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麗
摘 要:問題學生一般是指在學習、行為、心理等任何一方面偏離常態(tài),存在嚴重問題的學生。文章通過案例分析研究教師要用真誠和耐心給問題學生多一點愛心和寬容,多一點心靈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促進問題學生的成功轉化。
關鍵詞:“問題學生”;愛心;耐心;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1;G4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4-0007-01
問題學生一般是指在學習、行為、心理等任何一方面偏離常態(tài),存在嚴重問題的學生。這些學生多數學習基礎和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敏感、多疑、自卑,如何轉化“問題學生”是教師們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皢栴}學生”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學習類問題學生、一種是行為類問題學生、一種是心理類問題學生。本文將通過案例分析來研究如何轉化行為類“問題學生”。
一、案例描述
(1)案例一:小L是一個有著“狂躁癥”的“問題學生”。剛開學沒多久,他就把一個非常乖巧的女同學打哭了。在老師處理的過程中,小L一言不發(fā),既不為自己辯解,也不肯承認錯誤,還一副惡狠狠的樣子。老師嘗試著降低自己的姿態(tài),俯下身去,摸摸他的頭,跟他談心。雖然最后也沒能讓他開口,但是他的態(tài)度有所緩和,不再那么敵視了。一般情況下,“問題學生”背后應該有個問題家庭。但經過與小L母親的交流,發(fā)現小L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有著體面的工作,對小L的學習也很關心。他們也很驚訝,為什么兒子會有這樣怪異的性格。為此,他們還專門帶小L去醫(yī)院檢查,找心理醫(yī)生,結果都證明小L是一個很正常的孩子。
案例二:“老師,出大事了,小L和小J打起來了”,幾個同學急匆匆跑來向老師匯報。當老師走進教室,看到小L正舉著一只鞋,而小J躲藏在門后。老師大聲說道:“住手,把鞋子放下……”話還沒有說完,小L手中的鞋已經飛向小J。小J是全班最高的一個男孩子,而小L恰恰是班里最矮的學生,老師很疑惑一個大高個怎么會被一個小矮個欺負?!袄蠋?,我已經忍了很久了,他欺負我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的了,這次我實在忍無可忍了?!毙一邊說著,一邊用雙手上下擺動,不停地調節(jié)自己的呼吸,試圖讓自己平靜下來。其實老師心里知道小J是無辜的,雖然他長得人高馬大,但是一個老實的孩子。在這之前,老師處理過幾次小L打人事件,每次都沒有正面責罰他,而是給他更多的寬容。這次老師跟小L發(fā)了很大的火,告訴他,人都有一個忍耐的限度,包括老師和小J都是這樣,有不開心的事可以說出來讓老師幫助解決,不能用欺負其他同學的方式發(fā)泄。蘇霍姆林斯基講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一直以來,對他關愛、包容的老師也生氣了,小L感覺到了,這次他竟然主動承認了錯誤,并表示他會改正。
案例三:某天課間,班長小X和幾位女生在一起聊天。小L想從她們中間穿過,小聲說了句“讓一讓”,而幾位女生并沒有聽到,小L認為她們是故意不讓的,于是就用蠻力強行通過,結果把小X傷到了。小X很生氣,要打電話告訴父母,讓父母找校長處理,她認為班主任老師一直偏袒小L。知道了事情詳細經過后,老師做通了小X的思想工作,讓她知道,老師并不是袒護小L,而是給予小L更多的愛心和寬容,并希望小X能跟老師一起幫助他。
二、案例分析
小L,個性孤僻、易沖動,一有不開心、不順意的事就會把氣撒在無辜的同學身上,要么就生悶氣砸桌子,要么不停地撕紙片,撒在其他同學身上或地上。時間久了,老師發(fā)現小L有些自卑,有些男孩子的活動他不愿參加。他嫌自己個頭小,他想當然地認為同學們不愿意和他玩,他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愿向別人說出心事。找到小L的癥結后,老師盡量說服其他男同學主動邀請小L一起玩耍。每當他犯錯誤時,老師不是嚴厲批評他,而是勸服受傷的孩子原諒他,以最大的寬容心去幫助小L。經過兩年的努力,小L心中的寒冰終于被捂化,改變了之前的自卑,慢慢地能跟同學友好相處,小L的母親曾多次打過電話來感謝老師對他的愛和寬容。小L是這些年轉化“問題學生”中比較成功的一個,正是老師對他的愛和寬容,使他從低谷中走出來。在轉化的過程中,老師主要做了以下兩點:首先,用愛心融化寒冰。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到達心靈深處。其次,用堅韌耐心,感化學生。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因此,教師在轉化“問題學生”時,要有一定的耐心,耐心地傾聽,耐心地溝通與交流,給他們多一點改正的機會,寬容、善待他們,持之以恒。春天播下種子,秋天必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三、結束語
總之,“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它是一個長期反復的工程。教育學生要用真誠的愛心去換學生的暖心,給“問題學生”多一點愛心,多一點寬容,多一點心靈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用發(fā)自內心最真摯的愛去融化“問題學生”心中的寒冰,用愛心去愈合“問題學生”心靈的創(chuàng)傷,用真誠換來他們的信任。
參考文獻:
[1]劉麗娟,張澤民,袁苗.教育公平發(fā)展背景下“希望教育”促進問題學生轉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11).
[2]楊燕萍.“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探析——以S學生為個案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04).
[3]戴蘭芳,黃朝霞.中小學班主任對“問題學生”教育轉化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