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苗,張進順,盧致民,王 燕
(河北北方學院醫(yī)學檢驗學院病原生物學教研室,河北 張家口 075000)
臨床醫(yī)學專業(yè)人體寄生蟲學教學改革探討
——構建以器官為中心,以問題為引導的寄生蟲學教學體系
王春苗,張進順,盧致民,王 燕
(河北北方學院醫(yī)學檢驗學院病原生物學教研室,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目的 為了適應新的醫(yī)學教學模式的轉變和寄生蟲病防治的實際需要,構建以器官為中心,以問題為引導的寄生蟲教學體系。方法 設置對照班和試驗班,分別用傳統(tǒng)授課方式和以器官為中心引導的授課方式進行授課。結果 試驗班學生學習興趣濃,主動學習能力提高,成績與對照班相比差異有顯著性。結論 構建以器官為中心,以問題為引導的寄生蟲學教學體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從而促進教學。
人體寄生蟲學;教學;改革;問題導向
人體寄生蟲學是一門研究與人類健康相關的寄生蟲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規(guī)律、致病機制、實驗診斷、流行規(guī)律及防治措施的科學,是臨床醫(yī)學和預防醫(yī)學的一門基礎課程,又是聯(lián)系基礎與臨床的橋梁學科。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預防、控制和消滅寄生蟲病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為以后進入臨床打下堅實的基礎。
1.1 一般資料
河北北方學院2011級臨床醫(yī)學本科專業(yè)(簡稱11臨本)60人作為試驗班,按照“以器官為中心,以問題為引導的寄生蟲教學體系”進行授課。同時試驗設對照班,為同一年級學生,人數(shù)同樣為60,教學方法按照傳統(tǒng)方法授課。
1.2 教學方法
以消化道寄生蟲為例說明教學體系:
1.2.1 從消化道癥狀入手,引導學生思考
舉例:患者,女,37歲,山東農民。主訴頭暈、心慌、腹痛、黑便半年,加重3月。自1998-07月中旬腳癢,腳上出現(xiàn)許多小丘疹。曾在棉田赤腳干活。9月中旬開始腹痛,胃燒灼感,12月開始發(fā)現(xiàn)黑便逐漸加重成柏油狀,伴頭暈、眼花。診斷為:胃十二指腸潰瘍、消化道出血。經治療后未見好轉。1999-03月開始心慌,喜食花椒、干茶葉,生米、生豆等。
臨床上有那些疾病會引起以上的癥狀呢?腸炎?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可是除了消化道出現(xiàn)病變,還有頭暈、眼花?其實,這位患者患的是寄生蟲病——鉤蟲病。
上面只是舉出了一個例子,寄生在消化道的蟲體很多,引起的臨床癥狀也有差異,例如,患者出現(xiàn)腹痛、腹瀉甚或嘔吐、膿血便等癥狀,可能會與消化道哪些寄生蟲有關?出現(xiàn)腸炎、痢疾,可能會與那些蟲體有關?出現(xiàn)肛周瘙癢,直腸脫垂,又可能會與那些蟲體有關?各種寄生蟲寄生在消化道的什么部位:是黏膜中(多數(shù)原蟲)、還是腸腔中(多數(shù)蠕蟲);是胃(蠅蛆)、十二指腸(賈第蟲、鉤蟲)、小腸上段(蛔蟲、絳蟲)、回盲部(蟯蟲)、還是結腸(鞭蟲、溶組織內阿米巴)、直腸(鞭蟲、蟯蟲)等。
1.2.2 不同部位寄生蟲都引起哪些病理損害?
寄生在消化道上皮細胞中的隱孢子蟲,通常使小腸黏膜表面受損,腸絨毛萎縮,導致腹瀉;寄生在十二指腸的藍氏賈第鞭毛蟲和鉤蟲,可以吸附上皮細胞,嵌入微絨毛,引起腹瀉和吸收不良,鉤蟲還引起貧血,皮炎等;寄生在小腸中的布什姜片吸蟲、豬帶絳蟲、牛帶絳蟲、蛔蟲會引起腹痛、腹瀉、消化功能紊亂,甚至腸梗阻、腸穿孔等;寄生在結腸中的阿米巴、結腸小袋纖毛蟲、鞭蟲等,通常累及粘膜層,引起黏膜充血水腫、燒瓶樣潰瘍、腸炎、痢疾等。
1.2.3 從病理機制探討臨床表現(xiàn)
同樣是消化道寄生蟲,為什么出現(xiàn)的臨床癥狀不盡相同?每個蟲體的致病機理是有差異的,例如,典型的消化道寄生蟲蛔蟲,成蟲致病主要是由于寄生在腸腔引起腸黏膜損傷,以消化或半消化食物為食而引起營養(yǎng)不良,蟲體代謝產物等導致超敏反應,還有鉆孔習性引起并發(fā)癥。蛔蟲幼蟲在血液中移行及破壞肺組織造成損害從而引起咳嗽、哮喘、發(fā)燒等臨床癥狀。而豬帶絳蟲同樣寄生在小腸,則由于奪取營養(yǎng)會產生饑痛感,機械性損傷腸黏膜導致上腹或全腹部隱痛,化學性刺激引起腹疼、腹瀉,食欲亢進,消化不良等等。所以,致病機理不同,臨床表現(xiàn)也有差異。
1.2.4 如何取材、如何檢驗?
消化道寄生蟲,我們最常用的診斷方法就是病原學檢查中的糞便檢查,經典方法主要有生理鹽水直接涂片法、飽和鹽水浮聚法等。針對不同蟲種,分別可查什么時期,是蟲卵、成蟲,還是包囊、滋養(yǎng)體,我們選擇不同的方法。例如直接涂片法主要用于查原蟲的滋養(yǎng)體,蠕蟲的蟲卵等。若查原蟲包囊,則以一滴碘液代替生理鹽水。飽和鹽水浮聚法用以檢查鉤蟲卵效果最好。
1.2.5 流行概況
根據(jù)生活史很容易了解其流行概況,有些蟲體與自然因素有關,如溫度濕度限制了流行區(qū)域;有些蟲體與生產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有一定關系等等。
1.2.6 防治原則
作為一種生活常識,讓大家在生活中及時預防和治療。
按照以上教學方法教師精選典型蟲種重點介紹,如蛔蟲、鉤蟲、豬肉絳蟲、溶組織阿米巴。其它蟲體要求同學們列表總結,并在課上講解交流。這部分內容同樣是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內容,同學們需要按照以下提綱進行自學:蟲種;與致病、診斷、傳播有關的形態(tài)時期;生活史要點;主要致病機制與臨床表現(xiàn);主要檢驗方法。掌握基本知識后需要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及最近文獻,以對蟲體深入了解。
1.3 效果評價
學期結束時對試驗班和對照班實行統(tǒng)一命題、統(tǒng)一考試、統(tǒng)一閱卷,并對試驗班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相關指標制訂問卷調查表,采用無記名問卷調查方式,收集學生對整個教學改革過程的意見。
33.3%的同學認為該教學方法的總體效果很好,50%的同學認為較好,只有16.7%的同學認為效果一般;大多數(shù)同學(94%)認為此次改革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6%的同學認為一般;在回答該教學方法對提高本門課程的興趣有無幫助時?90%的同學認為有幫助,有10%的同學認為一般;在提問你認為該教學方法對自己利用學習資源(網(wǎng)絡、圖書館等)進行學習的能力有無提高時,大多數(shù)學生(98%)回答有較大的提高,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2%)認為一般;多數(shù)學生(92%)認為該教學方法能很好的拓展知識,少數(shù)認為(8%)一般;半數(shù)以上學生(79%)認為該方法對所學知識能牢固掌握,少數(shù)學生(19%)認為一般,也有2%的同學認為沒有掌握,這可能與每個學生的基礎或學習方式有關。在回答你認為該教學方法對自己以后的工作和學習是否有幫助時?幾乎全部學生(98%)認為有幫助,說明這種教學方法還是被大家認可的。統(tǒng)計試驗班和對照班的考核成績見表1。
表1 試驗班、對照班考核成績比較 n(%)
注:經Wilcoxon秩和檢驗,P<0.001,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目前在寄生蟲學學科發(fā)展和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導致醫(yī)學生對寄生蟲學的學習興趣不高,臨床醫(yī)生對寄生蟲病的認識越來越少,時常在臨床診斷中出現(xiàn)誤診??偨Y相關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學校對寄生蟲學重視程度不夠[1],目前,大多數(shù)醫(yī)學院校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的教學計劃均將本門課程列為考查課程,對其學時數(shù)多次進行壓縮。對于考查課程,大部分學校在學科建設方面投入相對不足,學生會認為本門課程不重要,平時不認真學,考試應付過關了事,最終結果是課時卻越來越少,學生越來越不重視。②寄生蟲學學科發(fā)展處于一種日漸衰微的趨勢,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雖然可感染人體的寄生蟲不少,但感染率多不高,重要致病的寄生蟲更少;二是多數(shù)寄生蟲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寄生蟲和寄生蟲病的重要性逐漸降低。寄生蟲學學科的獨立存在都成問題,使寄生蟲學科成為弱勢學科,致使一些學者對寄生蟲病認識上存在偏差。事實上,寄生蟲病仍然是人類健康的一大威脅,全球每年的死亡者中有33%死于傳染病與寄生蟲病,中國經過幾十年的寄生蟲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寄生蟲病仍是中國一個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2]。③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觀念滯后,培養(yǎng)目標不符合時代要求,課程管理強調統(tǒng)一,課程結構單一,學科體系相對封閉,課程內容存在難、繁、偏、舊的狀況,脫離學生經驗和社會實際;填鴨式教學沒有根本改變[3],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死記硬背;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shù),輕素質的現(xiàn)象仍然普遍存在。④教材問題,知識來源過于單一,陳舊,很多版本中都沒有新知識的注入,一門課程只用一本教材。在現(xiàn)代科技高速發(fā)展的社會,如何利用期刊文獻和網(wǎng)絡資源,將新知識充實到教學內容,值得引起重視。
面對這些問題,目前迫切解決的是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使學生掌握國內外寄生蟲學概況,并掌握若干重要的具體蟲種?掌握哪些蟲種?掌握到何種程度?如何變傳統(tǒng)的“教師”為“導師”,變傳統(tǒng)的“教學”為“導學”?給學生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指導?
針對中國的教育和學科本身的特點,我們之前那種機械式的傳播知識已經逐漸淘汰,現(xiàn)代高校教學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思考與創(chuàng)新能力。一門課程的講授學時雖然少,可是,學生課下卻要付出很多時間自學,到圖書館查資料,上網(wǎng)搜索最近成果,小組研究、探討等,所用時間甚至超過了課上的總教學時間。這樣做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終生學習的能力。
我們從器官系統(tǒng)的癥狀、問題入手[4],推進醫(yī)學基礎與臨床課程整合,實現(xiàn)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
老子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睂τ诩纳x學,可以理解為:多講幾個蟲子、少講幾個蟲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需要有關寄生蟲的知識時到哪里去找,對找到的知識如何分析綜合、去偽存真,即如何通過自身的學習獲取所需要的知識[5]。所以,受之以漁首先需要教育觀念的轉變。只有使學生具備不斷獲取新知識,擯棄過時的東西的能力,才能在診治寄生蟲病時做出最合理、最恰當?shù)奶幹谩?/p>
我們將醫(yī)德教育貫穿醫(yī)學教育全過程[6],職業(yè)道德的提升,對醫(yī)學生而言就是要提升關愛病人、尊重生命的職業(yè)操守。道德教育不能是簡單的說教,尤其是具體到各門專業(yè)課程。
結果顯示,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了查閱文獻的能力,經過交流,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實際的鍛煉,使他們產生滿足感和成功感。另外,教師由講轉變?yōu)閷7,8],學生成為主角,教師的大量工作從課堂的講授轉變成課前的教學情境設計和學生講課交流后的評價。教師要樹立學生為師的思想,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而且對現(xiàn)代技術運用熟練,教師和學生形成互幫互助的團體,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思路,共同促進教學。
[1]汲蕊,崔巍,郝榮霞.人體寄生蟲學教改初探[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08,6(8):967-968.
[2]朱慧慧,周長海,陳穎丹,等.全國人體重點寄生蟲病現(xiàn)狀調查SWOT分析[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5,10(33):377-381.
[3]林驊.把改革授課模式作為高校教改的突破口[N].天津教育報,2011,3:1-2.
[4]盤箐.病例教學法在《醫(yī)學寄生蟲學》教學中的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09,11:62.
[5]高麗麗,石志強.英國高校教學方法對我國高校教改的幾點啟示[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9(6):110-112.
[6]周玉杰,趙鐵夫,王煥英,等.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醫(yī)德修養(yǎng)教學模式的思考[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9(29):36-37.
[7]封金鵬.高校教改背景下教師角色轉換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3:185.
[8]胡樂寧.淺談高校教改形勢下對教師能力的培養(yǎng)[J].大學教育,2012,2(1):48-49.
[責任編輯:李薊龍 英文編輯:劉彥哲]
Reform on Human Parasitology Teaching in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WANG Chun-miao,ZHANG Jin-shun,LU Zhi-min,WANG Yan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Schoo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Objective To build the organ-centered and problem-guided teaching system of parasitology to adapt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 medical teaching mode and the need of parasit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thods Setting up the control class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class with the organ-centered teaching method.Results The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class had stronger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d active learning ability.The scores of control clas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class.ConclusionThe organ-centered and problem-guided teaching system of parasitology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
human parasitology;teaching;reform;problem-guided
王春苗(1984-),女,河北張家口人,講師,碩士。
R-4
C
10.3969/j.issn.1673-1492.2017.02.018
來稿日期: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