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紅
【摘 要】
小學語文作文的寫作是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搖籃,很多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用文字來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利用作文寫作的時間,在寫作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的內容過于空洞,缺少情感。
【關鍵詞】
國學 實踐 閱讀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指導較少,和學生之間缺少溝通交流。通常的作文課都是學生自己寫作,寫好之后由教師批改,批改過后教師會把好的作文拿出來讓學生學習。這樣的授課過程對學生的寫作沒有太大的幫助。小學生剛接觸作文,有的根本不知道應該怎么去寫。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如果不和學生溝通,那么很多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都會覺得無從下筆。
2.作文內容空洞,形式化較嚴重。對于小學生而言,掌握的知識較少,詞匯量也不足。在寫作的過程中極易造成文章內容空洞,在寫不出來的情況下,很多學生就會按照一些作文指導上的內容去學習,這樣就造成了很多學生的寫作形式化較為嚴重。學生只是按照書本上學習的知識來寫作,那么文章便會缺少內在情感的流露,作文的內容也不一定是學生想要表達的意思。
3.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少情感。小學生對于情感的表達還不是很到位,尤其是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在生活中都是各個家庭的中心,他們很少去關心別人,認為父母家人為他們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由于現(xiàn)在社會留守兒童數(shù)量較多,很多學生缺乏和父母之間的溝通,與父母之間也缺乏感情。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很多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缺少情感的注入。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1.教師對學生予以指導,深入學生之中,和學生之間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在學生心中的位置是及其重要的,教師的指導對學生的幫助也是非常大的。教師如果可以和學生平等的交流溝通,和學生成為朋友。那么教師也會了解每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同時在寫作的過程中得到教師的指導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2.讓學生多注意觀察生活,作文的內容要貼近生活,要有情感的流入。學生只有認真的觀察生活中的小事情,認真的對待生活,才能從生活中提煉出優(yōu)秀的素材,才能寫出好的文章?!都t樓夢》里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就說明了好的文章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就積累素材。例如,作文的題目如果是“父親”,那么久需要學生好好觀察自己的父親。朱自清在寫自己的父親的時候就是觀察的極為細致,才能寫出《背影》這樣優(yōu)秀的文章。父親的一個背影在朱自清的筆下描寫的極為樸實細致。只有注重生活中的細節(jié),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
3.讓學生多學習國學經(jīng)典,多讀書,學習優(yōu)秀的古典文學。我國的古典文學是幾千年來先哲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中國古文獻的研讀則能以古人為師,涵養(yǎng)修為氣質,也能增長文化知識。例如我們在學習《弟子規(guī)》的時候,總敘是這樣的“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蹦敲丛谖覀內蘸蟮膶懽鲀热葜?,我們便會注重我們寫作的內容是以博愛、廣學為基礎的。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尊崇古典文學的內涵。
4.多參與社會實踐,沒有實踐就沒有發(fā)言權?!兜茏右?guī)》中有這樣一段話“不力行、但學文 、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真理。”這就告訴我們如果不注重實踐,一味地死讀書,縱然有一些知識,也只能增長自己浮華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這樣的人又有何用呢?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地做,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蒙蔽了真理。因此,在我們寫作的過程中要參與社會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我們才能寫出好的作文。例如,小學生都會寫的一篇文章《放風箏》,如果學生沒有放過風箏,只是按照自己想象的去寫作,那么寫出來的文章必然缺少什么。如果教師或者家長可以帶學生去實踐,去放風箏,接近大自然。那么學生寫出來的內容是肯定不一樣的。
5.引導學生多參與課外閱讀,養(yǎng)成多讀書的習慣。很多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覺得認識的字不多,掌握的知識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會不知道該怎么寫?寫出來的文章也沒有內涵,沒有深度。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該多讀書,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我們掌握的知識多了,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會思如泉涌。小學語文作文的寫作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是需要長期的積累才能看到效果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可以積累很多的知識。
【結 語】
小學語文作文的寫作是體現(xiàn)學生的知識內涵、文化素養(yǎng)等方面的掌握情況。小學語文作文的寫作需要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尋找素材,用自己掌握的知識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志向。需要學生不斷的充實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不斷的學習掌握新的知識。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到自己思想的提升,感情的升華。
【參考文獻】
【1】劉鳳霞.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語文教學通訊,2013(09)
【2】劉利鋒.分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之處【J】.作文成功之路,2014(04)
【3】周素香.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淺談【J】.課外語文,2013(10)
【4】晉萬麗.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的創(chuàng)新探討【J】.才智,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