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偉
【摘 要】籃球運動發(fā)展至今,對于籃球教科書中瞄籃點的概念與現(xiàn)實中瞄籃點是否一致,許多籃球專家、教師以及廣大籃球愛好者的觀點各不相同。文章就教科書中關于瞄籃點的概念與現(xiàn)實中對于瞄籃點的認定進行對比分析,提出幾點結論和建議,為今后的教學和科研提供參考。
【關鍵詞】籃球教材 瞄籃點 概念 差異 建議
一、前言
瞄籃點的定義被寫到所有的籃球教材中,但是不同版本的籃球教材對于瞄籃點的概念也略有不同。教材中所說的瞄籃點概念與現(xiàn)實的籃球運動中的瞄準點是否一致?教材中的概念能否為我們現(xiàn)實的籃球教學所運用?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文通過對不同年代和版本的教材中瞄籃點的概念進行總結,并找出其與現(xiàn)實籃球運動的差距所在,為今后的籃球教學提供參考。
二、籃球教材中瞄籃點概念的認定
(一)關于瞄籃點的定義
瞄籃點,也叫作瞄準點,是指投籃的時候將視線集中于籃板或籃圈上的某一個點。1918年,美國賓夕法尼亞隊的路易斯·謝里弗·贊那第一個提出這個概念。此概念最早出現(xiàn)于籃球教材中,且沿用在我國的大多數(shù)籃球教材中[1]。
(二)教材中關于直接瞄籃點概念的界定與分類
有關直接命中瞄籃點的說法,在籃球教材中有以下四種:以籃圈前沿的中心點作為瞄籃點,以籃圈中心點作為瞄籃點,以籃圈后沿的中點作為瞄籃點和以籃圈前沿上方高出15cm處作為瞄籃點[2]。
1.教材中關于以籃圈前沿中心點為瞄籃點的界定
至今大多數(shù)教材都沿用以籃圈前沿的中點作為瞄籃點,這是距投籃隊員距離最近的一點,它的高度固定而看得清楚,在球場的任何一點都比較適用,且不受籃板彈性的影響,投籃者投籃時將會有更多的時間和注意力放在如何用適宜的弧線使球能恰好超越籃圈而入籃。
2.籃球教材中以籃圈中心點為瞄籃點的界定
在1992年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球類運動——籃球》中將此說法解釋為:以籃圈中心點作為投籃目標點是因為籃圈的直徑差不多能夠容納2個籃球穿過,即便投籃力度偏小或偏大一點也可以投中[3]。
3.教材中關于以籃圈后沿中心點為瞄籃點的界定
在知識出版社出版的《籃球》教材中,是這樣闡述此說法的:當投籃者選取距離自己最遠的籃圈上的點作為投籃目標時,如果投籃力量稍大而擊中籃板或籃圈后部時,在球的適當后旋作用下,仍然可能進球[4]。所以,支持此說法的人覺得建立在此種瞄準點上的投籃動作更合適在比賽即將結束時應用。這是由于比賽結束階段運動員的體力下降,疲勞投籃的投籃力量大部分會減小。
在1996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投籃的技巧》中是這樣說明的:當投籃者看見籃圈后面的點時,就可以看到籃圈范圍,也就是球將進入的地方。大部分投籃者投籃力度輕,是由于過多的瞄籃在籃圈之前。而投籃者瞄籃于籃圈之后,加上恰當?shù)幕【€,投得太輕的則很少。當投籃者瞄籃于籃圈之后,感覺籃圈更大一點。因為他在籃圈上的注意力變集中了,目標大總會比目標小要更容易投中些。
4.教材中以籃圈前沿中心正中上方15cm處作為瞄籃點的界定
以籃圈前沿中心正中上方15cm處作為瞄籃點的說法僅在《籃球大詞典》中提出過。
5.教材中關于“碰板投籃點”的界定
關于“碰板投籃點”的定義是如此界定的:“碰板投籃點”的投籃目標點是籃板上的某一點,投籃時把籃球投向這個點可以碰板入籃。
三、籃球教材中瞄籃點的界定與現(xiàn)實籃球運動的差異
(一)以籃圈前沿中心點作為瞄籃點與現(xiàn)實籃球運動的差距分析
由于籃圈前沿的中點與球心的落點不一致,因此筆者認為以籃球前沿的中點作為瞄籃點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在現(xiàn)實的教學、訓練和比賽中,很少有人把籃圈前沿的中點作為瞄籃點,其原因是籃圈前沿雖然距投籃者最近,但是投籃時容易導致出手角度小,弧線低,不易命中。
(二)以籃圈中心點作為瞄籃點與現(xiàn)實籃球運動的差距分析
筆者認為這種觀點邏輯上行得通,較高水平的運動員會采用以這種瞄籃方法。較高水平的運動員對于籃球運動的理解更深刻,運動表象更豐富,比賽經(jīng)驗更多。但是這個概念適用范圍比較小,僅適用于較高水平的運動員。
(三)以籃圈后沿中心點作為瞄籃點與現(xiàn)實籃球運動的差距分析
根據(jù)上述“以籃圈后沿中心點為瞄籃點的界定”,以籃圈后沿中心點作為投籃目標點更加有益于命中率的提高。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因為隊員距離籃圈后沿較遠,所以投籃力度不容易控制。當球的旋轉達不到要求時,就會使球直接彈出,從而使命中率受到影響。而且瞄準點在不同位置和不同角度隨時改變著,更是影響了命中率。
(四)以籃圈前沿中正上方15cm處為瞄籃點與現(xiàn)實籃球運動的差距分析
以籃圈前沿中正上方15cm處為瞄籃點這種說法比較抽象,更沒有一個確切的目標。因為投籃者在投籃的一瞬間要靠經(jīng)驗去找到一個目標點,而比賽時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去計算籃圈前沿中點正上方15cm處這樣一個精準的點。
(五)現(xiàn)實的籃球運動中關于直接瞄籃點的認定與分析
筆者認為,上述四種說法雖然在理論和實際應用中得到過驗證,都有其合理的地方,但是上述說法還是有不足的地方。因為這些概念的目標都是一個點,而不是空間上的整體。如果目標是籃板、籃網(wǎng)或整個籃圈,將更有益于投籃者命中目標。因為空間整體的范圍終究要比一個確切的或抽象的點要大,目標也將更加清楚明了。況且在比賽、訓練或教學中,投籃者沒有精力和時間去想象目標點,縱然有時間,也多多少少影響了命中率,只有把整個籃圈作為目標時,目標范圍大且明確,才能提高投籃的命中率。
(六)現(xiàn)實籃球運動中關于“碰板投籃點”的認定與分析
現(xiàn)實的籃球運動中“碰板投籃點”作為瞄準點不可能像直接命中投籃點那樣有著確切的點和目標存在。碰板投籃要根據(jù)隊員站的位置、和目標的距離、動作速度、球出手的高度和力量,以及由球飛行的弧線和球的旋轉等要素確定?!芭霭逋痘@”的目標點一般都比較模糊和抽象,而不是一個固定的點。比如,近距離投籃尤其是在籃下碰板投籃時,常常是在球的飛行弧線還沒有到最高點時碰板入籃。而中遠距離投籃時,常常是在球的飛行弧線達到最高點后下落時碰板入藍。因為碰板投籃點的目標不是固定的,所以碰板投籃技術較難掌握,加上球質量、籃板彈性的原因都對命中率有較大影響,所以碰板投籃點沒有作為確切的點寫進籃球教材中。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關于我國籃球教材中直接瞄籃點的界定,其觀點是不完善的,以偏概全,忽視了整體。
2.要依據(jù)體育的結構和時空觀來定義瞄籃點,要全面考慮投籃的空間和時間因素,這樣才有說服力。
(二)建議
1.應該將瞄籃點定義加以補充,根據(jù)投籃方式而設定不同的瞄籃點。
2.應依據(jù)隊員的水平來規(guī)定其要運用的瞄籃方式,并告知其要運用的瞄籃方式的優(yōu)點、缺點以及適用范圍。
綜上所述,籃球教科書中關于瞄籃點的概念說法有四種:以籃圈前沿的中心點作為瞄籃點,以籃圈中心點作為瞄籃點,以籃圈后沿的中點作為瞄籃點和以籃圈前沿上方高出15cm處作為瞄籃點。這四種說法雖然在理論和實際應用中得到過驗證,都有其合理的地方,但還是有不足的地方,其觀點不完善,以偏概全,忽視了整體。應該將瞄籃點定義加以補充,根據(jù)投籃方式而設定不同的瞄籃點。實際運用中,應依據(jù)隊員的水平來規(guī)定其要運用的瞄籃方式,并告知其要運用的瞄籃方式的優(yōu)點、缺點以及適用范圍。
【參考文獻】
[1]郭永波.籃球運動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2]全國體育院?;@球教材編寫組.籃球運動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3]李杰凱.運動文化研究與體育教學論[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1.
[4]孫民治.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