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娜
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對癲癇患者睡眠模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秦娜
目的:探討經顱磁刺激治療對癲癇患者睡眠模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收集32例局灶性癲癇患者,均進行每天2 g左乙拉西坦治療。磁刺激治療前,采用多導睡眠圖對患者進行整晚的睡眠監(jiān)測,對患者采用成年癲癇患者生活質量問卷-31-P(QOLIE-31)進行生活質量的評估。而后,對患者進行一個療程(10 d)的低頻的經顱磁刺激治療。一個療程結束后,對患者再次進行多導睡眠監(jiān)測,并進行生活質量評估。結果:經顱低頻的磁刺激治療可明顯增加患者睡眠效率,包括延長睡眠時間,減少入睡時間及睡眠中覺醒次數(shù),夜間癇樣放電次數(shù)明顯減少。QOLIE-31 問卷結果顯示,患者自我感知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結論:經顱低頻重復電磁刺激能提高癲癇患者睡眠質量,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癲癇;經顱磁刺激;多導睡眠圖
癲癇是一種反復發(fā)作的抽搐和/或痙攣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在發(fā)達國家其發(fā)病率為 0.3%~0.4%,而在發(fā)展中國家達 5.7%。這種疾病在全世界影響近5 000萬患者,其中30%的患者對傳統(tǒng)藥物治療反應差[1]。癲癇發(fā)生的病理生理機制是由于細胞膜的極性改變引起周期性的大腦皮質的異常興奮狀態(tài),導致神經元網的高度同步化異常放電。這種異常觸發(fā)的神經元的異常興奮,引起部分或廣泛性的擴布從而引起相應的臨床癥狀。
經顱磁刺激是一種新發(fā)現(xiàn)的非侵襲性的治療技術,運用于治療一些神經系統(tǒng)疾病[2]。重復經顱磁刺激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高頻刺激(>5 Hz);另一種是低頻刺激(≤1 Hz)[3]。一些神經精神疾病已開始采用低頻磁刺激治療,這些疾病常涉及神經元的過度興奮狀態(tài)。在治療抑郁、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強迫癥、躁狂、精神分裂癥、帕金森、肌張力障礙及多發(fā)性硬化等病中取得積極的效果[4-7]。此外,采用經顱磁刺激治療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及重癥抑郁,改善了癥狀和睡眠模式[8]。國外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對失眠患者行多導睡眠圖監(jiān)測及低頻經顱磁刺激治療,發(fā)現(xiàn)治 療 10 d 后 患 者的異常 腦 電 圖 減 少 ,睡 眠 改 善[9]。本研究采用經顱低頻重復磁刺激治療癲癇患者,觀察其對患者睡眠模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于我科就診的局灶性癲癇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齡(32± 12.5)歲。納入標準:腦電圖有癇樣放電異常;發(fā)作具有短暫性、重復性、刻板性的特點;年齡18~50歲;均每日 2 g 左乙拉西坦片進行治療。排除標準:有精神疾?。话d癇以外的神經疾病及睡眠障礙患者;吸毒;不受控制的癲癇發(fā)作。本研究按我國“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guī)范”及國際醫(yī)學科學組織委員會(CIOMS)的“人體生物醫(yī)學研究國際倫理指南”對人體生物醫(yī)學研究的倫理和科學標準進行。所有受試者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經顱低頻重復磁刺激治療 所有患者在正式進入研究前均經過標準化的為期3月的藥物治療(左乙拉西坦 1 g,q12 h)。磁刺激治療前,采用癲癇患者生活質量問卷-31-P(Quality of Life in Epilepsy Inventory,QOLIE-31)問卷對所有患者進行生活質量調查,且行多導睡眠監(jiān)測(購于美國 Neurotronics公司)。經顱低頻重復磁刺激(購于英國 Magstim 公司)治療:患者安靜平臥,采用 1 Hz,刺激 10 s,間隔5 s,重復 100 次,持續(xù) 25 min,總共刺激 1 000 次。每例患者接受磁刺激治療的時間在早上7點,持續(xù)10 d。根據(jù)腦電圖選擇刺激區(qū)域[10]:刺激左側大腦半球15例,刺激顳葉15例,刺激頭頂部2例。治療結束后 24~72 h,對患者再次進行 QOLIE-31 問卷調查及多導睡眠監(jiān)測。兩次多導睡眠監(jiān)測的時間在2~4周(根據(jù)治療時間前后而定,治療前一次為期1周,治療后1周)。
1.2.2 QOLIE-31 問卷評估及 多 導 睡 眠 監(jiān) 測 QOLIE-31 問卷[11]包含 7 個方面共 31 個項目:發(fā)作擔憂、感情幸福、精力/疲勞、認知功能、藥物副作用、工作-駕駛-社會限制、感知悲痛和總的健康。將問卷結果按比例轉換成0~100分的評分,得分越低生活質量越差。得分≤40分為生活質量較差,41~60分生活質量尚可,≥61 分為生活質量很好[11]。使用 10-20 的國際標準設置的電極監(jiān)測患者整夜的腦電圖活動和癲癇異常放電情況。同時,對患者眼動圖、肌電圖、心電圖、鼻頰氣流、胸腹起伏、氧飽和度及身體狀況進行相應的記錄。計數(shù)癇樣放電次數(shù)。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 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受試者癇樣放電情況
所有患者在行經顱磁刺激治療期間未出現(xiàn)癲癇發(fā)作。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患者的夜間癇樣放電次數(shù)[(20.5±4.6)次/夜]較前[(40.8±5.2)次/夜]明顯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患者發(fā)作的頻率平均為 14.2 次/月,治療后發(fā)作頻率降至6.7 次/月。
2.2 經顱磁刺激治療對患者睡眠模式[12]的影響
經顱磁刺激治療后,患者睡眠總時間增加,接近正常人的睡眠時間,睡眠潛伏期縮短,覺醒次數(shù)明顯減少,夜間覺醒時間及覺醒后入睡時間明顯縮短,見表1。多導睡眠監(jiān)測結果提示,患者淺睡眠及快動眼相時間與治療前無明顯差異,患者總睡眠時間雖有所增加,但各階段變化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1。
表1 多導睡眠監(jiān)測患者治療前后睡眠情況(±s)
表1 多導睡眠監(jiān)測患者治療前后睡眠情況(±s)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P值總睡眠時間/min 312±15 438±18<0.05覺醒總時間/min 174±17 54±12<0.05睡眠潛伏期/min 55.4±12.5 10.6±8.4<0.05睡眠效率/% 64.2±10.8 89.0±12.8<0.05開始入睡后醒來的時間/min 118.6±12.4 43.4±8.8<0.05
圖1 磁刺激治療前后睡眠各階段比例情況
2.3 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前,患者的 QOLIE-31 評分為(29.5±8.5)分,治療后增至(65.4±9.8)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問卷中的 7 項均有所提高,有顯著性差異(P<0.001),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 QOLIE-31 評分比較(分,±s)
表2 治療前后 QOLIE-31 評分比較(分,±s)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P值發(fā)作擔憂6.2±2.4 10.8±2.0<0.001總的健康2.2±1.8 6.4±2.6<0.001感情幸福1.8±1.2 5.6±2.0<0.001精力/疲勞1.6±0.9 6.0±1.9<0.001認知能力1.6±0.8 5.9±1.0<0.001藥物副作用6.2±1.6 13.2±2.2<0.001工作-駕駛-社會限制7.5±1.4 16.8±1.8<0.001
癲癇為一種神經系統(tǒng)常見病,因神經元異常放電部位的不同,可表現(xiàn)為感覺、運動、意識、精神、行為及自主神經等多個方面的異常。癲癇的反復發(fā)作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更影響患者在睡眠、社交、職業(yè)、求學、心理健康等多個方面的正常生活,很多患者因癲癇而產生嚴重的羞恥感,久而久之造成精神與性格的改變[1]。目前癲癇的治療仍以藥物[13]為主,包括 60 年代前合成的抗癲癇藥,其中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線抗癲癇藥。但有些發(fā)達國家,由于苯巴比妥、苯妥英鈉的一些副作用,已將其列入二線抗癲癇藥。新的抗癲癇藥如加巴噴丁、拉莫三嗪、氨已烯酸、托吡酯等,目前比較新的是左乙拉西坦片。單用左乙拉西坦能有效控制患者癲癇發(fā)作,但并不能改善患者可接受水平的自我感覺到的生活質量,且對患者睡眠效率的影響較小。因此,本研究采用經顱磁刺激結合左乙拉西坦治療癲癇患者,以期在改善患者癲癇發(fā)作同時能改善其睡眠及生活質量。
睡眠分為多個階段,正常人由于工作生活等壓力常會出現(xiàn)睡眠障礙。而疾病患者伴發(fā)睡眠障礙的發(fā)生率遠高于正常人。更讓人擔心的是,患者經常只關注原始疾病而忽略睡眠問題。有時,睡眠障礙是疾病癥候群的一部分[14],具體包括:失眠、嗜睡 、睡 眠 呼 吸 障 礙 、多 動 腿 綜 合 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周期性肢體運動障礙(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PLMD)、快速眼動行為障礙及發(fā)作性睡病。癲癇是一個伴有高睡眠障礙發(fā)生率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可能是由于其癲癇發(fā)作引起睡眠結構紊亂或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而產生副作用。有研究發(fā)現(xiàn)經顱磁刺激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失眠癥[9]。本研究結果同前期結果一致,經顱磁刺激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睡眠效率。對癲癇患者而言,經顱磁刺激治療增加了患者睡眠的總時間、減少了覺醒次數(shù)及覺醒時間、提高了患者睡眠效率。并且不依賴于某一特定睡眠階段的增加,治療前后睡眠階段比例無明顯差異,提示經顱磁刺激治療是一種更傾向于生理學上的對睡眠影響的治療手段。許多治療睡眠障礙的藥物傾向于激發(fā)某一特定睡眠階段 以 增 加 睡 眠 時 長 ,最 后 可 能 導 致 一 種 不 滿 意 的 睡 眠 期[15]。Cantello 等[16]研究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對耐藥性癲癇患者的影響,采用 0.3 Hz,總共 5 d 1 000 次刺激的治療,發(fā)現(xiàn)癲癇發(fā)作未出現(xiàn)顯著減少,但腦電圖癲癇樣異常明顯減少。Kamiskidis等[17]研究發(fā)現(xiàn),經顱磁刺激治療能有效抑制難治性額葉癲癇患者癇樣放電。目前認為睡眠參數(shù)的改善與患者自我感覺到的生活質量的改善緊密相關。但并不能確定兩者誰因誰果,誰前誰后,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本研究證實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可改善癲癇患者睡眠模式及自我感覺到的生活質量,但后續(xù)需進一步設立對照組進行研究。
[1] 晏玉奎,王莊 .影響癲癇患者預后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5,95:1196-1198.
[2] 符巍,李大齊,李清均,等.經顱磁刺激治療對精神分裂癥療效及社會功能的影響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4,4:399-400.
[3]Noohi S,Amirsalari S.History,Studies and Specific Uses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in Treating Epilepsy[J]. Iran J Child Neurol,2016,10:1-8.
[4] 陳靜,張長國,張紅波,等.高頻與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9:464-467.
[5] 王夢,潘小平.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重性抑郁障礙的研究進展[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4,40:562-565.
[6]Kedzior KK,Gierke L,Gellersen HM,et al.Cognitive functioning and deep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DTMS)in major psychiatric disorders:Asystematic review[J].J Psychiatr Res,2016,75:107-115.
[7]Ni Z,Chen R.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o understand pathophysiology and as potential treatment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J]. Transl Neurodegener,2015,4:22.
[8]Rosenberg PB,Mehndiratta RB,Mehndiratta YP,et al.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reatment of comorbi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major depression[J].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2, 14:270-276.
[9]Sánchez-Escandón O,Arana-Lechuga Y,Terán-Pérez G,et al.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mproves sleep parameters in patients affected with insomnia associated to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abnormalities[J].Neurosci Med,2014,5:72-77.
[10]Lefaucheur JP,André-Obadia N,Antal A,et al.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on the therapeutic use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J].Clin Neurophysiol,2014,125:2150-2206.
[11] 任曉琳,梁平,劉雪琴.癲癇患者生活質量量表-31(中文版)的翻譯及修訂[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3,20:99-101.
[12] ?n E,Turgut T,GülkesenA.Sleep Quality Is Related to Disease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A Polysomnographic Study[J]. J Clin Rheumatol,2016,22:248-252.
[13]Brodie MJ,Besag F,Ettinger AB,et al.Epilepsy,Antiepileptic Drugs, and Aggression:An Evidence-Based Review[J].Pharmacol Rev,2016,68: 563-602.
[14] 張永華 .睡眠障礙診斷標準及治療指南的解讀[C]//中醫(yī)對睡眠疾病的機理探討和辨證論治新進展,2015.
[15]Roth T.A physiologic basis for the evolution of pharmacotherapy for insomnia[J].J Clin Psychiatry,2007,68:13-18.
[16]Cantello R,Rossi S,Varrasi C,et al.Slow repetitive TMS for drug-resistant epilepsy:clinical and EEG findings of a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Epilepsia,2007,48:366-374.
[17]Kimiskidis VK,Kugiumtzis D,Papagiannopoulos S,et al.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modulates epileptiform discharges in patients with frontal lobe epilepsy:a preliminary EEG-TMS study[J].Int J Neural Syst,2013,23:1250035.
(本文編輯:王晶)
R741;R33;R338.63
ADOI10.16780/j.cnki.sjssgncj.2017.03.026
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神經內科西安 710032
2016-07-14
秦娜qinna198102@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