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建輝
【摘 要】中職學生在學習及成長過程中因經歷過多的失敗而缺乏自信,常常懷疑自己的能力。然而只要激發(fā)其自信心,中職學生同樣能成材。文章從學生、教師、學校、家庭等多方面探尋了提升中職學生自信心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 中職學生 自信心 策略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全國職業(yè)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浙江省展開了新一輪的中職課程改革。此次課改圍繞增加教育的選擇性,以學生的充分發(fā)展為教育之本,尊重學生的可塑性變化、興趣特長及他們的成長意愿,讓每個學生有成材的機會。然而當前中職學生普遍存在一大問題就是缺乏自信,對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缺乏方向,這也成了中職學生自我發(fā)展的內在阻力。只有喚起學生的自信心,才能確保中職教育的有效開展。
一、中職學生自信心缺失的成因
首先,很多中職學生來自農村,當他們目睹城市的繁華,便深感自身的渺小。同時,學習成績較差以及經濟條件不如他人也使得他們更加自卑。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否定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的將來失去信心。
其次,中職學生正處于心智發(fā)展尚未成熟的時期,他們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較復雜,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較多,特別是面臨較大的經濟壓力、學習壓力、競爭壓力、就業(yè)壓力、情感壓力等,由此引發(fā)的心理問題不斷增多。這些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就會產生心理障礙。據有關部門的心理調查:多達30%的中職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學習動力不足,厭學情緒嚴重,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嚴重;意志脆弱,不能正確地面對挫折;以自我為中心,社會能力、適應性差;依賴性強,獨立自主能力差;等等。這些心理問題嚴重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此外,教師有時也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比如有些教師習慣用成績來評價學生,成績不好就否定學生,給學生戴上了前進的枷鎖。這是一種嚴重的錯誤。人的發(fā)展是多方面的,文化知識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成績不好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或是因為貪玩荒廢了學業(yè),或是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一刀切”地給學生貼上“笨”的標簽,長此以往,學生也就慢慢適應了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覺得自己真的不如別人。
二、中職學生自信心提升的策略
(一)正確歸因,克服自卑
美國心理學家韋納在研究人們對成功與失敗的歸因傾向時認為,人們往往會從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進行歸因。內部因素包括能力和努力,外部因素包括工作難度和運氣。個體把自己的成敗歸因于何種類型,對其本人將來的行為會有很大的影響。他指出,把成功歸結為自身的能力和努力等內部原因,會使人產生滿足和自豪,讓人滿懷信心地對待未來事件;若把失敗歸結為內部原因,會使人感到羞澀和沮喪,面對未來,信心動搖。
有些中職學生因為學習基礎差,努力程度不夠,或學習方法不恰當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雖然也曾付出或想過努力,但還是長期經受失敗的困擾。如果籠統(tǒng)地把原因歸結為自己的能力差,認為即使努力也沒用,不對失敗進行科學的分析,則會加深自卑心理,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在學生成功的時候,教師要告訴學生這是努力的結果,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學生失敗時,教師告訴學生這是他們努力的程度還不夠,并不是能力上的問題。其實很多中職生并不比普通高中學生笨,只是很多時候他們對自己缺乏信心。只要他們樹立自信,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樣會取得成功。
(二)正面引導,呵護自尊
有些中職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教師不妨從其他方面進行引導。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首先就是人學。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fā)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動機產生于需要。教師了解了學生的性格特征,了解和滿足了學生的內在需要,再加以正確的引導,定能使學生有較好的發(fā)展。
學校經常會開展各種文體活動,筆者就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另外,學校還有許多社團組織,如棋社、舞蹈協(xié)會、書畫協(xié)會、跆拳道協(xié)會等,這些社團組織為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臺,讓他們有存在感和自豪感。例如,筆者帶的班級里有一位男生,他興趣廣泛,能歌善舞,且擅長體育,但文化課成績很不理想,一直被父母批評,因為父母希望他能考入普高,這讓他在人前抬不起頭來。于是筆者多次找他談話,讓他擔任班級體育委員,并鼓勵他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文娛活動。后來在校運會男子接力賽中,他和本班另外三位男生配合默契,最終獲得了年級第一的成績,并打破了校記錄。此外,他還獲得了“校園十佳歌手”稱號,在校藝術節(jié)中登臺演唱。這讓他慢慢找回了曾被遺忘了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筆者因勢利導,激發(fā)他對學習的興趣。慢慢地,他的文化課成績也開始穩(wěn)步上升。
(三)家校聯合,重塑自信
中職學生長期處于批評聲中,思想往往比較消極,在別人面前總缺乏自信。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但中職生經受太多的挫折失敗,他們中大多看不到自己的閃光點。其實挫折、失敗也是人生成長進步的契機。作為教師和家長,要善于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讓學生在表揚聲中找回自信,而不是在批評聲中“破罐子破摔”。批評是教育,表揚也是教育。“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庇袝r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成長有直接的影響。對于中職生來說,他們更需要的是肯定和鼓勵,正如著名教育家諾爾特所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币虼?,當學生取得了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教師都要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學生知道其實“我行”。
另外,教師可以利用好家長會這個契機,讓家長會成為教師和家長溝通的橋梁。有些家長怕參加家長會,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成績不理想,到學校里來很沒面子。因此,教師不能把家長會開成“批斗會”,要盡可能地在家長面前展示學生閃光的一面,體現他們的專業(yè)特長,比如學前專業(yè)班級可以安排學生開展匯報演出,美工專業(yè)班級可以在教室里張貼學生作品等等。當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進步和成長時,就會為其感到驕傲,這有助于學生重塑自信心,從而向更遠的目標前進。
(四)創(chuàng)造條件,體驗成功
失敗是成功之母,然而中職學生意志相對薄弱,過多的失敗反而會讓他們一蹶不振。相反,一次的成功可能會引領他們走向另外一個成功。因此,學校、教師等要千方百計創(chuàng)設條件,使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和成功的經驗。
例如,學校的某次朗誦比賽主題是“母愛”。為了烘托濃厚的氛圍,有的學生提議朗誦隊伍第一排的學生每人手捧一支蠟燭,并在隊形前面的地上也擺放幾只。筆者覺得這一建議很好,并讓提議的學生負責去買蠟燭。當自己的建議被采納后,這名學生深受鼓舞,當日中午就把要用的蠟燭準備好了。接下來的排練場面積極而熱烈,隊形排練、上下場排練只用了幾次就搞定,領讀的學生也傾注了自己所有的感情。每一次排練都是一次進步,筆者都對學生給予了肯定和表揚。另外,筆者還特意邀請了語文教師對學生的語氣語調進行指導。這樣一來,學生的信心倍增,最終過關斬將,取得了全校二等獎的好成績。
在整個比賽準備過程中,每位學生積極出謀劃策,充分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因此他們特別注重自己努力的結果。此外,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準備道具,邀請語文教師進行指導等,無疑為這次比賽的成功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比賽結束后,學生嘗到了喜悅,也對成功的經驗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
三、結語
自信是開啟成功的鑰匙,讓中職學生重拾信心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學生成功的源泉。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里,幫助他們克服遇到的困難,走出自卑,重塑自信;要積極鼓勵學生,幫助他們找到努力的目標和方向,讓他們體驗成功,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遠。
【參考文獻】
[1]趙迎甲.淺談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教育革新,2015(11).
[2]王志廣.教學實踐中的三點關注:學生、自我、課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05):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