學主觀上不想參加活動。個別學校也會開展一些課余體育訓練,但這項工作主要針對有體育特長的學生而并非全體學生。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鞍山市城鄉(xiāng)初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動機是非常積極和樂觀的,尤其男生要好于女生。
4.1.2鞍山市城鄉(xiāng)初中學每周參與體育鍛煉次數和時間還不夠,需要提高。
4.1.3鞍山市城鄉(xiāng)初中學生也會參與一些社會體育活動,但針對中學生的活動還應更全面更適合中學生身心發(fā)展。
4.2建議
4.2.1學校要提高對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重視程度,有效利于學校的體育活動,豐富活動內容,讓學生主動積極的投入到體育活動中。
4.2.2學校、家庭、社會三為一體的促進初中生體育鍛煉的開展和實現(xiàn)體育,為學校的體質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