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周文鈺
摘要: 本文利用區(qū)域自動站資料以及Micaps資料對2016年5月下旬的一場暴雨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南支槽與副高共同作用的形勢下,南支槽前西南氣流與副高西側偏南氣流共同影響貴州地區(qū),兩支氣流分別配合低層切變以及地面冷鋒,使得降水主要出現(xiàn)在我州的東部和西部地區(qū)。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ata of regional automatic station and Micaps data are used to analyze a rainstorm in late May 2016.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collective effect situation of the southern branch trough and subtropical high, the northeastern airflow before southern branch trough and the south airflow in west side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affects the Guizhou area, and the two airflow respectively coordinate low-level shear and the ground cold front, so that the precipitation mainly appears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of Qiannan Prefecture.
關鍵詞: 暴雨;天氣背景;物理量;貴州黔南
Key words: rainstorm;weather background;physical quantity;Guizhou Qiannan
中圖分類號:P4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8-0161-03
0 引言
黔南州地處貴州南部地區(qū),地形復雜,地勢南低北高,地形對黔南暴雨的分布有一定的影響[1]。針對黔南暴雨也做了很多的研究,有針對某次過程進行分析[2]-[7],黃先林[8]對黔南初春暴雨進行了初步分析,并對黔南暴雨預報流程做了一定的總結[9],吳克藝提煉了黔南大到暴雨的預報指標[10]。本文對5月下旬過程進行總結,以期對黔南州暴雨做進一步的認識,提高暴雨預報準確率。
1 實況
2016年5月26-27日,黔南州羅甸、惠水、荔波、三都、平塘等地出現(xiàn)暴雨天氣,26日出現(xiàn)7站暴雨,主要集中在羅甸、惠水,最大雨量為羅甸縣邊陽88.7毫米;27日出現(xiàn)13站暴雨,主要集中在平塘、惠水、羅甸、荔波、三都,最大降水量為平塘縣鼠場91.1毫米。過程最大累計雨量為羅甸縣邊陽158.4毫米。從逐小時雨強來看,降水首先出現(xiàn)在黔南州西部地區(qū),且以短時強降水為主,降水時段主要集中在26日19時至22時,而后降水中心移至東部地區(qū),降水較為平緩,偶有短時強降水出現(xiàn),降水時段主要出現(xiàn)在27日8時前。此次過程最大小時雨強為羅甸邊陽69.1毫米,出現(xiàn)在26日20時。
2 天氣背景
2.1 高空形勢
此次降雨過程是南支槽配合低層切變的降水,在26日20時南支槽位于中南半島西海岸,槽前西南氣流影響貴州,同時副高影響我國華南、江南地區(qū),副高西升脊點位于110°E,副高外圍偏南氣流影響貴州南部地區(qū)。在700hPa切變位于四川東南部,貴州區(qū)域受偏南氣流影響,850hPa切變位于湘北-貴州南部一線,偏南氣流將北部灣水汽輸送至降水區(qū)域。
在27日08時,南支槽位置略有西移位于孟加拉灣北部地區(qū),副高位置基本不變,貴州區(qū)域受槽前西南氣流與副高西側偏南氣流影響。700hPa貴州區(qū)域西南氣流影響,風力增大,切變北抬。850hPa切變位置基本維持,影響貴州南部地區(qū),偏南氣流將北部灣水汽輸送至降水區(qū)域。
對比兩個時刻發(fā)現(xiàn),到27日08時,500hPa上的南支槽和700hPa上的切變線均遠離貴州區(qū)域,使得27日08時降水有一定程度的減弱。850hPa切變線位置基本不變,偏南氣流略有增強,因此在27日08時前后有一個降水較強時段。在26日20時切變南側偏南氣流為東南氣流,北部灣水汽主要向貴州西部地區(qū)輸送,而在27日08時,切變南側氣流為西南氣流,使得北部灣主要水汽向貴州東部輸送,因此在26日20時前后,降水主要在黔南州的西部地區(qū),而在27日08時前后,降水主要在該州的東部地區(qū)。(圖2)
2.2 地面形勢
地面上來看,冷空氣從偏東路徑影響貴州地區(qū),在26日20時,冷鋒位于貴州西北到東南一線,配合低層切變線,在地面冷鋒與低層切變線交叉處,上升運動明顯。到27日08時,冷鋒影響到廣西北部地區(qū),黔南州降水趨于平緩。(圖3)
3 物理量分析
3.1 垂直運動分析
從垂直運動剖面圖來看(圖略),在整個降雨期間,整層為上升運動,上升運動達到200hPa高度。從700hPa垂直速度分布圖(圖4)來看,在此次降雨過程期間,700hPa有明顯的上升運動,在26日20時,上升運動中心位于云南東部地區(qū),貴州西部地區(qū)為強的上升運動;在27日08時,上升運動強度有所減弱,且中心由云南東部地區(qū)移至貴州南部地區(qū),因此在27日08時前后整體雨強有所減弱,且降水中心移至黔南州東部地區(qū)。
3.2 水汽條件分析
3.2.1 水汽通量
從水汽通量來看,在此次過程中有較好的水汽輸送,保證了此次降雨的水汽條件,26日20時有兩條比較明顯的水汽輸送帶,一條從北部灣水汽輸送至云南貴州地帶,下稱西水汽輸送帶;一條從南海水汽輸送至湖南,下稱東水汽輸送帶。東西水汽輸送帶的水汽輸影響貴州東西部地區(qū),中部地區(qū)水汽輸送不明顯,配合此時上升運動主要在貴州西部地區(qū),因此此時降雨主要出現(xiàn)在黔南州西部地區(qū)。在27日08時,東西兩條水汽輸送帶東移,分別將水汽輸送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以及貴州東南部地區(qū),且西水汽輸送帶強度減弱,配合此時上升運動區(qū)主要在貴州南部地區(qū),強度減弱,此時降水主要出現(xiàn)在我州的東部地區(qū),且強度較前一時次平緩。(圖5)
3.2.2 水汽通量散度
水汽通量散度與垂直運動分布類似,在降水期間全州處于水汽輻合區(qū),有利于降水。在26日20時,水汽輻合中心位于云南東部地區(qū),貴州西部地區(qū)的水汽輻合較強,此時降水主要出現(xiàn)在黔南州西部地區(qū)。到27日08時,水汽輻合中心移至貴州南部地區(qū),但輻合強度較前一時次有所減弱,此時降水主要出現(xiàn)在黔南州東部地區(qū),且強度有所減弱。(圖6)
4 云圖分析
從云圖(圖7)上來看,此次黔南州東西部降水受不同云團的影響。西部地區(qū)降水受本地生成云團影響,東部地區(qū)降水云團來自廣西。在26日17時,在黔南州的羅甸地區(qū)有一個對流云團生成,18時后快速發(fā)展并往東北方向移動,移動速度較慢,此時羅甸地區(qū)降水加強,到20時對流云團發(fā)展成熟,降雨也達到最大,羅甸邊陽小時雨強達到69.1毫米,往后云團開始減弱,降水也減弱,到22時云團基本消散,降水暫告一段落。往后不斷有云團從廣西影響貴州,使得后續(xù)降雨持續(xù),并偶有短時強降水。在27日05時,降水云團從廣西影響黔南州東南部,使得此時我州東南部地區(qū)降水增多。
5 總結
①此次降水過程是發(fā)生在南支槽與副高共同作用的形勢下的,南支槽前西南氣流與副高西側偏南氣流共同影響貴州地區(qū),兩支氣流分別配合低層切變以及地面冷鋒,使得降水主要出現(xiàn)在黔南州的東部和西部地區(qū)。②西部動力條件與水汽條件均強于東部地區(qū),因此此次過程西部地區(qū)降水要強于東部地區(qū)。
參考文獻:
[1]孫永貴,張韞.論地形對黔南地區(qū)暴雨分布的影響[J].貴州氣象,1997(3).
[2]叢英,吳克藝,楊光琴.2000年6月都勻地區(qū)強降水過程分析[J].貴州氣象,2001(4).
[3]楊水泉.一次西南渦暴雨的診斷分析[J].貴州氣象,1995(6).
[4]楊林.1996年黔南兩次大范圍強降水的對比分析[J].貴州氣象,1997(6).
[5]潘啟學,叢英,楊紅.黔南“95.6.30”連續(xù)性暴雨分析[J].貴州氣象,1995(6).
[6]楊林,張麗,張韞.黔南“95.6.25~26”暴雨分析[J].貴州氣象,1996(1).
[7]何玉龍,吳古會,彭芳.2009年6月8日貴州暴雨數(shù)值模擬及診斷分析[J].貴州氣象,2013(C1).
[8]黃先林.黔南初春暴雨初探[J].貴州氣象,1995(1).
[9]黃先林.黔南暴雨預報流程[J].貴州氣象,1995(6).
[10]吳克藝.黔南6~8月大到暴雨預報指標(摘要)[J].貴州氣象,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