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文娜
【摘要】《白霧》是作者本人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顧和關照,對記憶中故鄉(xiāng)的緬懷和祭奠。在小說中,作者始終以一種溫柔的情懷關照每一個兒童生命個體,關照他們的精神成長。閱讀《白霧》能讓現(xiàn)在的孩子們感受父輩不同的童年經(jīng)歷。感受中國故事中永遠不老的鄉(xiāng)愁。
【關鍵詞】《白霧》;兒童;生命個體;關照;鄉(xiāng)愁
《白霧》是作家劉玉棟推出的一部長篇兒童小說。讀罷,這本書真的讓我驚喜萬分。沒想到,他不僅成人小說寫得好,兒童小說也是這么魅力十足!
在小說中,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觸,書寫了“我”童年生活中的一段美好時光。確切地說,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我”,在農(nóng)村(白霧村)度過的一段難忘歲月。那個年代獨特的童年生活體驗,挖田鼠洞、捉魚、抽陀螺、看露天電影、趕年集等,無不透露著作者對童年和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和懷念。正如他在題記中所說,“彌漫在心中的那團濃濃的白霧,是我永遠不老的鄉(xiāng)愁”。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小說也是作者本人對自己童年生活的回顧和關照,對記憶中故鄉(xiāng)的緬懷和祭奠。畢竟,童年永遠消逝了,故鄉(xiāng)再也回不去了。
小說中的“我”叫冬冬,八歲那年,由于爸爸支援國家建設去了大西北,“我”跟著媽媽從省城回了鄉(xiāng)下姥姥家,住了近一年的時間。其間,“我”結識了童木、樹墩、張得月幾個童年玩伴,我們一起上學,一起玩耍,共同經(jīng)歷了很多令人難忘的事情。
童木是“我”在白霧村結識的第一個小伙伴。他重情重義,憂傷而敏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常常用手托著下巴發(fā)呆,“我不知道,他干嘛老是這樣,就像是有天大的心事似的”。當“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瘦瘦的他瞪著—對慌恐的大眼睛;當我們一起在姥姥家的房脊上,“我”發(fā)現(xiàn)他長長的眼睫毛上掛著兩顆淚滴;當他要回小鹿村的時候,他眼圈紅紅的,對“我”充滿了依戀和不舍,并送給“我”一個風箏作為紀念。當然,這一切與他的家庭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樹墩是“我”的表哥。正如他的名字—樣,他憨厚,善良,又瞳事。可以說,如果沒有樹墩,“我”的生活遠遠沒有這么精彩。他比“我”和童木年長幾歲,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出去玩,他都一直體貼地關照我們。張得月是“我”的同桌,他是那種調皮搗蛋的孩子。不過,“我”和他因為姥爺請他爸爸殺豬成為朋友,我們甚至一起趕年集買炮仗。發(fā)生打架事件以后,張德月的形象一下被放大了,變得豐富而清晰起來。
作者對這幾個兒童形象的刻畫特別用心。可以說,情感飽滿豐富,形象鮮活生動,性格特點突出。關鍵是,作者還賦予了這些孩子一種人格魅力。在他們身上,呈現(xiàn)的是愛心、同情、自豪和憐憫。
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始終以一種溫柔的情懷關照著每一個兒童生命個體,關照著他們的精神成長。這一點與作者的成人小說一脈相承。我們慣常于說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理所當然地以為孩子們的世界是單純的、快樂的??蓪嶋H上,孩子們也有自己的煩惱,有自己憂傷的心事。作者敏銳地捕捉著兒童的內心世界,挖掘隱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情緒變化與心情起伏,溫柔地關照著他們的精神成長。這也是為什么讀者會覺得小說明朗的背后,始終縈繞彌漫著一股無法釋懷的淡淡憂傷情愫的原因。當童木要回小鹿村的時候,當別人說媽媽和吳老師搞對象的時候,當樹墩、張得月出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復雜的、不安的、擔憂的,甚至是疼痛的。這些情節(jié)讀來讓人唏噓不已,無比傷感。
另外,小說的語言簡潔幽默,且富有詩意,對兒童的心理和審美需求把握得尤其準確。比如,“我”第一次到白霧村,發(fā)現(xiàn)這里的每個人都像一種動物。姥爺像老山羊,姥姥像老蘆花母雞,吳老師像長頸鹿,童木像小兔子等,從而有了“動物村莊”的來歷。孩子們天性喜歡動物,所以在“我”的眼里,他們像動物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仔細分析小說的語言還會發(fā)現(xiàn),作者特別擅長使用動詞和象聲詞。孩子們活潑好動,作者大量使用這些詞匯來描繪孩子們在一起的場景,充分展現(xiàn)孩子們天真的個性。
總之,《白霧》是一部非常值得閱讀的兒童小說。它能讓現(xiàn)在的孩子們感受父輩不同的童年經(jīng)歷,伴隨著那些溫暖的記憶,感受中國故事中永遠不老的鄉(xiāng)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