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莉
[摘要]中職生的數(shù)學基礎薄弱,他們只重視專業(yè)課的學習,然而,很多工科專業(yè)知識都是以數(shù)學為基礎的,中職數(shù)學教師必須探討有效的教學模式,提高中職數(shù)學教學質量,“少教多學”則是有效的教學模式之一。
[關鍵詞]中職數(shù)學
少教多學
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2-0054
美國心理學家加涅在信息加工理論中強調,教學的過程要根據(jù)學生的內部需要進行不同的信息加工,這個理論為構建“少教多學”模式提供了依據(jù),然而,大多數(shù)中職數(shù)學教師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沒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作為一名一線的中職數(shù)學教師,應深刻理解“少教多學”的含義,并且在教學實踐中加以運用。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愛因斯坦說:“把學生的熱情激發(fā)起來,學生就會把老師的傳授作為禮物來接受,”我們知道,中職生的數(shù)學基礎不好,因此,數(shù)學教師在課前應要求學生開展預習活動,這樣,學生在上課前已經大概了解要學習的內容,在課上就能更好地探究未知的內容,所以,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例如,在教學《空間直線》時,可要求學生在課前了解:①在平面幾何中,兩條直線會有怎樣的位置關系?②在平面幾何中,怎樣判斷兩條直線平行?學生通過預習,再來解決立體幾何中的問題就容易得多,他們不需要教師講太多,就輕松掌握了知識,因此,“少教多學”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讓學生在課前對所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組織學生開展小組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促使學生集思廣益、取長補短。
二、因材施教。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
我們知道,中職生的數(shù)學基礎普遍不好,因此,教師在踐行“少教多學”模式時,應針對學生之間的差異,實施因材施教,可把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不好的學生進行分組,制訂個性化教學方案,例如,在教學《直線與圓的方程》時,因為學生在初中時已經學過直線方程,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通過交流討論,學生了解了求直線時應設立點斜式或斜截式方程的簡單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學習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稍難的問題,最后,教師讓學生計算直線與圓的方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并沒有講太多,學生經過小組交流與討論,最后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三、先學后導。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啟發(fā)式教學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尤為重要,而先學后導是啟發(fā)式教學的創(chuàng)新,教師不再擔任主體角色,而是扮演一名引路人的角色,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以體現(xiàn),促進學生加快適應自主學習模式的步伐,在啟發(fā)式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內容,包括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溫習和對下一章節(jié)知識的預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仍然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主導作用,教師需要在學習的大方向上給予學生慷慨的指導,成為學生前進道路上的一盞明燈,而對于具體步驟,則要求學生自己去探索,例如,在教學《角的概念推廣》時,教師可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引導學生思考:當一個角旋轉起來時,360。還“夠用”嗎?學生自己去觀察旋轉著的動態(tài)角,立馬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類似物體,如轉動著的風車等,最終得出現(xiàn)實生活中的角常常會超過360。的局限范圍的結論。
四、練習討論。調整學習方法
每一位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是充滿求知欲的,不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差的學生,他們都是渴望了解未知事物的,只不過成績好的學生嘗到了成功的甜頭,所以將自己的求知欲表現(xiàn)得更外在了,而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因為經常受到失敗的打擊,所以總是把自己的求知欲隱藏出來,對于這種隱藏的求知欲,外人往往是無法察覺的,但是作為一名教師,萬萬不能忽視這一點,而是要講究方法,盡全力把每一位學生的求知欲都激發(fā)起來,要想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就要把握好時機,設計練習討論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糾正錯誤,例如,教師應多找一些典型的易錯題和難解題,安排幾名不同層次的學生代表在黑板上進行演示,并且要求他們對全班學生進行講解,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在學生代表講解完后,大家可以交流討論,這樣就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查漏補缺。
總之,數(shù)學教師應充分了解中職生的真實水平和具體情況,采用“少教多學”模式,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