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
摘 要:音樂課作為一門藝術課程,較之其他學科有其特殊性,它不是通過語言文字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通過無語義的音樂作品以美育人。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小學音樂有效教學逐漸成為提高音樂教育質量的重要目標。
關鍵詞:中外音樂 教學 差異性
引言
音樂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音樂教育也是美育的核心和主要渠道之一。良好的音樂技能與音樂表現是教師帶給學生最好的審美教育。廣大音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思想,改革音樂課堂教學模式,讓音樂課堂充滿激情和活力,從而提高音樂教學的課堂效果。[1]
一、我國的音樂教育現狀
音樂教育經過了許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我們不能夠因此而得到滿足。事實上,我國的音樂教育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因此,找出問題所在,有力地解決這些問題,成為我們要解決的當務之急。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對教育都是有足夠的重視的。但是我們的培養(yǎng)重點卻不同,中國教育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中國的傳統教育理念中,數理化、語數外才是教育教學的精華所在,而音樂、體育這些課程,都屬于輔助性的課程。近幾年素質教育的推行,讓很多家長和學生意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家長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讓學生參加各種樂器、舞蹈等等特長補習班,請專業(yè)的教師進行指導,讓學生練就一身扎實的“童子功”。在國外,學生學習音樂,是為了培養(yǎng)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像美國、德國的一些父母,他們讓孩子接觸和學習音樂,只是希望孩子在藝術訓練的過程中獲得創(chuàng)造力和感受力,而不是成為孩子“贏在起跑線”的一個條件。[2]
二、針對不同年級的教學差異
教師經??吹秸Z文、數學等學科在積極倡導差異教學論,“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等詞語屢見不鮮。音樂學科和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它有其獨特的學科特點,更注重于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學習情趣的培養(yǎng)。作為身處教育一線的音樂教師,教授不同的年級和班級,面對一個個鮮活的兒童,更是深有感觸。
在小學階段,教師常以低、中、高三個等次把年級以階段性地區(qū)分。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往往表現出不同的情感體驗和不同的心理品質,那也就是所謂的“個性差異”。這看似簡單不過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難以駕馭。教師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合理教學,從而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
例如,針對低年級孩子情感體驗比較單純和活潑、好動、易接受新鮮事物的性格特點,教師的教學語言更應兒童化、口語化、生動化,以吸引學生,和他們產生共鳴。教學過程的設計更應簡易、有趣,不但要讓孩子學得輕松、自在,更要克服低年級學生“組織教學難”這一問題。學生到了中高年級,他們將由自娛性游戲狀態(tài)向有目的的自主性學習音樂轉變。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往往還是以幼兒般的語言與學生交流,看似生動,其實不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過程大大的束縛了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拔覀冞€是老師心目中那個長不大的孩子?”他們常常發(fā)出這樣的疑問。因此,教師的課堂教學不應該多注重外在華麗的表現形式,(雖然教改一直在呼吁屏棄虛于外表浮躁的教學形式,但在公開課教學中還是很多見)更應該注重自然、實實在在;注重與學生的自主、和諧的交流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收到更自然、更突出的教學效果。
三、中外音樂教育方式的比較
1.培養(yǎng)目標的差異
中外音樂教育,在培養(yǎng)目標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中國的音樂專業(yè)教育一般是從中學才開始的,培養(yǎng)目標比較單一,但是在國外,他們都非常重視學前和小學的音樂教育,他們的院校分別開設了學前、小學、中學三級音樂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的目標較多,針對性更強。在中國,很多院校都開設了非師范的音樂專業(yè),這樣雖然體現了我國教育的多元化,但是卻也表現出音樂教育的專業(yè)性不強,然而在國外,卻有大量的音樂院校,他們只是單純的培養(yǎng)音樂教師,這些教師擁有很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對于培養(yǎng)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大有幫助。
2.培養(yǎng)體系的差異
外國的音樂教師大多出自專業(yè)的音樂師范院校或者是綜合大學師范學院的音樂系。例如,在德國,音樂教育被分為三級,學生按所選的級別分別學習小學、初中、高中的音樂教育課。在大學畢業(yè)后還需要進行實習,并參加兩年的培訓班,之后再通過國家二級考試,經過這一系列過程,才能夠申請成為一名音樂教師。外國國家的考核體系是由三大內容組成,分別是個人素質、音樂專業(yè)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與此相比,在任教資格方面,中學音樂教師只需要經過人事部門所組織的音樂專業(yè)課程考試,取得《專業(yè)合格證書》即可,而小學音樂教師則無需通過專業(yè)考試。
3.教學教法的差異
外國的音樂教師通常能把一些發(fā)聲時的感受,彈奏時的技巧用形象、通俗的語言和動作表達出來。這樣一來,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課堂的氛圍也變得活躍起來,學生的積極性會得到大大提高。在教學方法上,國外也有很多科學系統的教學方法,比如說,瑞士的達爾克洛茲體態(tài)律動教學法、奧地利的奧爾夫教學法、匈牙利的柯達伊教學法、日本的鈴木小提琴教學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來說,大有幫助。而我國的教學方式卻比較落后,“灌輸式”教學思想在很多教師的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一味的注重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的參與,教學只是單向性的輸送過程,沒有達到雙向交流的教學目標。在以往的初中音樂教學實施中,教師與學生教學定位的錯位,直接影響初中音樂教學實施效率的提升,對于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是極其不利的。而自主合作學習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則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一狀況,因為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自主合作學習,學生再也不是單打獨斗、閉門造車式的開展音樂學習活動,學生通過集體間的多元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被有效調動起來,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參與音樂學習活動的主體性被充分激活,學習效率顯著提升。
結語
總之,音樂是一門大眾化的學科,要想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式,積極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參與其中,來提高音樂課堂的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颯爽.論音樂教育中審美情感教育的必要性.藝術百家,2008(01).
[2]孔繁洲.音樂素質教育手冊:中外音樂藝術漫步.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