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海+倪娟
摘要:隨著我國建筑工程信息模擬的先進化,BIM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由于它具有在可視性、協(xié)調模擬等方面的優(yōu)勢,使得它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本文就基于BIM技術在工程管理的實踐進行研究。最后,借助實際案例分析了BIM技術在具體工程中的使用步驟以及注意事項,為BIM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Abstract: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simulation in China, BIM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and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in visibility, coordination simulation and other aspects,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e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is studied. Finally, through the actual case, it analyzes the steps of BIM technology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BIM.
關鍵詞:BIM技術;施工技術;工程管理
Key words: BIM technology;construction technology;project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TU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8-0038-03
0 引言
BIM技術(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指將建筑信息進行可視化與模擬化,在現代建筑工程及其他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該技術從最開始提出到現在,已經有30多年的發(fā)展時間。BIM技術最開始提出是為了建造一個描述建筑工程的系統(tǒng)[1]。BIM技術將二維圖紙,數據信息用精確的三維模型描述出來,在視覺上帶給人直觀的感受,提供了資源共享的平臺,相比于傳統(tǒng)的建筑工程來說在生產效率及其質量保障上面都得到了質的飛越,使建筑行業(yè)向信息化的方向邁了一大步。將BIM技術在可視化與模擬化等方面的優(yōu)勢,運用到工程管理上,這將會是今后的建筑發(fā)展方向。
1 BIM技術的介紹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稱作建筑信息模型。國外及國內關于BIM的定義仍然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綜合國內外的各個說法,我們可以得到關于BIM的三個基本特征如下:
①BIM中包括建筑物的各種物理信息(尺寸信息,空間信息,數量信息等),以及其他信息(所占空間,設備的使用,造價等),這些信息在BIM技術中用數字表示,如圖1。
②利用BIM技術能夠搭建一個信息共享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承包方,施工方,設計方等各個單位可以在上面?zhèn)鬟f共享信息,及時溝通。
③建筑工程的整個環(huán)節(jié),從模型的設計到具體的建筑施工及管理、建筑投放的使用,最后的廢除,都可以利用BIM技術來進行資源共享,作為各方決策的依據,如圖2。
2 BIM技術在工程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2.1 施工中的風險管理簡介
施工過程中的風險管理指的是,管理者對建筑項目各個階段中風險的了解、解析以及風險來臨時所采取的措施方案,這一系列管理活動被稱作風險管理[2]。管理者必須對這些風險進行連貫的管理,使得項目能夠順利地不間斷地進行。施工過程中的管理是連貫的,動態(tài)的,系統(tǒng)的,完整的管理活動。
2.2 傳統(tǒng)施工中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建筑項目越來越復雜,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不確定的因素也隨著上升,風險也在增多。傳統(tǒng)鋼結構施工中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下面幾點:
①風險管理的階段性。
可以將傳統(tǒng)的建筑項目管理理論分為幾個階段。所以,經過演變而來的風險管理理論也是分階段的,分析和決策的風險可能發(fā)生在每個階段。因此,這容易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忽視信息的交流與反饋。
②風險管理的低效性。
在現代的風險管理理論中,由于涉及到的專業(yè)知識與信息量巨大,在信息的傳達過程中,由于各方面的載體的屬性不一樣,就會出現遺漏與出錯。這極大地降低了風險管理的效率。
③風險管理中的增效作用。
在傳統(tǒng)的風險管理中,管理者們在乎的是單一因素的影響,而忽視了因素之間的相互關聯性。實際上,很多因素之間都會發(fā)生相互作用,管理中沒有對風險關聯性進行分析研究,將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
④風險管理的被動性。
在傳統(tǒng)風險管理中,風險管理是處在被動管理的層面上,很多管理者遇到風險后,都只是停留在自己的主觀意識上面,沒有考慮到其他因素帶來的影響,這將會帶來很多其他不在考慮范圍內的風險。管理者也并沒有考慮到更廣泛范圍內的風險因素,因此,項目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價值很難跟風險管理契合到一起,也就是說,傳統(tǒng)管理中的風險管理太過被動。
摘要:近年我們民辦高校的迅速發(fā)展,民辦高校內部審計卻沒有跟上學校發(fā)展的步伐,其職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本文擬對民辦高校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有針對地提出對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nternal audit has not kept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its functions have not been fully exploited.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rnal audit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關鍵詞:民辦高校;內部審計;問題;對策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ternal audit;problem;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8-0036-02
0 引言
民辦高校指的是由企業(yè)或者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舉辦的面向社會的高等學校。內部審計指的是由被審計單位內部的機構組織人員,對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經營活動的效率性等開展的評價活動。國家鼓勵發(fā)展民辦高校的目的是為了拓展教育融資渠道,進一步完善民辦高校運行體制,使之形成良性競爭。但從民辦高校近些年所暴露出的問題來看,任人唯親、內部管理混亂等問題比比皆是,與公辦高校相比,管理上尚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對民辦高校內部管理機制進行優(yōu)化,是我國民辦高校健康發(fā)展的保障,而民辦高校的內部審計,起著內部管理機制中不可缺少的監(jiān)督作用。
1 民辦高校內部審計的職能
公辦院校推行的是校長負責制,校長直接主持本校的內部審計工作。但是許多民辦院校都設有校董事會,校長和校董事會都享有學院的管理權。又因為民辦高校的校長也要由學校董事會選任,最后形成的結果就是,行政管理工作由校長主持,董事會則主司財務管理事務。這樣的管理模式下必須建立內部審計監(jiān)督機制,通過內部審計能夠發(fā)現學校內部管理活動存在的不合規(guī)之處,促進民辦高校向著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民辦高校內部審計最基本的職能就是監(jiān)督職能,它是對民辦高校的財務運作以及與財務相關的經營管理活動進行全面監(jiān)管。在民辦院校中,內部審計機構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的財務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以及院校的管理制度來執(zhí)行審計監(jiān)督工作,需要對高校的財務運作情況及其相關經濟業(yè)務的執(zhí)行過程和最終結果的合法性、合規(guī)性進行審計監(jiān)督,從中發(fā)現違法違規(guī)現象。除了監(jiān)督審計,內部審計部門還應該承擔相應的服務職能。民辦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應該結合高校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和發(fā)展目標提供審計監(jiān)督服務,根據審計監(jiān)督結果來調整內部不合理的結構或業(yè)務項目,以確保資金以及各項資源的投入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當前,國內民辦高校的內部審計職能仍局限在內部監(jiān)督層面,應該在內部審計服務職能方面進行有效的探索和實踐。
2 民辦高校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2.1 健全的內部審計職業(yè)規(guī)范體系還沒能建立起來
國家教育部2004年3月1日頒布了《教育系統(tǒng)內部審計工作規(guī)范》,該規(guī)范中已經明確地為我們指出:教育系統(tǒng)按照依法治校、從嚴管理的原則,建立內部審計制度。但我國大多數民辦高校的投資者,通常只看到了近期的盈利,注重短期經濟利益,得了“近視病”,缺乏現代企業(yè)管理理念,也沒有認識到內部審計促進民辦高校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反而錯誤地認為內部審計只會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費。在這種認識下,至今我國不少民辦高校還沒能建立起內部審計制度,即使一些建立了內部審計制度的民辦高校,也多數停留于形式上的建立,并未能充分發(fā)揮內部審計的作用。自1995年,中國國家審計署、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就陸續(xù)發(fā)布并實施了系列審計準則和相關職業(yè)規(guī)范,而且也及時就實施過程中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對相關準則規(guī)范進行了相應修訂與調整。目前來講,獨立審計職業(yè)規(guī)范體系包括了職業(yè)道德準則、審計準則、質量控制準則以及后續(xù)教育準則四部分,已經算是初具規(guī)模。但內部審計領域卻沒有專門的內部審計法,并且其余三個層次的法規(guī)體系也是直到2003年春才初步建立。內部審計準則體系的基本準則、具體準則和實務指南三個部門尚未完整建立起來,更有其他方面甚至還沒有明確的規(guī)范,如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內部審計繼續(xù)教育、內部審計資格制度等。由于法規(guī)體系的極度不健全,使內部審計既無法可依,又缺乏必要的工作指導,因此內部審計質量和效果沒有很大改善,其形象和地位也沒有太大提高。
2.2 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yè)勝任能力有待提高
隨著我國民辦高校的快速發(fā)展,高效辦學風險也隨之而來。因此,對民辦高校的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辦高校內部審計人員不僅需要掌握會計和審計領域知識,還需要對現代管理、工程技術、法律法規(guī)等綜合知識有一個比較熟練的了解。但是,現今民辦高?,F有的審計人員大多都是從財會轉過來的,他們很熟悉財務、會計的專業(yè)知識,但是對現代管理知識等卻比較欠缺,滿足不了現在的管理審計發(fā)展的需要。
2.3 審計技術手段落后,難以適應工作需要
由于現在廣泛應用了會計電算化系統(tǒng),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審計工作的及時性,實時性審計將逐步代替事后審計,這符合了對管理全過程進行管理審計的要求。但是,現在很多民辦高校的內部審計還僅僅停留在傳統(tǒng)手工查賬的層次上,審計方法跟不上會計方法的發(fā)展,相對落后,這就使得審計難度大大增加,必然導致內部審計效率低、準確率差,對正常發(fā)揮內部審計作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滿足不了內部審計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